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晓;胡军;胡巧侠;刘维永;陈南春;陈苏民;纪宗玲
目的探讨商业用腹膜透析液(commercial peritoneal dialysate,CDS)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在含不同葡萄糖浓度(15、25和42 g/L)的CDS中,经不同时间(10、30和60 min)的暴露,观察MФ还原MTF的能力及其NO的产量.结果低葡萄糖浓度(25 g/L)暴露10 min实验组,MФ还原MTT的能力(A570nm值)为0.210±0.008,NO的产量为(9.1±1.3)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葡萄糖浓度(42 g/L)和较长时间(60 min)暴露组,MФ还原MTF的能力(A570nm值)为0.056±0.004,NO的产量为(5.7±1.1)μmol/L,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变明显(P<0.01).结论短时间CDS暴露,即可降低MФ的活力及NO产生,这种作用与CDS中的葡萄糖浓度以及MФ暴露于CDS的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梁国庆;李继承;杨则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男性不育症的原因非常复杂.近年已证明,免疫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精子有较强的抗原性,能刺激自身、同种生殖道局部产生特异性抗体.现已揭示,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是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1,2].为进一步探讨免疫不育的机制,我们检测了150例ASAb阳性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的一氧化氮(mtric oxide,NO)含量.
作者:杨麦贵;郑善銮;钟丽辉;皇海;徐焰;于文彬;樊新;刘田;张竹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获得一组抗人CD130胞内磷酸化酪氨酸单克隆抗体(mAb),用于研究IL-6介导的信号转导.方法按照CD130分子胞内N752-G766区的氨基酸序列,化学合成Y759磷酸化的15肽作为抗原,应用细胞融合法制备一组抗CD130磷酸化酪氨酸的mAb,并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沉淀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对这组mAb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探讨.结果(1)通过细胞融合获得了4株稳定分泌抗CD130胞内Y759磷酸化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IY1、MIY2、MIY3和MIY4),这组mAb仅对合成肽N752-G766产生特异性反应.(2)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这组mAb识别的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t)为13×104~14×104的.用此组mAb免疫沉淀的Mr为13×104~14×104蛋白,可被抗CD130 mAb所识别;同时用抗CD130mAb免疫沉淀的13×104~14×104分子也可被这组mAb所识别;(3)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组mAb可识别由IL-6诱导的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分子.结论成功地研制了抗人CD130胞内磷酸化酪氨酸的mAb.
作者:于鸣;黎燕;贺永怀;孙瑛勋;沈倍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于LPS在众多不同种属细菌中抗原性的差异,用单一或几种细菌的LPS免疫小鼠所制备的抗LPS mAb存在着明显的交叉反应局限性,致使其在临床上LPS的检测和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中应用受到限制.因而,研制具有广泛交叉反应性的抗LPS mAb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脂多糖高密度脂蛋白(LPS-HDL)复合物是LPS在体内代谢的一种中间产物,90%的LPS在体内可形成LPS-HDL,并具有与同样的致休克与DIC活性.因此,LPS-HDL与LPS可能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种属的LPS形成的LPS-HDL复合物,可能具有相同的主要抗原决定簇.mAb C3A2和H3D3是从E Coli J5中提取的LPS-HDL复合物作为抗原而筛选的抗LPS-mAbp[1].
作者:徐修礼;张建芳;张惠;于文彬;刘宝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的功能研究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任务[1].任何蛋白质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以基因文库为基础的蛋白探测、噬菌体呈现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反映的都只是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新的直接在真核细胞内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方法,灵敏度高[2,3].双杂交系统是基于一些转录激活因子(如酵母的Gal4蛋白和细菌的Lex4蛋白),往往由两个在结构上可以分开、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这两个结构域在同一细胞内只要空间上靠近,就可以激活下游报道基因的表达[4].第三代酵母双杂交载体系统由pGBKT7和pGADT7组成,编码诱饵蛋白的基因一般融合到质粒pGBKT7中,表达文库一般构建在质粒pGADT7中.
作者:吴元明;陈苏民;陈南春;程轶梦;纪宗玲;杨力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抗Pgp单抗(mAb)对K562/ADM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K562细胞的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DM,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Ab MRK-16及rhGM-CSF、rhM-CSF或TNF-α对其PgP表达的影响.结果将TNF-α(100 kU/L)、rhGM-CSF(10μg/L)或rhM-CSF(10μg/L)分别单独与K562/ADM细胞孵育48 h,Pgp表达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2.19%、80.04%和70.30%,与未经任何作用的K562/ADM细胞PgP表达的阳性率(77.0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b MRK-16(10 mg/L)以及mAb MRK-16分别与TNF-α或rhGM-CSF共同作用于K562/ADM细胞后,Pg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49%、67.14%和70.56%,与K562/ADM细胞的表达率(77.02%)相比较,PgP的表达率虽有降低,但差别不明显(P>0.05);只有rhM-GSF与mAb MRK-16共同作用(Pgp表达的阳性率为64.29%),可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上Pgp的表达(P<0.05).结论rhM-CSF加mAb MRk-16联合应用,具有逆转K562/ADM细胞MDR的作用.
作者:肖东杰;孙善会;张红;申红;刘宗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套新的同时纯化和复性工艺,用于基因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的纯化.方法采用高效疏水作用色谱,直接从表达rhTNF-α的大肠杆菌裂解液中纯化rhTNF-α,并采用稀释法和透析法对上述样品进行复性研究.结果高效疏水作用色谱在纯化rhTNF-α的同时,可获得高复性效率.同时,也使原来需要几步才能完成的操作,在疏水作用色谱上一次完成,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用SDS-PAGE和考马斯亮兰染色,对纯化的rhT-NF-α进行分析和鉴定,其一步纯化的纯度达到95%以上,活性回收率分别较稀释法和透析法高2倍和3.5倍.结论建立的纯化及同时复性的新工艺,具有简单、快速和纯度高的优点.
作者:郭立安;黄亚渝;耿信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发展,抗体库的构建方案日趋成熟,使人们可以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淘选到全人源化的基因工程抗体[1].为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2].
作者:张志超;胡学军;张红梅;安利佳;袁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计算机同源模建,寻找丙型肝炎高变区中保护性多肽抗原表位.方法用计算机同源模建预测多肽的抗原性,然后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验证其抗原性.结果同源模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同源模建是一种高效寻找具有保护性的抗原多肽的经济快速的方法.
作者:苏琴;郑宇;林芳;赵军;李伯安;李静;高蓉;程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P16和P21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细胞周期调控间的关系及反义端粒酶RNA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导人SMMC7721细胞中.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TRAP-PCR-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在检测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在封闭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同时,伴发1P21与P16表达水平的升高.本实验研究为探讨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传山;王文亮;马福成;胡沛臻;赵一岭;刘利;张衍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RG-2属于趋化因子家嗾中的CXC亚族,人源类似物称为IP-10,其受体CXCR3主要分布于激活的T细胞[1].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性因子刺激下表达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参与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渗出与激活,在伤口愈合及炎症中有重要作用[2].初认为,趋化因子主要对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有作用,随后发现其也参与其它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如趋化因子受体可作为HIV感染的辅助受体参与艾滋病的发病,以及血管生成的调节等[3].为探讨趋化因子作为候选分子在肿瘤抑制疗法中的应用,我们选择了对T细胞有特异性趋化作用的鼠CRG-2分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了Lewis肺癌细胞系.
作者:刘志国;杨静华;安华章;吴汉平;王海燕;韩者艺;樊代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和调控,在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免疫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从体外建立的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ELC)中,分离贴壁的角质形成细胞,并分析IL-10的表达来源.我们将抗IL-10单抗引入培养体系中,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的影响.结果在混合培养体系中,IL-10主要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抗IL-10单抗可有效地阻断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结论IL-10的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洪;沈佰华;李宁丽;郑泽铣;周光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sTNF-R是细胞表面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mTNF-R),经蛋白激酶等裂解而形成的.sTNF-R有两型:sTNF-RI和sTNF-RIⅡ.TNF(包括TNF-α和TNF-β)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炎性介质,其生物学活性通过与mTNF-R结合而介导[1].为了探讨HSP患儿血清sTNF-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我们检测了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治疗前后、有无并发肾炎HSP患儿及其中9例治疗后复发的急性期HSP患儿血清sTNF-R的水平.
作者:马庆海;王玉龙;杨文东;安振国;綦映柳;魏延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小分子多肽时,凝胶浓度通常在16%以上。对这类高浓度凝胶我们曾采用文献[1,2]的方法制干胶,但效果不好,凝胶易干裂或皱缩。经反复实验,我们摸索出一种极为简便的方法,仅用一张玻璃纸即可将高浓度凝胶制成平整光亮,清晰透明的理想干胶,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浓度的凝胶。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张延凤;张晓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胞外小配体结合域.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胎盘cDNA文库扩增出4个截短的Flt-1 cDNA,分别含胞外第2、1-2、2-3和1-3个loop,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融合表达质粒,并将pGBT9/hVEGF165与pGAD424/Flt-ls两两配对转化酵母菌SFY526.采用滤纸法和液体培养法对阳性克隆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Flt-1胞外loop2-3与loop1-3的配体结合能力相差不大,loop1-2的结合力较弱,单独第2个loop无配体结合能力.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了Flt-1胞外小配体结合域-2-3loop,这对研制分子量更小、安全性更高的可溶性Flt-1片段,开发其在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生成相关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骊;王小宁;张智清;曾革非;周小明;陈爱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人抗汉坦病毒(HV)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筛选人源性抗HV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从HV吸附筛选的特异性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用RT-PCR扩增VH基因,与噬菌粒pHEN1连接,构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3轮吸附一洗脱一扩增的亲和筛选后,用ELISA鉴定抗HV噬菌体抗体的活性.结果HV吸附筛选的特异性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成功扩增出VH基因,并构建了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3轮亲和筛选,获得24个具有与HV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粒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的VH基因(VH-D10)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全长为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与EMBL和GenBank中所有已知免疫球蛋白(Ig)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其同源序列均为人Ig Vn基因.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抗HV抗体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并筛选到有HV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为制备人源性抗HV mAb奠定了基础.
作者:许国双;王汉民;陈威;杨为松;白雪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寻找肝癌细胞表达的肿瘤抗原肽.方法应用0.2mol/Lph3.0柠檬酸缓冲液酸洗肝癌细胞系HHCC,经Sephadex G-25过滤及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获得可与HLA-Ⅰ类分子结合的不同组分短肽.将其与抗原加工缺陷的HLA-A2+T2细胞反应,进行肿瘤细胞特异性表位测定,同时进行CTL杀伤鉴定.结果获得4个可与HLA-A2结合的组分,其中2个可以激发较强的CTL杀伤反应.结论肝癌细胞系HHCC中存在能够激发CTL特异性反应的肿瘤抗原肽,并证实上述寻找肿瘤抗原肽的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作者:郭爱林;隋延仿;叶菁;曲萍;张晓楠;张延凤;李增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HO-HB2细胞株表达抗HBsAg人IgG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CHO-HB2细胞表达抗体的稳定性,不同培养基以及添加剂的效用,细胞接种密度和培养持续时间的选择,金属离子Zn2+诱导表达的作用,以及滚瓶的培养效果.结果CHO-HB2细胞的亚克隆株F4经液氮冻存半年多复苏后,在无氨甲喋呤(MTX)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第2个月,抗体表达量开始下降,5个月时接近用(MTX)施加选择压力前的基础水平.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并加入适量的Zn2+诱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可使表达量明显增加.滚瓶培养可进一步增加抗体的表达量,在无蛋白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的表达量,从6.2mg/L提高到28mg/L.结论应及时用MTX对细胞株进行再加压筛选,以保持细胞稳定表达抗体的能力.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使用完全无蛋白的无血清培养基,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有利于表达抗体的纯化.
作者:陈晓穗;王欲晓;朱迎春;张海荣;王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era基因是细菌生存繁殖所必需的重要基因,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有关.era基因首先在大肠杆菌被发现,由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及酵母的BAS蛋白有部分相似之处,故命名为E.coli RAS-like(era)基因[1].era基因不仅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而且在真核生物(如蠕虫、小鼠和人)的组织中都发现有与细菌era高度同源的基因存在[2-4].人era基因的全长cDNA于1998年被克隆,与原核era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人ERA蛋白与大肠杆菌ER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30%相同,两者的相似性为53%.人era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我们拟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克隆了人era结合蛋白基因,研究了人era与其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以便对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程轶梦;吴元明;陈苏民;陈南春;纪宗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克隆腺病毒纤毛基因,为构建腺病毒靶向性载体创造条件.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酶切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经多次亚克隆后完成克隆纤毛基因,并构建纤毛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纤毛蛋白的表达,再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地克隆纤毛基因.质粒pBS/Fiber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了其正确性.经质粒pQE/Fiber转化的细菌,在IPTG诱导下可表达一种新的蛋白,并于5h表达量高.经Western blot证实,在变性条件下表达蛋白的Mr为62 000,在非变性条件下为186 000.结论已克隆的纤毛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具有三聚体结构,可用于腺病毒载体靶向性构建.
作者:付员根;温博贵;刘志国;吴开春;樊代明;王晓侠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