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病人静滴硝普钠的护理

黎兴瑞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脑卒中, 硝普钠, 血压,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静滴硝普钠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56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病人静滴硝普钠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观察对象中54例顺利渡过危险期,1例因血压骤降过低出现并发症,1例因硝普钠使用不及时死亡.结论:不管舒张压是否升高,只要收缩压脑出血者超过200mmHg、脑梗死者超过180mmHg,立即遵医嘱予NS250ml+硝普钠25mg静滴,并密切监测血压、神志变化,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调控血压在脑出血者(160~180)/(100~110)mmHg或正常、脑梗死者(140~160)/(90~100)mmHg或正常,能使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降压平稳顺利,达到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或早日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目的.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硬膜外注射辅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加入利多卡因溶液中对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2%利多卡因+芬太尼0.1mg(2m1)行硬膜外麻醉,B组: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2ml行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麻醉平面到达胸10所需的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每隔5min记录心率(HR)、血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5.5±1.5min明显小于B组8.2±1.5min(P<0.05);A、B两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加入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并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兵;侯朝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药品辛伐他汀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辛伐他汀原料药及片剂中辛伐他汀含量的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YWG-C18(4.6mm×200mm,10μ)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辛伐他汀在46 mg/L~42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糸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1.48%,n=9);药品中其它杂质峰与辛伐他汀峰分离完全,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药品辛伐他汀测定.

    作者:许沧;杨红;余蓉;杨中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层单位部门支出预算编制程序探讨

    部门预算编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探讨基层预算编制,形成相对固定的编制程序,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基础数据库,广泛应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积极组织、规范科学地编制基层单位支出预算,把预算编制过程同执行预算、完成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规范支出预算的编制程序,积极推广、便于操作,达到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财政体制改革成果的目的.

    作者:陈海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89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钡餐、手术确诊的89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并与97例同期非老年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组出现典型症状只占20.2%;高位胃溃疡占16%;巨大溃疡占21.3%.有58.4%的老年人发生并发症;34.8%的老年人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疼痛缓解时间平均6.4天,与非老年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70.8%的老年人检出HP感染,与非老年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高位胃溃疡与巨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高,常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诱因,治疗效果欠佳.接诊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及时做胃镜检查,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诱因.

    作者:徐玲素;刘芳;彭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小儿上肢手术50例,术前均肌注阿托品和氯胺酮,随机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25例及氯胺酮全麻组(B组)25例,术中视患儿反应适量静脉追加氯胺酮或(和)安定,记录血压、心率、SPO2、麻醉剂用量、唤醒时间等参数.结果:A组氯胺酮用量71.4±16.3mg,安定用量2.1±0.7mg,B组氯胺酮用量160.7±41.5mg,安定用量8.4±2.5mg,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1). 唤醒时间A组:11.1±4.3min,B组:67.2±24.6min,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差异也极显著(P<0.01).麻醉效果评级A组显著优于B组(P<0.01),A组优良率达100%,B组优良率68%.结论:小儿上肢手术,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全麻性辅助用药少、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王维强;姜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抽取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进行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作者:韦懿;环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医学专科教育中生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医学教育体系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搞好生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者:熊小明;李丹;黄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尿微量白蛋白改变的探讨

    目的:探讨CRP、IL-6和TNF-a与2型糖尿病及其肾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人血清IL-6和TNF-α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这些病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CRP.结果:糖尿病人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对照人群(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指标相应升高(P<0.05).结论:CRP、IL-6和TNF-α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血清水平与肾损害的程度存在一致性.

    作者:蒲成坤;刘云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脉穿刺留置置管用1:100U的肝素稀释液与生理盐水封管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研究1:100U的肝素稀释液是否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方法:通过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挫裂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对比.分别用肝素稀释液与生理盐水对留置针进行封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用肝素稀释液封管,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用生理盐水封管,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1:100U的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因大大减少堵管现象,且留置针维持时间较生理盐水封管长,故用1:100U的肝素稀释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封管.

    作者:周念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8名患者家属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信息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结核病患者家属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五项因子的评价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科的心理护理过程中不仅包括患者,还应包括患者家属,要针对其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作者:孙应红;楚鑫;陈艳琼;李华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68例0~5岁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8例中BALP<200U/L113例,占30.7%,(200~250)U/L120例,为32.6%,>250U/L135例,为36.7%.3月~组与2岁~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岁~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月~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佝偻病的92例,为36.1%,临界组与阳性组中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ALP检测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革;龚一苑;曾文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MG-CNPF法检测α-L-岩藻糖苷酶(AFU)试剂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MG-CNPF法检测α-L-岩藻糖苷酶(AFU)试剂性能.方法:利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MG-CNPF法检测AFU试剂进行一系列方法学评价试验.结果:该法精密度好,批内CV%<2.0%,批间CV%<3.0%.抗干扰性强,抗干扰能力可达到:Hb≤2.2g/L、胆红素≤500μmol/L;VitC对AFU检测干扰不明显;常用抗凝剂中EDTA盐、草酸钠对检测无明显干扰,而肝素、柠檬酸钠干扰AFU的检测.与某进口试剂比较,Y=0.9115X+2.6659,R2=0.9682,两者相关性良好.试剂开瓶稳定性良好.结论:该试剂使用方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作者:杨溢;杨杨;张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物脂类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目的:在食物脂类给与后,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发生改变.人和动物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产生、吞噬细胞活性、粘附分子表达和NK细胞活性易受到某些脂类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其机制包括脂过氧化反应、膜磷脂成分改变、二十烷类产生和基因表达改变.由于鱼油或橄榄油的抗炎特性,它们已用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它炎性疾病的症状;鱼油和橄榄油也作为能抗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生物学介体应用.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化学促进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几种脂肪酸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凋亡有关.然而,鱼油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抑制作用可降低宿主抗病原因子的天然抵抗力.因此,根据目前实验资料,为了防止因免疫功能过度抑制而引起的副作用,在用作免疫抑制剂之前,应权衡给与这些食物脂类的利弊.

    作者:杨朝国;冯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比较桡动脉、股动脉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23例男性)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的14例纳入经桡动脉PCI组(A组),其余26例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桡动脉搏动弱或Allen试验阴性者纳入经股动脉PCI组(B组).结果:PCI临床成功率100%,PCI操作成功率A组92.9%(13/14),B组92.3%(24/26),P>0.05,无统计学意义.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10.31±4.53min、9.69±5.31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min、59.69±25.18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月A组无手术侧手臂缺血症状,未发生桡动脉闭塞,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B组出现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皮肤破溃感染、3例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高红梅;唐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死亡率、致残率甚高.许多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要长年卧床,需人照顾.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干休所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155例肝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患者中的表现以及与肝纤维化、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设正常人组、急肝组、肝硬化组、病毒携带及各型慢肝组,分别对其中肝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分析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与各组肝病患者间的差异,并将其与反映肝功损害程度的相关指标(主要为A/G,黄疸指数)作相应分析.结果:正常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与乙肝病毒携带(ASC)ASC、慢肝轻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异常不但与以往所证实的肝实质纤维化及脂肪变性有关,而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或炎症有关.

    作者:楼丽;林军;张正兰;曾涛;周群英;戈扬;黄华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纤溶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纤溶酶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进行分组,分别采用纤溶酶(治疗组)与尿激酶(对照组)进行一次性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不良反应以及电生理、CT、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等变化,用<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脑电图、心电图、血小板、凝血时间和D-二聚体、血糖、尿素氮和转氨酶等方面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于治疗后1d在纤维蛋白原方面P<0.05);而于溶栓治疗后1~7dCT显示,脑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为4.8%,与对照组26.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并发脑出血机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道新;张锐;王敏;钟莉;刘瑛;杨成;唐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3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作者:石亚玲;何浩岚;张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性胸水46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并发的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少见并发症,因其较少导致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故易被忽视,现将我院自1995年2月~2005年5月诊断肝性胸水46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贵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独一味的药效及机理研究现状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藏语名:达巴,在多部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其传统应用为:治月经过多、外伤、消肿止痛、补骨髓、引黄水[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独一味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将近年来有关独一味药效及其机理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黄晓芹;祝彼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