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腮腺结核病的CT表现

张洪静;魏懿;邓开鸿;肖家和;杨喜彪

关键词:腮腺疾病, 淋巴结,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分析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腮腺结核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7例,右侧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病8例,均位于浅叶,3例单发,5例多发,共30枚病灶,直径约0.5~4.5 cm;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密度均匀实性强化25枚,环状强化4枚,花边状强化1枚,其中6例临近颈阔肌、皮下脂肪及皮肤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腮腺实质结核病1例,为弥漫性实质受累,累及深浅叶,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局部见不规则液化、坏死,临近颈阔肌及脂肪层稍肿胀,不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 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单侧腮腺浅叶占位病变,呈均匀实性强化、环状强化或花边状强化,临近颈阔肌、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增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到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管理策略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征的认知与管理问题日显突出.老年综合征是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综合征的认知,加强对老年综合征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老年综合征规范化干预措施,通过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制定流程等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管理,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应对策略,有助于为提高老年人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蒲丽辉;刘祚燕;胡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11个月,孕4产1孕31+4周.因“停经31+4周,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子宫颈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Ⅰ期”于2013年10月1日-3日在我院行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化疗采取TP方案(紫杉醇脂质体180 mg静脉滴注,第1天用药;顺铂30 mg静脉滴注,第2天用药;顺铂40 mg静脉滴注,第3天用药),化疗期间未出现发热,有轻微恶心,无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脱发、口腔溃疡、感染、出血,未出现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反应,并予杜仲颗粒1包/次,口服,3次/d,硫酸镁2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经静脉输液泵以30 mL/h持续输入3d.

    作者:郭朝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52例输尿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3例患者行CT尿路造影检查.结果 输尿管肿瘤多发生于输尿管下段(20例),输尿管上段5例,中上段8例,中段11例,中下段8例,病变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管壁增厚;间接征象包括肾盂、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夹角改变.结论 CT对输尿管肿瘤有很大的诊断价值,CT尿路造影能很直观、多方位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意义.

    作者:肖正伟;樊世富;涂长苹;刘学贵;袁明;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漂浮物清洗流程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漂浮物机洗流程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起将易漂浮物的种类归纳为5类.易漂浮物机洗流程上筐按要求,机洗时正确选择代码,机洗过程中及时观察机械运行状态,监控清洗过程,有问题及时处理.结果 通过2年的观察,规范易漂浮物机洗流程后,简化了操作流程,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遗失查找易漂浮物的几率下降8%,手术医生对消供中心满意度提高到97%,手术器械包合格率达99%.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易漂浮物机洗流程,工作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向超群;黄浩;陈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统计南宁市邕宁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了解该区免疫防控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间南宁市邕宁区5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适龄儿童150名进行调查,每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30名(1~6岁常住儿童各5名),收集血清样本进行脊髓灰质炎抗体、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适龄儿童150名,乙型肝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合格率均较高,其中HBsAg免疫合格率为99.3%,HBsAb免疫合格率为88.0%,男女乙肝抗原、抗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灰质炎Ⅰ、Ⅱ、Ⅲ抗体阳性率均达100.0%;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均较满意,其中以2、3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为100.0%,1、4、5、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6.0%、84.0%、88.0%、96.0%;白喉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 该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抗体均达到理想水平,其中对脊髓灰质炎与白喉预防效果佳,但对乙肝与麻疹的预防水平还欠佳,故追踪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儿童免疫接种,是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预防的关键.

    作者:何维凤;李秋莲;罗月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中、术后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678例胆管癌术后患者,其中有随访结果397例,仅对手术切除的胆管癌且非手术原因死亡的患者293例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对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93例胆管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9个月,截止随访终点复发转移158例(53.9%),死亡223例(76.1%).中位总生存时间2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38.2%、10.6%.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切缘、术中输血、肿瘤部位、血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及复发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晚、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浸润、术中输血、肿瘤位于肝外、血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肿瘤复发是影响胆管癌总生存的风险因素.

    作者:毛志远;郭晓川;张婷婷;苏丹;王李杰;白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芦山地震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疗救援队在芦山地震中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地震救治的药品供需经验.方法 对2013年4月22日-29日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灾区宝兴县实施医疗救援中,按世界卫生组织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对疾病分类与疾病使用的药品量进行统计.结果 前30位药品以救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品为主,其次依次为四肢扭伤药品、消化道疾病药品、皮肤病药品.结论 根据疾病谱分类特点,可预计地震灾区阶段性药品的需要量,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作者:张慧萍;王鑫;赵延杰;余娟;陈燕;殷燕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讨论早期准确识别并处理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6月-12月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操作的698例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后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 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穿刺点疼痛238例(34.0%),张力性水疱67例(9.6%);出血48例(6.9%).经相关护理,大多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得到控制,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外科手术治愈后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需密切的临床观察和及时的护理.

    作者:王瑶;杨丽超;文碧;贺泽霞;任玉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IV/AIDS合并慢性肝炎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与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与对照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结果 病例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有超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门静脉及脾静脉远端走行不清,内径增宽,血流速减慢,血流频谱起伏消失、平直;肝静脉远端走行不清,血流频谱低矮三相型、负相型、空窗消失.CD4+T细胞数>300/mm3组与对照组之间肝内静脉、脾静脉超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200/mm3组的脾静脉内径、肝静脉血流频谱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数<100/mm3组除肝静脉走行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异常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作者:曹芬;叶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11月-12月选取成都市2所精神专科病房,分层随机抽取80名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基线调查表进行统一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放式精神病房相比封闭式病房护理人员在焦虑和恐怖2个因子得分较低(P<0.05),较高教育程度的护理人员在敌对因子得分较高(P<0.05).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而对于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安置于开放式病房有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李娜;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检验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常用临床检验指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的1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资料包括患者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超声测量计算的前列腺体积和计算前列腺年增长率.结果 根据前列腺体积中位数分组后,前列腺体积较大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PSA水平和前列腺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较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空腹胰岛素水平中位数分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组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均大于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159,P<0.05);前列腺年增长率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201,P<0.05).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廖洪;吴毅;张朋;李曾;肖英明;张林;周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肩锁关节脱位并肩胛颈骨折行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对广义浮肩损伤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7例包含锁骨及肩胛骨的右侧上肢防腐尸体标本,解剖出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制造浮肩损伤模型.7例标本进行内固定前后的自身对照,分为损伤前、单纯肩锁关节固定、肩锁关节固定加肩胛颈单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固定加肩胛颈双钢板固定4个阶段.利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定不同状态下肩胛颈的运动范围(ROM)及中性区(NZ),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失稳SSSC的稳定作用.结果 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肩锁关节固定加肩胛颈双钢板固定的NZ值分别是:屈伸(3.88±1.71)°、侧屈(1.89±0.21)°、旋转(3.13±1.37)°,其ROM值分别为:屈伸(12.91±4.82)°、侧屈(18.44±4.43)°、旋转(11.27±4.41)°,与其他固定阶段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肩锁关节固定加肩胛颈双钢板固定的活动范围小,稳定性好.结论 治疗广义浮肩损伤的佳内固定方式为同时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及肩胛颈骨折,且肩胛颈骨折采取双钢板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在大程度上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段连鸿;张鹏;黄继锋;赵卫东;程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816份干部健康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干部健康体检中受检者对体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策略.方法 对2014年6月-7月816名体检者采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根据体检中心管理制度和方法确定服务效率干扰因素,制作量表和问卷,调查受检者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和基本信息,分析其相关性,用于管理决策.结果 816名体检者中共396人问卷得分>6分(48.5%),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良好;420人得分≤6分(51.5%),接受检查前准备水平低.男性较女性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更低(x2=4.318,P=0.038).结论 干部体检中,注意加强对受检者体检相关知识宣教.

    作者:唐怀蓉;张琼英;王淇;陈蓓蓓;雷亚莉;甘尽然;冯超;黄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中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胃肠穿孔患者采用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并与腹部X线透析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低、高频探头联合检查,“双层气体征”及“小气泡征”为腹腔游离气体较具特征性的声像图.术前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47例(94%),高于腹部X线透视检出的39例(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低、高频超声对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由于其无创性且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在胃肠穿孔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铁柱;毕小霞;张全福;黄小求;王承波;李善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诊断的116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进行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发放小册子、制定运动方案等;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口头指导和宣教资料;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每3天随访1次,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降低(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 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是GDM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玲玲;严婷;刘俊;贺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技术探讨

    目的 对乳腺溢液导管进行选择性造影,了解其导管内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位置、数目、范围及分布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诊治所需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105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的资料,并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 除2例对比剂进入腺泡影响诊断外,其余103例均获得优质图像,清晰地呈显了溢液导管的真实情况.结论 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术是诊断溢液乳腺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张雪琴;孙加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工会在建设和谐医院中的定位和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医院工会的自身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和推进和谐医院的建设,是当前医院工会在新形势下需要定位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陆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2013年9月国内发表的DPB病例报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共报道91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1例,发病年龄(40.5±18.4)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湿哕音.90.1% (82/91)的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病史,46.1% (30/65)的患者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54阳性率为42.1% (8/19).所有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弥漫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其中65.9% (60/91)伴有支气管扩张;60.0% (51/85)的患者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6.5% (31/85)的患者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4例进行了肺活体组织检查.65.9%(60/91)的患者曾被误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98.8% (84/85)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但可能因认识不足而易于被误诊和漏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荣春;何晨韵;骆健;梁宗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皮肤对指尖血糖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在临床中代替75%乙醇消毒液行皮肤消毒后测指尖血糖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3月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对40例术后患者进行随机指尖血糖监测,分别将患者同侧手的食指与中指随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后监测血糖,对两种消毒方法测得的血糖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所测血糖值分别为(8.13±2.21)、(8.26±2.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82).结论 临床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乙醇消毒液消毒皮肤,监测指尖血糖值安全、可行.

    作者:沙彦春;田永明;刘欢;徐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狼疮性肾炎合并肺部多重真菌感染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畏光并乏力8年,关节疼痛4个月余,发热伴咽痛半个月余”于2013年1月7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畏光、全身乏力,伴有脱发、颜面及双下肢皮疹,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激素治疗后好转.4个月前患者双手指关节疼痛,外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泼尼松(10 mg/d),症状无好转.2个月前我院门诊查血红蛋白97 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尿蛋白(++),血抗核抗体(ANA)、抗ds-DNA阳性,肺部CT提示右上肺结节,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作者:万力;夏敬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