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怀蓉;张琼英;王淇;陈蓓蓓;雷亚莉;甘尽然;冯超;黄文霞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汉族.因“反复双下肢水肿2+年”于2012年9月3日入院.患者生于甘肃,10余年前于西藏从事司机工作,长期往返于高原、平原两地,2+年前出现反复双下肢对称凹陷性水肿,自述于高原地区生活时水肿更严重.6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定性(+++),24 h尿蛋白定量6g/L,血白蛋白24 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醋酸泼尼松60 mg口服,1次/d,治疗6个月,逐渐减量至10 mg.
作者:梁亚屏;王艳;江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重症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2月20日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和专科护理,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操作,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2013年的病床周转率、床护比、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2012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12年明显降低.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
作者:高丽琼;郭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急诊手术和普通急诊手术的协调管理方法和注意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日-21日2d内芦山地震伤员和普通急诊患者手术的统筹协调措施及完成情况,并对手术类型、手术间占用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协调和管理,共完成手术88台,其中普通急诊手术27台,地震急诊手术61台,所有手术均及时完成.但是均存在手术间内时间浪费现象.结论 灾害性急诊手术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根据灾害特点等作好早期评估,将灾害急诊手术和普通急诊手术作为一个整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作者:薛华英;陈忠兰;张天笑;龚仁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讨论其预防、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并分析1994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162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类疾病的发生诱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例收治的良性食管病变患者,85例有明确发病诱因,经钡餐X线片、CT、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均及时外科手术治疗;155例痊愈出院,7例因并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多数食管良性病变的发生有明确的外部诱因,因此相当一大部分可以预防、避免发生.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根据情况应积极手术,以免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清峰;寇瑛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2008年9月-2010年8月入住且行手术治疗的1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团队康复组92例和传统康复组102例,分别采用由康复治疗师、骨科医师、内科医师及护士共同完成的团队康复治疗和仅由康复治疗师完成的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结果 团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8.7±4.1)、(34.7±5.8)d,出院时Harris评分分别为(83.5±9.4)、(78.2±12.1)分,出院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87.5±7.4)、(80.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提高术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利群;张慧伟;刘凯;王永才;闫冰;王红川;蒋俊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螨类致敏原的分布特点,以及致敏性因素在COPD急性加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6月65例COPD患者、58例非过敏性其他疾病患者及34名正常对照者行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以上65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分析SPT结果与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螨类致敏原SPT阳性率与非致敏性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螨类致敏原中热带无爪螨SPT阳性率高.而COPD患者SPT阳性组与阴性组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的发生可能有外源性致敏原所致超敏反应因素的参与,对于海南省COPD患者,热带无爪螨可能是重要的致敏原.但COPD急性加重与过敏并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谢甜;黄奕江;高芳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未婚.主因“左腹股沟区肿物8个月”于2012年7月9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腹股沟区一肿物,约“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平卧肿物无明显改变,未予任何处理.近6个月来左腹股沟区肿物无明显变化,偶有隐痛,为求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左腹股沟区可触及一肿物,呈椭圆形,约2.5 cm× 1.5 cm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平卧位肿物不消失.既往史:子宫肌瘤2年,未育,月经正常.患者自述曾有咯血病史,且胸部X线片提示左肺下野散在结节影,肺CT示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并黏液栓形成可能大,予抗炎治疗后好转,未复查CT.
作者:仇秀娟;谭嗣伟;梁存河;许连姬;王志强;金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征的认知与管理问题日显突出.老年综合征是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综合征的认知,加强对老年综合征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老年综合征规范化干预措施,通过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制定流程等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管理,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应对策略,有助于为提高老年人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蒲丽辉;刘祚燕;胡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根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病因,评价深静脉造影检查对静脉疾病诊治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对39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9条下肢行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其中87例患者同时行左股静脉套管针穿刺造影检查,46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并对造影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84例,349条肢体,占50.7%;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95例,148条肢体,占21.5%;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69例,121条肢体,占17.6%;布加综合征34例,54条肢体,占7.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1例,16条肢体,占2.3%;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1例,1条肢体,占0.1%.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若不明确病因,易误诊,而深静脉造影是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对血管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吴华东;高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卧床伤员应用呼吸训练器改善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地震综合病房在2013年4月20日-5月20日期间收治的60例需长期卧床的芦山地震伤员按照其是否接受使用呼吸训练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行呼吸训练,观察1个月后各组伤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伤员卧床期间的肺部感染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结论 长期卧床伤员使用呼吸训练器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
作者:谢国省;徐慧;杨悦;叶静;杨倩;杜春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法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于2012年9月-2013年6月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93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46人)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47人),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和情景模拟法教学.采用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在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后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技能、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维度技能的掌握能力和理论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有机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能够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韩英;蒲丹;张超;赵蓉;马俊荣;刘玲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与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进行比较,探讨NEP 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孕18d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获碍原代神经于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后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采用已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将NEP1-40基因导入第3代神经干细胞内建立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将30只SD大鼠在第9胸椎水平进行脊髓右侧半切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伤后第7天在损伤局部分别植入细胞培养液(损伤组)、神经干细胞(NSC组)及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P1-40-NSC组).另取10只仅行第8~10胸椎椎板切除,设置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8周通过Basso-Beattle-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分及网格测试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8周,BBB测试及网格测试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BBB评分低且网格摔倒次数多,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较之增高且网格摔倒次数减少(P<0.01),而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高且网格摔倒次数少,和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NEP1-40基因修饰能进一步提高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作者:汪雷;宋跃明;刘立岷;李涛;龚全;杨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从临床资料和物理学参数方面对未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予以分析,以指导临床放疗计划有效设计、安全执行.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调强放疗、未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9例,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患者临床特征及物理学参数指标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入组患者中,33例(55.9%)放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其中9例(15.3%)发生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放疗期间合并有肺部感染、平均肺剂量(MLD)等剂量学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显著相关(P<0.05).尤其是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放疗计划设计中MLD≥13Gy、V30≥13%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MLD、V30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中要充分考虑,避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作者:赵娅琴;荣丽雯;冯旭琴;朱洪;张英杰;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在临床中代替75%乙醇消毒液行皮肤消毒后测指尖血糖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3月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对40例术后患者进行随机指尖血糖监测,分别将患者同侧手的食指与中指随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后监测血糖,对两种消毒方法测得的血糖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所测血糖值分别为(8.13±2.21)、(8.26±2.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82).结论 临床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乙醇消毒液消毒皮肤,监测指尖血糖值安全、可行.
作者:沙彦春;田永明;刘欢;徐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治疗和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49±2.75)、(11.35±3.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12 997.6±4 718.9)、(16 164.7±5 82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13).试验组发生并发症6例(16.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1,P=0.024).试验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6、1、0例,对照组分别为28、3、4例,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5,P=0.019).结论 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刘霞;兰尧;刘静;肖华;冉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对乳腺溢液导管进行选择性造影,了解其导管内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位置、数目、范围及分布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诊治所需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105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的资料,并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 除2例对比剂进入腺泡影响诊断外,其余103例均获得优质图像,清晰地呈显了溢液导管的真实情况.结论 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术是诊断溢液乳腺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张雪琴;孙加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3年1月-6月收治的33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入院后即行压疮预测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使用软床垫、及时变换受压部位、保护骨隆突处等预防措施,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加强护士交接班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结果 院外带入的1例Ⅲ期压疮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转为Ⅰ期,4例Ⅰ期、2例Ⅱ期压疮患者均治愈,住院期间无新发压疮患者.结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英;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52例输尿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3例患者行CT尿路造影检查.结果 输尿管肿瘤多发生于输尿管下段(20例),输尿管上段5例,中上段8例,中段11例,中下段8例,病变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管壁增厚;间接征象包括肾盂、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夹角改变.结论 CT对输尿管肿瘤有很大的诊断价值,CT尿路造影能很直观、多方位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意义.
作者:肖正伟;樊世富;涂长苹;刘学贵;袁明;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2个月”于2011年5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长大,质地偏硬,中央沟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前列腺前后径7 cm,回声不均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0.72 ng/mL.腹部增强MRI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其内见巨大囊实性不规则混杂信号,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大截面约6.5 cm×6.1 cm×5.3 cm(图la);肝右前叶下段散在异常信号(图lb).
作者:詹文丽;谭平;王显丁;曾浩;赵思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概况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12月的23例呼吸道感染MRSA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结果 高龄、免疫低下、侵袭性操作频繁、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抑酸剂使用量大且时间长是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促进其康复,以控制MRSA在医院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卢蓉;杨忻;张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