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及咪唑安定在胃镜治疗中的应用

黄春;文黎明;杨亚玲;邓冬梅;李淑君

关键词:异丙酚, 咪唑安定, 胃镜下治疗术
摘要:目的:了解异丙酚及咪唑安定使用后行胃镜下治疗的优点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志愿接受静脉麻醉进行胃镜下治疗患者,胃镜治疗前应用异丙酚及咪唑安定使病人处于浅麻醉状态,然后进行胃镜下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6例有54例顺利完成胃镜下治疗.结论:异丙酚及咪唑安定在胃镜下治疗使用中是安全有效的.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比较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全身多发性急性病变.梅毒主要经血液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献血者梅毒筛查对防止其传播扩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售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种类较多.为了临床更好地选择试剂,本实验对常用的四种国产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TP-ELISA)试剂盒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介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检测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方法:检测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葡萄糖、胰岛素以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脑出血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

    作者:何思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5例,其中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着重分析踝关节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碎片移位程度等,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25例病人25个踝关节骨折均被显示,MPR和3D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的情况.依据螺旋CT重建图像,术前更改诊断5例.结论:螺旋CT轴扫结合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可更好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晋川;赖照兵;谢仁才;彭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大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ICU治疗

    目的:总结9例巨大心脏瓣膜病(心胸比率≥0.70)的外科术后的ICU治疗经验.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病变瓣置替换术.本组病例男5例,女4例,年龄45~70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马凡氏综合症1例.结果:术后早期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随访4月~6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提高Ⅰ~Ⅱ级,能正常自理地生活.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围手术期的术前处理及术后监护处理十分重要,是降低死亡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剑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胶质瘤中整合素β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Ⅰ、Ⅱ级及Ⅲ、Ⅳ级胶质瘤中,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8/19)及73.08%(19/26),χ2=4.388,P=0.036;Ki-67 标记指数分别为(7.06±4.17)%及(13.45±8.69)%,t=3.269,P=0.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整合素β1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r=0.71,P=0.000.结论:整合素β1参与胶质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β1表达的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胶质瘤的侵袭性有关.

    作者:曾义;韩杨云;徐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曲马多与芬太尼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辅用氟哌利多与芬太尼辅用氟哌利多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组(A组)和曲马多加氟哌利多组(B组),每组30例.当寒战出现持续2min不消失时,A组静脉缓注芬太尼1.5μ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B组静脉缓注曲马多1.5m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观察注药后2min、5min和10min寒战级别变化,副作用及MAP、SPO2、HR和RR的改变.结果:注药后2min寒战消失者A组18例,占60%;B组27例,占90%,两组同时点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A组注药后SPO2稍有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马多辅用氟哌利多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优于芬太尼辅用氟哌利多.

    作者:周木香;姚文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后泪道留置管固定方位的探讨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后泪道留置管不同固定方位对泪小管的影响.方法:对88例行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患者,泪道术后置放硅胶软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置管固定于上睑鼻侧,B组置管固定于下睑鼻侧;C组置管固定于下睑中部,观察置3个月拔管时泪小管损伤情况.结果:置管固定上睑鼻侧泪小管撕毁率82.1%,下睑鼻侧泪小管撕毁率70%,下睑中部撕毁率为0.结论: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后,泪道置管固定于下睑中部是佳方位.

    作者:杨明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院融资租赁设备的应用探讨

    随着医学科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城市医院对高科技医疗检查设备的需求剧增.大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医院,将为医院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和扩大医疗服务规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医院改善收入结构,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

    作者:王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氯沙坦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对照组87例给予标准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及/或洋地黄等;治疗组8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氯沙坦片25~50mg/d,总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 77.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SV及LVEF值均有较大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取得更好的疗效,而副作用并无明显增加.

    作者:张加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院内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类型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针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36株葡萄球菌进行种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并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发生率.结果: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较高,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80%~100%.MRSA分离率为59.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MRSH)分离率为74.2%和83.7%.结论: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是目前临床上抗感染治疗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作者:朱应红;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致肾功能损害30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中老年人死亡原因之一,所以积极合理治疗脑血管疾病很重要.甘露醇是治疗脑卒中时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主要脱水剂,但其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是不可忽视的.我院从2002年2月~2005年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汉泽;杨启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道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无论是昏迷期还是神志恢复初期,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气道阻塞,引起重要组织器官缺氧,甚至窒息死亡.故有效的气道护理极为重要.我科从2001年2月~2005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5例,发生气道阻塞26例,发生率达8%.经积极有效的气道护理,26例患者均完全好转.现将气道阻塞原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张万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90Sr敷贴照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并90Sr照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I组36例采用单纯切除法,Ⅱ组36例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后采用90Sr敷贴器3次照射.结果:术后1年疗效观察显示,Ⅰ组病人的术后复发率为13.89%;Ⅱ组复发率为2.78%,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加90Sr敷贴照射治疗是减少胬肉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闫林;黄玲;张晓;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Meckel's憩室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s憩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与组织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eckel's憩室的小儿患者24例.结果:Meckel's憩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15例、肠梗阻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14例行99mTcO-4腹部显像,与病理符合率为57%.结论: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Meckel's憩室的常见并发症,核素显像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活动期出血、血管畸形可导致假阳性率增加.

    作者:蒋志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核抗体与抗线粒体抗体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意义

    自身抗体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抗体.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大量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其中一些自身抗体被公认为某种疾病的标志性抗体,而大部分自身抗体与疾病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和作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何颖;甘勤;周先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996年~2005年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96例(其中238例做了尿培养),并分析获得尿培养阳性结果的52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82.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为42.4%;革兰阳性球菌占11.5%;真菌占5.7%;氨苄西林的耐药菌株发生率高,为86.4%,其次是环丙沙星(72.7%)和庆大霉素(68.1%);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发生率低,仅5.6%,其次是加替沙星(14.3%),头孢哌酮/舒巴坦(17.5%)和阿米卡星(27.3%).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治疗应以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以新型喹诺酮类和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为首选.

    作者:伍尚平;陈仕银;樊均明;张维明;宋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危重病人用微泵给药的护理体会

    微泵,是由微电脑自动控制的一种输液装置,在危重病人抢救性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而渐趋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对我科110例危重病人的应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连丽红;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检测偏头痛的频谱类型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间歇期经颅多普勒(TCD )检测时所表现出来的频谱类型,并对偏头痛患者中血管张力过高时动脉指数(PI)增高与动脉硬化的(PI)增高在频谱形态和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TCD对297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病例进行血管松弛剂治疗前后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频谱检测.结果:血液增快(痉挛型)144例(48%);单纯PI增高(高张力状态型)34例(11.2%);血流速度增快并有PI同时增高43例(14.2%);双侧同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相差15cm/s(不对称型)31例(10.8%),单支血管血流时快时慢(不稳定型)15例(5%),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正常30例(10%);其中增高者经血管松弛剂治疗1~2周后PI下降37例(86%).结论:偏头痛间歇期的TCD表现类型有六种,其中有两类为很少见的血管高张力状态型和混合型,PI可随药物治疗而降至正常范围,此点可以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PI增高相区别.

    作者:王凌;刘强;崔蓉;李宇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0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2组.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止咳、祛痰、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或二丙酸倍氯米松,组间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或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疗效明显;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疗效相同.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缩短恢复时间,加快肺功能改善并降低治疗失败率.

    作者:邱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病肝纤维化标志物、AFP、CA199联合检测的诊治意义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浓度变化,评价其与肝病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159例肝病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C-Ⅲ、Ⅳ-C、LN、HA;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CA199,对肝病临床各期的指标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急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除Ⅳ-C、P<0.05 外,各指标均无差异;慢性肝炎病例分组间差异显著P<0.01;在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组部分病例AFP、CA199表现为阳性.结论:急性肝炎期肝纤维化标志物无显著变化; 轻度慢性期Ⅳ-C早于其他指标出现在血清中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各指标增高幅度与随病程加重相关;AFP对肝病后期的演变有提示意义,而CA199是否与肝基质样改变致胆汁淤滞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关还有待研究.

    作者:刘钺;张朝明;王荣生;郝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