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峰;尉承泽;陈钰;彭虹
目的: 提高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的CHO细胞株(CHO/DHFR )中表达的产量.方法: 对表达载体中DHFR基因表达调控序列进行一系列的删除突变和点突变后, 构建不同的嵌合抗体表达载体.用这些载体转染CHO细胞并以递增量的氨甲喋呤(MTX)筛选, 用ELISA法测定每个加压水平的各组细胞中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对表达载体中DHFR基因表达调控序列的突变, 使DHFR的基础表达水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弱化.转染CHO细胞后, 可明显提高MTX加压增加抗体表达的效果, 抗体表达水平的增加基本与DHFR基因的弱化程度呈正相关.从弱化程度高的pWS2-BDI组中, 我们筛选得到表达量达55 μg/(106细胞*24 h)的高表达细胞株, 经锌离子进一步诱导后, 表达量可达100 μg/(106细胞*24 h)以上.结论: 弱化表达载体中DHFR的表达, 可提高MTX对工程抗体表达的增加效果.
作者:白银;王琰;张海荣;周丽君;吕英谦;俞莉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降低鼠源性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的免疫原性, 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Trizol试剂从SZ-2杂交瘤细胞抽提RNA, 应用RT-PCR技术, 扩增出SZ-2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 克隆入载体pUCm-T, 测序分析.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SZ-2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γ1重链CH1和κ轻链恒区基因进行拼接, 构建人-鼠嵌合Fab片段基因表达质粒pSW1-2 Fab/Hu, 并导入大肠杆菌XL1-blue诱导表达.以ELISA、Western blot和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试验, 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验证.结果: 克隆的基因序列符合小鼠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特征; 表达质粒pSW1-2 Fab/Hu拼接正确; 在大肠肝菌中的表达量约为180 μg/L; 表达产物具有与血小板GPIb结合的特性并可抑制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SZ-2可变区基因; 并表达了可溶性人-鼠嵌合Fab基因工程抗体.
作者:戴克胜;祝怀平;江淼;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分别加入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100 μg/L、rhGM-CSF 100 μg/L+CI 10 μg/L及rhGM-CSF+CI 各100 μg/L.体外培养40 h后, 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MTT比色法检测上述分子对自体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CI 各100 μg/L的条件下培养40 h, 就可看到典型的DC形态, 其表面CD14分子表达减少, HLA-DR、CD40、CD83及CD86分子的表达明显增高, 且具有明显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CI有显著加速GM-CSF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向DC转化的作用.
作者:吴军;王晓怀;王捷;杨太成;赖晃文;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截短型AIF基因的表达对HeL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用RT-PCR法分段克隆全长人AIF基因.经改造截去其N-端线粒体定位信号及部分Spacer区域(1~120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 从而获得人截短型AIF(AIF△1-120)基因.将其克隆入pIRES2-EGFP绿色荧光蛋白(EGFP)共表达载体, 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 检测目的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 以及对转染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人截短型AIF(AIF△1-12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 可检测到人截短型AIF分子的表达.随着转染后时间的延长, 可观察到表达人截短型AIF分子的HeLa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人截短型AIF基因的表达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
作者:于翠娟;孟艳玲;赵晶;王智;王成济;杨安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体外诱导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EB体外刺激C57BL/6J(B6)小鼠的脾细胞后, 以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 并用PI染色后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不同时间段处于S期、G0~G1期的细胞及无能T细胞的凋亡, 测定T细胞亚群及MHC-I(H-2Kb)表达的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观察不同时间段凋亡T细胞的DNA特征.结果: 部分去除CD8+ T细胞后, SEB可刺激B6小鼠脾细胞中CD4+ T细胞大量增殖.在SEB刺激后第3天, CD4+ T细胞中处于S期的比率大, 此后开始下降; 而处于G0~G1期的CD4+ T细胞变化则相反.在初次刺激后第3天, 增殖的CD4+ T细胞出现无能.FCM检测及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DNA ladder证实, 在第7天, 无能CD4+ T细胞出现凋亡, 且凋亡细胞的比率逐渐增多, 不因加入抗CD3抗体或ConA而逆转.在SEB刺激后, CD4+ T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H-2Kb)的表达, 随细胞无能的出现而明显下调.结论: SEB诱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 可能与CD4+ T细胞的无能、凋亡及细胞表面分子MHC-I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梁峰;尉承泽;陈钰;彭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通痹灵(TBL)总碱对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表达CD69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淋巴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TBL总碱预孵1h后, 再加佛波醇酯(PDB)或刀豆蛋白(ConA), 24 h后,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率.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的TBL总碱对PDB或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达CD69, 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作用要强于PDB激活的T淋巴细胞), 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TBL总碱可明显抑制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 为其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纪藩;陈光星;李晓娟;全世明;曾耀英;胡英杰;黄可儿;刘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可识别天然CD10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采用真核表达的CD100分子免疫BALB/c小鼠, 以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 并分别用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MOLT-4、猿T淋巴细胞系MLA-144及猴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 共获得7株可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所有mAb均可识别人和猴细胞系的膜表面天然CD100分子, 其中6株可识别猿细胞系膜表面的天然CD100分子.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7株抗CD100分子的特异性mAb, 为研究人和猿、猴CD100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许晓光;朱勇;刘雪松;田莹;曹云新;刘莹;户义;金伯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新型的特异性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双苯甲脒, 对肥大细胞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扁桃体组织经酶消化后, 将细胞成分用全HEPES缓冲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激发和抑制剂作用的试验在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同时加入扁桃体细胞悬液中的双苯甲脒, 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抗IgE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仅1 mg/L(1.54 μmol/L)的双苯甲脒, 即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达52%, 10 mg/L则能抑制76%的释放.将预培养时间延长30 min, 对双苯甲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在培养到45 min时, 双苯甲脒可抑制高达47%的基础类胰蛋白酶释放.与细胞培养15 min后, 抗IgE抗体(1 g/L)或钙离子导入剂(CI, 1 μmol/L)引起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的量, 分别为基础分泌量的3.2和2.6倍.但是, 当细胞与全HBSS预培养超过10 min后, 肥大细胞对抗IgE抗体或CI的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 双苯甲脒能够抑制人类扁桃体肥大细胞的IgE依赖性类胰蛋白酶释放.因此, 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肥大细胞稳定剂.
作者:谢华;何韶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AM)中STAT1(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1)的活化在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博莱霉素(BLM)组和生理盐水(NS)组各25只, 气管内分别灌注BLM和NS.用Western-blot法测定AM中STAT1活化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AM的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的表达.结果: NS组中的AM内只有少许STAT1活化, 气管内灌注BLM后1 d, AM中STAT1的活化即开始显著增高, 于第7 天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但28 d后仍高于NS组(P<0.05).NS与BLM组的AM中表达ICAM-1的细胞数增高的模式, 与AM中STAT1活化的模式相同.AM中STAT1活化的程度与AM中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3, P<0.01), 而后者又与肺组织炎症的积分呈正相关(r=0.947, P<0.01).结论: 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AM中存在STAT1的异常活化, 并参与了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范贤明;王曾礼;李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小鼠的p27Kip1基因, 并以此为探针分析p27Kip1在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 以及其在抗原受体和CD40介导的抑制和促进增殖信号中的作用.方法: 从培养的B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RT-PCR扩增并克隆p27Kip1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用Northern blot观察p27Ki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p27Kip1基因.发现抗原受体交联在引起外周血B细胞凋亡之前, 出现p27Kip1表达上调, 若同时激活CD40则使p27Kip1表达降低, B细胞也免于凋亡.用针对p27Kip1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 可阻断抗原受体交联引起的外周血B细胞凋亡.结论: p27Kip1可能在抗原受体信号介导的B细胞凋亡和CD40信号介导的B细胞生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骊丽;韩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及其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功能研究的深入, 不断有新的功能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被发现.
作者:金伯泉;刘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抗人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 方法: 以人LN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的mAb; 同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mAb的腹水效价及mAb的相对亲和力; 采用ELISA法鉴定mAb的Ig亚类、进行表位分析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获得4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2A3、2C6、3G7和4H2, 其腹水mAb的效价为3.6×104~2.1×106; 4株mAb的Ig亚类为IgG1, 轻链均属κ型; 相对亲和力2C6在1012以上, 2A3、3G7和4H2在106以上; 其中2株与1个表位结合, 另2株与另外的1个表位结合. 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抗人LN的mAb, 为进一步研究LN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工具.
作者:姚敏捷;黄汉朝;攸连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 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表达, 以RT-PCR技术, 分析卵巢癌细胞TAP、LMP和MHC II类分子反式激活蛋白(CIITA)基因表达. 结果: 被检测的11株卵巢癌细胞中, HLA-I 类分子异常的表达率达为45%.而HLA-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与TAP1、TAP2、LMP2和LMP7 4种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卵巢癌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HLA-II类分子的表达与CIITA基因的表达一致.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IITA基因的肿瘤细胞, 经IFN-γ作用后, 其HLA-I、-II类分子的表达增强; 而诱导后仍不表达CIITA基因的肿瘤细胞, 其HLA分子的表达无增强作用. 结论: 卵巢癌细胞中TAP和LMP基因表达的缺陷, 是引起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的重要因素, 提示CIITA基因参与了调控肿瘤细胞HLA-I、-II类分子的表达.
作者:葛海良;张笑人;王颖;马安伦;张惠珍;王树军;周光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热灭活或紫外线(UV)灭活的EB病毒(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IgG 和IgM的效应.方法: 常规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BMC), 以L-亮氨酸甲酯去除法, 去除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以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AET)处理绵羊红细胞(SRBC)的花环形成分离法, 去除T细胞以获得纯化的B细胞.分别用UV和热灭活的EBV刺激培养的B细胞后, 用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gG和IgM的产生.结果: 以UV灭活的EBV刺激培养B细胞后18 d起, IgG和IgM的产生具有意义(P<0.05); 而热灭活的EBV刺激后, 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UV灭活EBV具有诱导IgG和IgM产生的作用, 但有明显的时效性, 提示EBV诱导IgG和IgM 产生, 可能是通过病毒的蛋白成分实现的, 为进一步验证EBV功能蛋白诱导天然自身抗体(NAA)产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衍国;付萌;刘玉峰;高天文;潘蕾;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HBs Fab.方法: 将从抗体文库中筛选出的人源抗-HBs Fab基因克隆入pBAD/g ⅢA载体, 进而转化Top10大肠杆菌.对重组质粒菌发酵表达后, 利用Ni-NTA-Agarose螯合层析柱纯化周质腔可溶性Fab蛋白.对所得包涵体依次变性、溶解、纯化后, 利用透析进行复性.用Western blot检测Fab蛋白的特异性, Dot blot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经Ni-NTA-Agarose柱纯化的周质腔可溶性Fab蛋白, 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并且总量达到80 mg/L.对所获包涵体进行透析复性后, 也可得到少量有活性的蛋白, 但比例很小.结论: 用pBAD/g ⅢA-Top10表达系统表达人源抗-HBs Fab片段, 发酵培养后, 经有效纯化可得到生物学活性较好的可溶性蛋白, 为人源抗-HBs Fab片段的大量制备提供了有效手段.
作者:安峰;陈玉川;陆慧琦;韩焕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大鼠AM与不同浓度的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或iNOS特异性抑制剂N6-(1-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及CSE共同培养,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蛋白含量, 用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的水平.结果: CSE可使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增加, I-κB的水平下降.加入CSE和低浓度L-Arg培养的AM, 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只加入CSE的AM; 而I-κB的水平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加入CSE和高浓度L-Arg培养的AM, 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 而I-κB的水平无显著变化.加入CSE和不同浓度的L-NIL培养的AM, 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 而I-κB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只加入CSE的AM, 并呈浓度依赖(P<0.01).结论: 内源性NO对香烟烟雾所致NF-κB的活化具有双向调控作用.
作者:杨丹蕾;徐永健;张珍祥;李超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编码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的基因疫苗pTB30m和pTB30s对免疫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基因疫苗pTB30m和pTB30s肌注免疫BALB/c小鼠. 免疫完成6 wk后, 用5×105 CFU的MTB H37Rv毒株经小鼠尾静脉攻击感染. 同时用尼龙毛柱分离基因免疫BALB/c小鼠的T细胞, 并以5×106 T细胞/只小鼠过继免疫正常BALB/c小鼠, 立即用105 CFU 的MTB 毒株经小鼠尾静脉攻击感染.4 wk后分别计数脾脏中的细菌负荷.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 pTB30m及pTB30s质粒免疫组BALB/c小鼠脾脏中的细菌负荷均减少, 分别为0.645(log10CFU, P<0.01)和0.839(log10CFU, P<0.001); 而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脏中的细菌负荷减少较少.经质粒pTB30m和pTB30s免疫的BALB/c小鼠的T细胞, 过继免疫的正常BALB/c小鼠, 对攻击感染的MTB H37Rv毒株在脾脏中的增殖具有部分抑制作用.结论: pTB30s免疫的BALB/c小鼠, 对MTB H37Rv毒株攻击的保护作用优于pTB30m质粒免疫, 有望进一步用于结核病的防治研究.
作者:范雄林;徐志凯;李元;李别虎;薛莹;柏银兰;白光春;贾向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系内源性PTEN蛋白的表达, 比较高转移性癌细胞系与亲本细胞PTEN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8例癌细胞系PTEN蛋白的表达, 包括舌癌细胞系Tca8113和HSC-3、口底癌细胞系 HSC-2、颊癌细胞系BcaCD885、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以及高转移性舌癌细胞系Tb-TLP和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结果: 5/8例癌细胞系PTEN蛋白的表达呈阳性, PTEN蛋白定位于靠近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中.3/8例癌细胞系PTEN蛋白的表达呈阴性, 即BcaCD885细胞及高转移性Tb-TLP和M3SP2细胞.结论: 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癌细胞转移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斌;吴军正;段小红;李洁;李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90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图象分析仪, 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53例子宫内膜癌中HSP70、HSP90的表达. 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HSP70表达的灰度值为(209.06±5.36), 明显高于正常内膜[(145.21±4.09), P<0.01]和增生过长内膜[(148.59±4.23), P<0.01]; 子宫内膜癌中HSP90表达的灰度值为(166.98±5.71), 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208.57±31.14), P<0.05]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249.73±4.94), P<0.01].子宫内膜癌中HSP70的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强(P<0.01), 非内膜样癌(229.90±3.77)较内膜样癌表达强[(198.37±3.15), P<0.01]; 子宫内膜癌中HSP90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减弱, 非内膜样癌(140.21±3.22)较内膜样癌表达减弱[(176.59±2.79), P<0.01].子宫内膜癌中HSP70、90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SP70、 90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作者:白晓霞;陈亚琼;辛晓燕;王文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纯化可刺激人γδ+ T细胞增殖的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原.方法: 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S-100分子筛层析柱, 对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Ag)初步分离.将获得的结核杆菌耐热Mr低的多肽抗原(Mtb-LW-Ag)洗脱峰, 分别再经FPLC Mono Q离子交换层析柱进一步纯化, 并且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获得的Mtb-LW-Ag进行刺激γδ+ T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结果: Mtb-Ag经FPLC S-100柱可分离出1个大分子蛋白峰A和3个Mr低的多肽峰(B, C, D).Mr低的多肽峰分别经Mono Q柱层析, 鉴定出B峰含有6个主峰, C峰含有1个主峰, D峰含有8个主峰. 对Mtb-LW-Ag及其纯化多肽进行活性检测, 发现多肽峰B和C以及纯化多肽B-Ⅲ和C-主肽均可显著刺激γδ+ T细胞扩增.结论: 利用FPLC法可快速高效地从Mtb-Ag中纯化出多种Mr低的多肽, 而且其中的B-Ⅲ多肽和C-主肽可能是促进γδ+ T细胞活化增殖的主要多肽.
作者:陈勇;吕合作;胡建国;候彦强;何海辉;张海峰;李柏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