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杰;喻明;赵磊;顾成武;李琳琳;聂本刚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综合手段证实的22例TBP和45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4%、75.6%,x2=9.703,P=0.002);两组壁腹膜、肠系膜增厚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结节、块样增厚为主;两组大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及腹水改变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俭;何俊;刘荣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静脉留置针佳夹管部位及有效封管方法.方法 将2011年1月-11月1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者按不同夹管部位分为甲、乙、丙组,并予以A、B、C3种方法封管.甲组夹管于近针头1 cm内,乙组夹管于延长管中部,丙组夹管于延长管尾部.比较各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回血发生率、堵管发生率、留置天数;比较不同封管方法对空气残留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夹管近针头1 cm内回血少,堵管发生率低,留置天数长;A、B封管法优于C法,并发症少于C法.结论 正确的夹管部位可减少回血,降低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天数;恰当的封管方法可减少空气残留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章红燕;刘霞英;周秀琳;顾慧芳;傅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在评价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月51例行64排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且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双侧肾动脉行血管探针重组,分析血管狭窄的原因,以及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结果 51例患者双侧肾动脉共105支(3支副肾动脉),其中管腔正常肾动脉27支,管腔有狭窄肾动脉78支.管腔狭窄者中,肾动脉斑块血管共65支,累及范围主要为局限性,以混合性及轻度狭窄为主;肾动脉夹层4支,累及范围主要为节段性,假腔内无对比剂,真腔轻中度狭窄为主;肾动脉肿瘤包绕共有9支,累及范围主要为节段性,腔轻度狭窄为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探针技术分析血管快速、可靠,能准确评价肾动脉狭窄,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洪亮;刁显明;林川;张君海;梁旭;陈丽;喻洪亮;张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培养出19株,2010年29株(多重耐药菌株1株),2011年35株(多重耐药菌株2株),并对其分布的标本类型、科室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高;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该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5%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其地区、医院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病情、高龄、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作者:彭蓉;章瑀颖;龙君;朱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3月-8月,对14例行口服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天疱疮患者,其服药前、首次服药后30 min,1、2、4、6、8、12h的血药浓度,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血标本的采集与监测.结果 按服药前后各时间点抽样要求,顺利完成对14例患者共112次血样采集.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可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血标本的采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晓华;赵淑清;曹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结合钼靶X线摄片标记定位对无临床体征乳腺肿块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对48例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病灶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结合钼靶X线检查切除病灶,同时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结果 48倒中有11例确诊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内癌4例),37例为良性病变(纤维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腺病28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检结果一致.结论 彩超引导下穿刺钢丝标记定位活检结合钼靶X线摄片,有效地解决了乳腺细小钙化和微小病灶活检术中精确定位和完整切除的难题,对无临床体征的微小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可靠、实用.
作者:权毅;付华;左怀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锁定钢板(LCP)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1月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6~85岁,平均45岁.骨折按AO分型:A1型10例,A2型3例,A3型3例,B1型18例,B2型8例,B3型4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1例.闭合骨折47例;开放骨折15例,根据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8例,Ⅱ型6例,ⅢA型1例.伤后内固定时间3h~10d,平均6d.结果 开放骨折有3例伤口Ⅱ期愈合,其中1例伤口皮缘坏死,1例钢板部分外露经换药和清创减张缝合后伤口愈合,1例骨外露经皮瓣转移愈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6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个月.无感染、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2~4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Johner-Wruhs疗效评价,优48例,良14例;开放性骨折15例中优10例,良5例.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付建;顾华;张波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囊性纤维化(CF)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由于CF发病率低,缺乏广泛推行的诊断技术,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对该疾病的诊断量少且诊断级别低.为增强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相关研究文献中目前关于CF诊断检测技术及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王妍亭;杨晓东;刘韶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分级护理方法,为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1月,以某市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各科室手术患者为对象,引入量化工具评估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方法进行防治,并在患者出院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是否存在静脉血栓,以验证分级护理防治效果.结果 纳入的318患者经评估均存在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其中低度危险患者65例,中度182例,高度危险71例.经分级护理治疗,出院时均未发生静脉血栓症状、肺栓塞.结论 分级护理方法安全、简便,可操作性强,便于围手术期患者静脉血栓的早期、普遍预防,值得推广.
作者:罗勤;贺文;宁宁;陈忠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8月9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GCTTS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9例GCTTS患者中,病变位于膝关节6例,踝关节1例,腕关节1例,足背1例;4例局限型,5例弥漫型.T1加权像6例与骨骼肌信号相近,1例稍高于骨骼肌,2例相对于骨骼肌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5例稍高于骨骼肌信号,2例相对于骨骼肌呈等高混杂信号,2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关节积液2例,骨质受侵犯2例.结论 MRI对GCTTS有特征性表现,并敏感显示关节内外组织结构的侵犯程度及范围,MRI是诊断GCTTS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黄建军;田志诚;黄娟;胡华强;范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鼻内镜检查室流程再造的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交流.方法 2010年10月起,科室成立流程改造小组,剖析原检查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恰当环节,对检查环境、仪器更新、人员配备、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改造,并对流程改造后的工作量、就诊秩序、患者满意度与改造前同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流程再造后鼻内镜室8个月总检查人数5 187例次,较改造前的3 436例次明显上升;患者之间的纠纷减少,就诊秩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工作流程再造提高了鼻内镜检查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对鼻腔、鼻窦患者的术腔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作者:吴春树;余蓉;代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和舒芬太尼+艾司洛尔组(C组).A组用芬太尼4 μg/kg,B、C组用舒芬太尼0.6 μ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在气腹前加用艾司洛尔.3组均常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记录各组在气腹前(T1)、气腹30 s(T2)、气腹5 min (T3)、气腹15 min (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BIS值.结果 T1时C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值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A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明显增加,B组有所上升,ⅢC组各时段变化不明显.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能更好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抑制BIS的增加.
作者:舒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V.AC.Therapy)在胸、腹、背部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后加压固定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游离断层皮片修复21例胸、腹、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43岁.其中瘢痕切除后创面13例,皮瓣切取后供瓣区形成的创面8例.创面位于胸部7例,腹部9例,背部5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 10cm~18cm× 15cm.游离移植的断层皮片厚度为0.6mm,在缺损部位移植断层皮片后,使用V.A.C.Therapy固定皮片,压力范围10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 住院时间19~32 d,平均24d.21例植皮均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皮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游离移植皮肤色泽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破溃,无明显凹陷.结论 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的游离断层皮片,成活率高,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固定方法.
作者:王立夫;陈默轩;苏新;章宏伟;侯祚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选取痛风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遵医行为评价和疾病相关检查;对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患者存在的痛风饮食治疗的认知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认知行为总分和各单项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9例(20.0%)复发,对照组36例(37.9%)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0,P=0.007).结论 行为认知治疗可提高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尿酸等相关指标.
作者:晏启明;李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幕下肿瘤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收治的61例行幕下肿瘤手术患儿,根据术前访视体重、体型,自制术中体位摆放用物;并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协作使患儿体位摆放至佳手术状态,同时对患儿的相关部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结果 术前准备时间缩短约30 min,手术体位安全、术野暴露充分,无因手术体位摆放和护理因素而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较过去同等难度手术减少30~60 min,出血量无明显变化,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行患儿幕下肿瘤术,根据体重、体型,自制体位摆放用物,并予以精心周全的护理,是确保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植路君;涂雪花;程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急救队员在接到呼吸心跳骤停的求救电话后,在赶往现场的途中给予目击人电话指导如何立即心肺复苏抢救,分析其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经120呼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08例,按目击者是否接受电话指导分为未指导组(n=61)和指导组(n=47),观察两组在复苏成功率及出院(患者)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指导组47例患者中,呼吸心跳恢复12例,复苏成功率25.5%,其中7例存活,5例未留任何后遗症;而未指导组61例中,呼吸心跳恢复4例,成功率6.6%,1例植物状态出院;两组在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上有明显差异,且是否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也有差异.结论 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接受电话指导后,能完成初级生命支持,为后续复苏赢得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复苏成功率.
作者:朱爱华;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影响因素及质量.方法 对2009年7月-12月入住老年科的108例患者运用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2.6%的老年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病情不稳定患者比病情稳定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病房温湿度、气味、夜间光线、夜间查房等环境因素和担心家事、家人朋友不关心等社会因素,夜间喝浓茶、咖啡的不良习惯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医护人员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方式,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杨雪;刘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康复新液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检索日期为各数据建库时间起至201 1年5月30日止.纳入的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康复新液与三联疗法、抗菌药、抑制胃酸药比较的试验,或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抗菌药、抑制胃酸药与后者比较的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用其提供的软件RevMan 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胃镜下溃疡痊愈情况、临床症状痊愈情况、临床症状有效情况、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22篇随机对照试验(2 224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质量偏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溃疡痊愈、临床症状痊愈方面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加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加用抗HP药物相比,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用康复新液与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比较以及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与抗HP药物比较,疗效相当,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新液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以及改善临床各种症状,但方法学方面亟待提高.
作者:史成和;孟开;王春勇;赵宇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 842例患者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技术、宫颈刮片、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HPV第2代捕获杂交法检测、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贵州地区女性人群的HPV平均感染率为21.87%.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39例(2.12%),官颈癌2例(0.11%).结论 医院内就诊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邱芳;张兴芳;张志军;蒲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使用磁敏感加权或梯度回波加权对头颅进行MRI扫描所发现的脑微出血灶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热点.现对脑微出血的检查手段,可能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临床用药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等进行综述.
作者:程新旺;周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