学术投稿

CMA和核型分析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闪闪;张艳芳;谢丰华;李冬秀;黄湘

关键词: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病, 产前诊断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核型分析的检测结果,评价两者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7例因超声异常、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结果异常等选择有创CMA和核型分析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临床价值.结果 CMA,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95%和9.22%,相符率89.63%,两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CMA能敏感地检出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核型分析能更好地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 核型分析和CMA在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中具有互补性,临床医生应合理地将CMA结合核型分析应用于有创产前诊断,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生化检测室内质量控制不精密度分析及Westgard西格玛规则的应用

    目的 分析脑脊液生化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不精密度及Westgard西格玛规则在葡萄糖项目室内质量控制(IQC)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2017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EQA)单位回报的IQC数据,依据1/3TEa(室间质量评价限),1/4TEa计算得到满足两种标准的实验室比例.根据1QC所使用的检测系统进行分组统计,并按两个评价标准计算各组的通过率.随机选择2017年10家同时上报葡萄糖项目EQA和IQC的实验室,以EQA中的百分差值作为偏倚(bias)估计值,以IQC的累积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估计值,以EQA计划中的允许总误差TEa作为质量规范,依据公式d=[(TEa-| bias|)/CV]计算σ值.结果 2014~2017年间清蛋白、总蛋白、氯化物3个项目达到两种标准的不精密度性能规范的实验室比例较低.葡萄糖、乳酸脱氢酶、IgA,IgG,IgM和乳酸6个项目通过率相对较高,且各项目的通过率略有上升趋势.使用不同检测系统的通过率比例参差不齐,并无规律.使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为葡萄糖项目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3号实验室d值>6,6d质量应选择13s规则;2,5,7号d值分别为4.84,4.47和4.72,4σ质量水平应选择13s/22s/Rs/41s规则;其余实验室σ值均<4,选用13s/22s/R4s/41s/8x规则.结论 各项目的IQC不精密度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各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IQC程序,积极参与IQC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进一步提高脑脊液生化检测的水平,并通过Westgard西格玛规则为实验室检测项目选择正确的质控规则.

    作者:刘佳丽;王薇;何法霖;钟堃;袁帅;张志新;杜雨轩;王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高IgE血症患者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高IgE血症患者外周血中补体C3,C4,干扰素γ(interferon-7,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各检测指标与其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福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96例高IgE血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高IgE组),另外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的82例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补体(C3,C4),IFN-γ,IL-4,CD4+及CD8+T细胞百分比各指标值,分别计算IFN-γ/IL-4,CD4+/CD8+比值.另比较了高IgE组中三种过敏性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 补体C3,C4(g/L),IFN-γ(ng/L),CD4+T细胞(%)各指标值对比结果:高IgE组(1.07±0.21,0.24±0.06,19.69±2.97,31.07±4.11)显著低于对照组(1.31±0.06,0.35±0.07,25.12士5.05,35.21±6.47)(t=9.94,11.24,8.90,5.17,均P<0.01).IL-4 (ng/L),CD8+T细胞(%)两指标值对比结果:高IgE组(45.58±8.79,36.96±5.44)显著高于对照组(4.74±1.15,31.93±4.50)(t=41.75,6.66,均P<0.01).且IFN-γ/IL-4及CD4+/CD8+比值高IgE组(0.45±0.10,0.86±0.19)与对照组(5.57±1.61,1.12±0.25)比较明显下降(t=31.15,7.78,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高IgE组三种过敏性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IgE血症儿童外周血中IL-4显著升高,IFN-γ及IFN-γ/IL-4明显降低;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升高且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提示儿童高IgE血症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失衡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

    作者:吴汝香;林祥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特征,并进行药敏分析,为AD患者行内眼手术围手术期眼内炎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采集30例AD患者结膜囊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另外采集30例正常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结膜囊菌培养,对照组结膜囊细菌阳性检出率为56.67%,AD组为86.67%(x2 =6.538,P=0.110);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00%,AD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125,P<0.001);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检出率为3.33%,AD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4,P=0.001).药敏分析中,除两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都为100%外,AD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367,6.440,4.063;P=0.037,0.011,0.044).结论 AD组结膜囊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查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AD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一些抗菌素敏感率降低,此类患者进行内眼手术时围手术期眼内炎防控措施应加强.

    作者:侯光华;冯斌;王俊妨;马文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43家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实验室检测6项生化指标能力验证评价

    目的 评价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对血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钾离子(K+)、钠离子(Na+)以及氯离子(Cl-)等6种生化指标的检测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法对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研究43家实验室能力验证数据的正态性.按照美图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A'88)能力验证评价标准,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GLU,CHO,TG,K+,Na+和Cl-的满意率分别为97.6%,97.6%,100%,90.9%,72.7%和84.8%.结论 通过该次能力验证研究,发现部分实验室的GLU,CHO,K+,Na+和Cl-指标检测能力存在缺陷,有利于促进实验室的质量改进.

    作者:苗玉发;张河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癌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 分析乙状结肠癌患者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指标对该病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乙状结肠癌患者118例、乙状结肠息肉92例和健康对照34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血脂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脂(PL)、载脂蛋白A Ⅰ(ApoA Ⅰ)、载脂蛋白AⅡ(ApoⅡ)和载脂蛋白C-Ⅲ (ApoC Ⅲ)含量显著低于乙状结肠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F=14.68,8.49,15.18,24.82,6.72,20.95,35.54,均P<0.05);乙状结肠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则高于其他两组(F=24.07,2.52,P<0.05);TC+ApoB组合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较优,ROC曲线下面积(AUC) =0.77,95% CI:0.70~0.83,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72.8%,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准确度为71.9%.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和ApoB是较为理想的血液检测指标组合,有助于乙状结肠癌的早期筛查.

    作者:冯杰;于帆;高艳红;王坤;颜光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D-试验阳性及阴性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D-试验阳性现象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发生率及其现象的发生机制.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386株PA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对D-试验阳性及阴性株分别检测AmpC和金属p内酰胺酶(MBLs).结果 386株PA分离株中,有132株为D-试验阳性株,D-试验阳性的PA发生率为34.2%,总产酶率为73.5%,其中MBLs占40.1%,AmpC酶占30.3%,混合酶占3.0%.D-试验阴性株总产酶率为9.0%,其中MBLs占3.0%,AmpC酶占6.0%.两者在总产酶率、产MBLs和产AmpC酶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26.4,14.7,均P<0.01).其中98株(74.2%)菌株为D1型(亚胺培南耐药),34株(25.8%)菌株为D2型(亚胺培南敏感),D1型与D2型相比较,在产MBLs和产AmpC酶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3.9,均P<0.05).结论 实验室应高度重视D试验阳性的PA株的检测.推测PA株D-试验阳性现象的产生可能与MBLs和AmpC酶的大量产生有关.

    作者:谢国艳;肖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MA和核型分析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核型分析的检测结果,评价两者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7例因超声异常、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结果异常等选择有创CMA和核型分析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临床价值.结果 CMA,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95%和9.22%,相符率89.63%,两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CMA能敏感地检出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核型分析能更好地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 核型分析和CMA在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中具有互补性,临床医生应合理地将CMA结合核型分析应用于有创产前诊断,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

    作者:李闪闪;张艳芳;谢丰华;李冬秀;黄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microRNA126和microRNA1检测对心衰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中microRNA-126(miR-126)和microRNA-1 (mir-1)在心衰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心内科住院病人心梗后心衰患者(AMI组)45例,扩心病心衰患者(DCM组)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其血清中miR-126和miR-1的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患者组与对照组的miR-126和miR-1分别为0.76±0.012 vs 1.01±0.145和0.54±0.09 vs 1.27±0.649,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4,38.05,均P<0.001);AMI组与DCM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5).②患者组中miR-126,miR-1与NTproBNP,cTnT,心胸比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578;-0.716,-0.534;-0.311,-0.631;0.557和0.435,均P<0.005;③miR-126和miR-1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2和0.51,佳cutoff值分别为0.549和0.53,灵敏度为55%和55.3%,特异度为85%和78.2%,准确度为87.1%和90.2%,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诊断心衰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3%和92.6%.④血清miR-1,miR-126水平与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死亡率无关,相对危险度为(2.35,0.53,P>0.005).结论 用ROC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miR-126和miR-1对于心衰具有诊断价值,联合NTproB-NP和cTnT对心衰诊断和治疗更有意义,但不能用于心衰病因的区分,且对患者1年的预后及不良事件预测无意义.

    作者:浩日瓦;娜日罕;周红;董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miRNA-1和miRNA-155检测在复律后复发预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1和miRNA-155检测在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1月于西安市第八医院和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房颤患者的血液及临床资料(复律组110例,复发组30例,未复发组80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血浆miRNA-1和miRNA-155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房颤复发的关系.两标志物的表达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应用心动超声仪评价患者的左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采用罗氏MODULARPS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NA-1和miRNA-155在房颤复发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浆miRNA-1和miRNA-155在未复发组、复律组和复发组的水平分别为0.38±0.09,0.39±0.08,0.82±0.15和0.87±0.17,0.85±0.18,0.21±0.05.它们在复发组的表达与未复发组和复律组分别比较明显上调、下调(t=21.37,20.57,均P<0.01;t=18.77,11.71,均P<0.01),而在未复发组与复律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54,均P>0.05).房颤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左房内径、空腹血糖水平(FBG)和左室射血分数(EF)分别在未复发组、复律组和复发组的检测结果为(133±7mmHg,3.87±0.73 mmol/L,44.97±6.82 mm,4.13±0.57 mmol/L,61.20%±7.38%),(134±6mmHg,3.98±0.70 mmol/L,45.50±6.72 mm,4.17±0.46 mmol/L,61.07%±7.19%),(145±7 mmHg,4.03±0.71 mmol/L,58.97±7.33 mm,4.20±0.50 mmol/L,60.30%±7.21%).复发组的左心房内径和收缩压分别与复律组和未复发组比较显著增高(t=6.69,10.23,P<0.01;t=8.42,15.53,P<0.01);而复律组的两项指标分别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0.27,均P>0.05);各组间的TC,FBG和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8,0.61,0.52,均P>0.05;t=0.65,0.58,0.41,均P>0.05;t=0.61,0.41,0.52,均P>0.05).在复发组中,miRNA-1和miRNA-155表达具有负相关(r=-0.673,P<0.01),且它们分别与左心房内径、收缩压也具有相关性(r=0.528,-0.537),均P<0.01.ROC曲线的分析中,复发组分别以复律组和未复发组为参照,血浆miRNA-1的AUC分别为0.743(95%CI:0.627~0.839),P<0.01;0.730(95%CI:0.21~0.826),P<0.01,血浆miRNA-155的AUC分别为0.703(95%CI:0.628~0.837),P<0.01;0.685(95%CI:0.603~0.813),P<0.01.结论 血浆miRNA-1和miRNA-155检测可应用于房颤患者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并成为房颤复发有效的预警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作者:姚少侠;罗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川省绵阳地区健康儿童维生素A,D和E营养水平的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7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1~3岁481例,学龄前(3~6岁)儿童132例,青少年(6~16岁)137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 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平均水平分别为0.45±o.25 mg/L,27.27±11.38 ng/mL及9.18±5.75 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年龄差异(x2=1.002,P=0.606),血清25-(OH)D水平(x2=6.843,P=0.033)与维生素E水平(x2=14.922,P=0.001)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71,P<0.01),在各年龄组中均存在过量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血清25-(OH)D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00,P<0.01),其缺乏率和不足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维生素E构成比无年龄差异(x2=7.054,P=0.133),其在各年龄组缺乏率与不足率均较明显,其中学龄前组总体缺乏为严重,达74.2%.结论 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监测、预防意识,增加富含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作者:王晶;王欢欢;张绍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检测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miR-135b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58例DN患者(DN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iR-135b水平,分析miR-135b与DN患者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肾小球分级、间质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评分(IFTA)及间质炎症来评价肾脏损伤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5b水平预测DN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价值.结果 DN组血清miR-135b水平为3.94±0.75,明显高于对照组0.6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7,P<0.01).血清miR-135b水平与蛋白尿定量、Cr,BUN及eGFR水平相关(P<0.05).DN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与肾小球分级、IFTA及间质炎症均有关,且随着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增加,血清miR-135b水平明显升高(P<0.05).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5.39±1.26)明显高于非ESRD患者(3.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7,P=0.02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35b水平预测DN患者发生ESRD的佳截值取4.96时,其AUC[0.912(95%CI:0.850~0.973)]大,敏感度(91.3%)和特异度(87.5%)较好.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与蛋白尿定量、Cr,BUN,肾小球分级,IFTA及间质炎症呈正相关(r=0.504,0.396,0.438,0.475,0.351和0.559,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637,P<0.01).结论 血清miR-135b水平在DN患者中明显上调,且与DN患者肾脏损伤及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吴忠璟;陈亚凤;高芳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HMGB1及Copeptin检测对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和肽素(Copeptin)在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脑外伤患者136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26例),以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38例),入院7天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非感染组(51例).比较各组入院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时间点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脑外伤患者血清HMGB-1,Copeptin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FHMGB1 =4.193,8.274,13.108;FCopeptin=4.718,5.204,9.263,均P<0.05).感染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FHMGB1=5.317,12.604,16.182;tCopeptin=4.986,9.537,15.613,均P<0.05).死亡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HMGB1(μg/L):13.62±5.28 vs 5.91士2.15,17.95±7.42 vs 2.85±1.28和23.84±10.37 vs 1.24±0.65,Copeptin(pmol4/L):68.37±13.35vs32.72±8.14,77.29士17.62 vs 26.43士6.28和84.36±21.28 vs 18.35±4.16,tHMGB1=13.246,18.705,24.348;tCopeptin=11.252,13.396,19.254,均P<0.05].随时间变化,死亡组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而生存组呈下降趋势(P<0.05).死亡组入院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4.25±1.06 vs 11.36±2.53,t=9.372,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AUC(95%CI):0.913(0.851~0.975)]及Copeptin[AUC(95% CI):0.875(0.814~0.934)]水平预测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佳截值取11.46 μg/L和50.28 pmol/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好,分别为91.6%,86.5%和88.5%,83.o%.结论 HMGB1及Copeptin水平变化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第3天HMGB1及Copeptin佳截值为11.46 μg/L和50.28 pmol/L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陈锐;张高炼;黄建荣;张晓宁;高玉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ABO-HDN三种增强试验应用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HDN产后免疫血液学试验推荐方案》中增强试验在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可疑ABO-HDN患儿274例,检测母亲ABO,RhD血型和IgG抗-A/B效价及患儿ABO,RhD血型和三项溶血试验,采用经典抗球蛋白试验(对照组)和《HDN产后免疫血液学试验推荐方案》中的三种增强试验分别是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试验组1)、添加低离子强度(LISS)溶液(试验组2)、添加聚乙二醇(PEG)溶液(试验组3)检测游离抗体和放散液抗体,比较四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274例患儿确诊ABO-HDN 161例(58.8%),其中A型87例(54.0%),B型74例(46.0%),不同血型患儿HDN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9,P>0.05).161例ABO-HDN患儿中直抗阳性25例(15.5%).对照组放散试验漏检率为5.8%(16/274).试验组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检出率高,试验组3次之,试验组2低于1,3组(x2游离 =46.438,x2放散=37.534,均P<0.05).HDN发病例数和总胆红素水平随着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放散液抗体效价增高而增加(x2=18.931,F=12.624,P<0.05).结论 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检出效果佳,能为实验室早期诊断ABO-HDN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君;侯金友;张慧;卢焱坤;邹红蕊;张晓磊;张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甲酸夹心”快速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建立及在丝状真菌质谱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解决布鲁克microflex LT MALDI-TOF质谱仪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丝状真菌鉴定中样本处理技术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弊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丝状真菌质谱鉴定样本前处理方法.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各种丝状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甲酸夹心”法进行上机前处理,即于96孔不锈钢靶板上用无菌微量吸头滴加1μl甲酸,再选取培养基上生长的丝状真菌菌落(幼龄菌丝体好)用蘸取少许甲酸溶液的无菌牙签挑取菌丝体与甲酸溶液混合并进行充分研磨,待其自然干燥后在其表面再次滴加1μl的甲酸溶液,干燥后再加1μl基质液(仪器配套),待干燥后即可上机.对检测结果采用形态学和基因测序方法进行确证.结果 新建方法前处理鉴定的丝状真菌有曲霉菌、青霉菌、拟青霉、镰刀菌、皮肤癣菌、接合菌、暗色真菌、双向真菌,并且对一些形态不典型或少见丝状真菌都能正确鉴定到种,如裂褶菌、红色单囊菌等.共鉴定菌株158株,其中113株可鉴定到种,31株鉴定到属,无法鉴定14株.结论 新建立的丝状真菌样本快速前处理方法,大大缩短了样本前处理实验流程,具有快速、简便、高效、极低实验成本、鉴定正确率较高的特点,可快速为临床提供丝状真菌鉴定结果,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作者:苍金荣;王翠;王曦;陈苗;魏喆敏;张利侠;马娟;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miR-765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miR-765与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5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8例及体检健康者3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765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一和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765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F=35.97,均P<0.01);单独检测miR-765的ROC曲线下AUC为0.843(95%CI:0.767~0.919),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1.0%;miR-765与CA153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AUC为0.903(95%CI:0.844~0.962),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6.2%;CA153<25U/ml的乳腺癌患者血清miR-765的ROC曲线下AUC为0.840(95%CI:0.746~0.934),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4%.结论 miR-765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CA153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潜在的辅助方法.

    作者:洪宏;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基质溶液与渗透压对PEG沉淀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沉淀预处理的实验影响因素,建立一种高效的PEG沉淀体系用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前处理.方法 对PEG沉淀预处理的实验条件(溶液基质、离子强度、pH值和渗透压)优化,沉淀血清(制备标准HBsAg-anti-HBs CIC)中的CIC后,采用自主研制的免疫复合物解离剂进行解离,然后再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HBsAg.通过计算解离量来比较适沉淀体系,后分别采用传统沉淀和优化后的沉淀条件结合自主研发的解离技术,对335份五种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标本进行HBsAg-CIC检测.结果 基质溶液为0.15 mol/L,pH8.2,500 mOsm/kg的硼酸盐缓冲液的70 g/L PEG 6000沉淀剂,4℃过夜沉淀后选择离心力为18 009×g,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为10 min,其沉淀分离效果佳;五种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标本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法检测免疫复合物,其中改良法的阳性率高于传统法分别为:0,95.2%,87.2%,80%和8.7%,另外在HBV-M 2,3,4组中改良法的沉淀CIC含量高于传统法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沉淀被广泛用于血清CIC检测及前处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基质溶液及渗透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该文为提高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出率及缩短沉淀时间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徐国萍;成军;孙长贵;戴玉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miRNA-124与miRNA-210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124和miRNA-210表达在中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院住院治疗的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分为梗死组22例,未梗死组35例,并设立对照组(2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表达.比较分析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变化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在梗死组、未梗死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0.90±0.18,0.39±0.07,0.18±0.03)和(0.95±0.20,0.42士0.10,0.21±0.04).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在未梗死组和梗死组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9,23.67,均P<0.01;t=35.37,36.93,均P<0.01).两标志物在梗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7,25.12,均P<0.01).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在梗死组、未梗死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流速分别为(36.9±7.6,45.3±8.6,33.9±5.5)cm/s,(60.3±7.9,79.2±12.7,49.6±7.2)cm/s,(51.3±7.7,70.5±11.9,43.1±6.9) cm/s.ACA,MCA及PCA在未梗死组的平均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13.10,13.16,均P<0.01).ACA,MCA和PCA在梗死组的平均流速分别与未梗死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12.67,12.09,均P<0.01),(t=11.37,11.52,11.09,均P<0.01)].miRNA-124和miRNA-210在梗死组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629,均P<0.01),它们分别与梗死组ACA,MCA和PCA的平均流速具有负相关性[(r=-0.653,-0.620,-0.613,均P<0.01),(r=-0.679,-0.656,-0.637,均P<0.01)],而与未梗死组ACA,MCA和PCA的平均流速则具有正相关性[(r=0.640,0.596,0.607,均P<0.01),(r=0.676,0.625,0.638,均P<0.01)].结论 检测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表达可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判断其危险程度,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

    作者:程永红;肖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水平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及表观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及其血清脂蛋白水平,探讨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对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早期提示SLE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1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强度,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脂蛋白水平,统计分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单核细胞CD36表达平均荧光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浓度差异性,及SLE患者CD36与脂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Z| =4.198,P=0.000),TG,VLDLC和apoB100高于对照组(|Z|=4,603,P=0.000;| Z| =3.620,P=0.001;|Z|=2.208,P=0.027),HDLC与apoA1低于对照组(|Z|=3.751,P=0.000;|Z| =3.91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和LDL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59,P=0.874;|Z| =0.476,P=0.634).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相较健康人群降低,其可能是SLE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凡瞿明;杜琴;卢小岚;王强;汪光蓉;王东生;蔡艳娟;邓仁兵;刘萍;张国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差异的方法

    目的 基于生物学变异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结果可接受的临界差异(critical difference,CD).方法 通过参考改变值(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公式转化为CD公式,分别计算95%和99%概率下同一台仪器上复测和不同仪器上复测的CDs(critical difference,same instrument)和CDD (critical difference,different instrument),建立CD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within-subject biological variation,CVI)的关系,评估实验室生化、激素、血细胞检测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测项目分别于95%和99%概率下相同和不同仪器的优、期望及低质量规范的CD,判断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差异的可接受性.结果 CDs在优、期望和低质量规范下对应CVI的系数分别为0.7,1.4和2.1(P=95%);0.9,1.8和2.7(P=99%);CD.在优、期望和低质量规范下对应CVI的系数分别为0.8,1.7和2.8(P=95%);1.0,2.3和3.6(P=99%).结论 基于CV1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CD的方法计算简单,实用性强,为检验工作人员提供了又一新量化的判断标准.

    作者:曾玉萍;杨培;郭雪;郭锐锐;杨岚;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aMK Ⅱγ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γ(CaMK Ⅱγ)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从慢性期到急变期过渡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59例来自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通过Ficoll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裂解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CaMK Ⅱγ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 CaMK Ⅱγ在慢粒加速和急变期患者中高表达,而慢性期患者表达量低或不表达,其表达与β-catenin基本一致.结论 CaMK Ⅱγ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到加速期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β-catenin的表达影响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作者:张文静;郑维威;宋闿迪;朱俊锋;王保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