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华;董艳
使用磁敏感加权或梯度回波加权对头颅进行MRI扫描所发现的脑微出血灶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热点.现对脑微出血的检查手段,可能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临床用药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等进行综述.
作者:程新旺;周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其中4例在导丝或导管保护动脉瘤颈情况下行栓塞治疗;1例术中导丝刺破动脉瘤,继续快速填塞至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栓塞后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行A1-A2段支架后置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90%栓塞8例,<90%栓塞4例.支架后置入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临床随访6~24个月,未见再出血.1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其中3例>90%栓塞、2例<90%栓塞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 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细致操作.
作者:蒋世杰;喻明;赵磊;顾成武;李琳琳;聂本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要点.方法 对2011年5月-2011年9月拟行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双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隔离)治疗的6例心房纤颤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通及各项手术准备;术后采取各项对症措施加强呼吸道、心律、引流、疼痛等监测与护理.结果 6例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d均顺利出院.出院后4周复查均为窦性心律.结论 全胸腔镜下行Box-lesion双极射频房颤术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有效手段,严密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手术顺利施行和疾患治愈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秒;江涛;曾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使用生物型非骨水泥假体治疗髋臼内陷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5月,对11例12髋髋臼内陷患者行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例,女9例;年龄38~57岁,平均47.3岁.其中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4例;病程1~18年,平均8.9年;轻度髋臼内陷6髋,中度髋臼内陷6髋.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第2天X线片示,人工股骨头距Kohler's线外移(1.42±2.27)mm,较术前股骨头内陷(-5.17±2.04)mm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患者Harris评分为(85.75±4.73)分,较术前(39.75±5.24)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X线片示髋臼假体与髋臼内侧壁无透亮线,已骨融合.术后患者获随访2~5年.髋臼假体均无松动移位、脱位或移植骨的吸收.结论 使用生物型非骨水泥假体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髋臼内陷症,能有效恢复髋臼运动中心的解剖位置,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俞阳;范海泉;陈铭;黄宏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受累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病变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2011年1月-10月对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例骶髂关节、28例腰椎及14例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结果 AS患者的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则表现为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及囊状破坏、面下骨硬化或吸收等改变.结论 AS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综合评价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为胆囊癌的预防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PubMed、EMBAS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77年4月-2011年5月,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BM与胆囊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0.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计纳入文献8篇,其中3篇仅对比分析了PBM在胆囊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发生率的差异,2篇仅对比分析了胆囊癌在PB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发生率的差异,而另外3篇文献则对这两种发生率的差异都进行了对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中PB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41,95%CI(5.03,10.87),P<0.000 01];且PBM患者中胆囊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7,95%CI (10.43,29.94),P<0.000 01].结论 PBM是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邓代安;叶辉;程南生;代强;蒋武;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32例36侧,其中LCP固定19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7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类、伤后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塌陷的关节面均采取撬拨植骨的方法恢复桡腕关节,克氏针固定较大骨折块.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腕关节面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分别为(20.8±3.6)o和(18.0±2.8)°,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LCP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桡骨高度分别为(10.9±2.8)mm和(13.4±2.3)mm,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5.3±2.4)分和(8.4±3.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但对于关节面的塌陷及桡骨高度的恢复,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对于严重die-punch骨折可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作者:叶永杰;阳波;罗斌;银毅;陈刚;冯应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在评价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月51例行64排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且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双侧肾动脉行血管探针重组,分析血管狭窄的原因,以及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结果 51例患者双侧肾动脉共105支(3支副肾动脉),其中管腔正常肾动脉27支,管腔有狭窄肾动脉78支.管腔狭窄者中,肾动脉斑块血管共65支,累及范围主要为局限性,以混合性及轻度狭窄为主;肾动脉夹层4支,累及范围主要为节段性,假腔内无对比剂,真腔轻中度狭窄为主;肾动脉肿瘤包绕共有9支,累及范围主要为节段性,腔轻度狭窄为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探针技术分析血管快速、可靠,能准确评价肾动脉狭窄,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洪亮;刁显明;林川;张君海;梁旭;陈丽;喻洪亮;张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法和散瞳后直接用眼底镜检查法在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优劣势,为DR早期防治提供可靠而简便易行的筛检方法.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6月就诊的352例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和普通眼底镜检查法检查眼底后对比两者在DR检出率差异.免散瞳眼底照相使用日本Topcon TRC-NW300彩色数码眼底照相机,所使用的眼底镜型号为M374451.视网膜病变分级以2002年国际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期.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352例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阳性结果为:数码照相测得阳性总数61例(占17.33%),其中轻至中度非增殖性DR38例(占10.80%),重度至增殖性DR23例(占6.53%).眼底镜测得阳性总数60例(占17.05%),其中轻至中度非增殖性DR38例(占10.80%),重度至增殖性DR22例(占6.25%).两种方法的测得结果高度一致(P>0.5).结论 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法和传统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法相比在筛查DR效果等同,但有着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和检查结果可保存的优点,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对比和指导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虎;白浩斌;马学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地震伤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6月,选取都江堰市多家医院共87例康复期地震伤截瘫患者,其中观察组选取在社区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对照组选取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时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F=8.042,P=0.009),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x2=6.464,P=0.01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U=598.500,P=0.001).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地震伤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灵;晏瑛;黄玲炜;廖俊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收治48例合并肝损害IM与120例无肝损害IM的患儿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和体征、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肝损害IM患儿血小板减少、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清酶学异常、持续发热、中重度肝脾肿大,以及多系统损害发生率较高;而咽峡炎、皮疹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低;IM合并肝损害与发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r=0.127,0.075,P<0.05).结论 IM合并肝损害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异形淋巴细胞增加较常见.及时作肝功能等辅助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IM肝损害,有助于减少重症IM的发生.
作者:罗泽民;苏海涛;谢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结合钼靶X线摄片标记定位对无临床体征乳腺肿块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对48例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病灶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结合钼靶X线检查切除病灶,同时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结果 48倒中有11例确诊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内癌4例),37例为良性病变(纤维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腺病28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检结果一致.结论 彩超引导下穿刺钢丝标记定位活检结合钼靶X线摄片,有效地解决了乳腺细小钙化和微小病灶活检术中精确定位和完整切除的难题,对无临床体征的微小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可靠、实用.
作者:权毅;付华;左怀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 842例患者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技术、宫颈刮片、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HPV第2代捕获杂交法检测、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贵州地区女性人群的HPV平均感染率为21.87%.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39例(2.12%),官颈癌2例(0.11%).结论 医院内就诊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邱芳;张兴芳;张志军;蒲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3月-8月,对14例行口服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天疱疮患者,其服药前、首次服药后30 min,1、2、4、6、8、12h的血药浓度,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血标本的采集与监测.结果 按服药前后各时间点抽样要求,顺利完成对14例患者共112次血样采集.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可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血标本的采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晓华;赵淑清;曹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5月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两组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同时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肺康复训练:每日下午练习气功八段锦1次,每次30 min,疗程9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期(两组各1例)患者不能坚持而弃之.试验组总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素蓉;陈云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鼻内镜检查室流程再造的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交流.方法 2010年10月起,科室成立流程改造小组,剖析原检查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恰当环节,对检查环境、仪器更新、人员配备、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改造,并对流程改造后的工作量、就诊秩序、患者满意度与改造前同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流程再造后鼻内镜室8个月总检查人数5 187例次,较改造前的3 436例次明显上升;患者之间的纠纷减少,就诊秩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工作流程再造提高了鼻内镜检查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对鼻腔、鼻窦患者的术腔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作者:吴春树;余蓉;代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V.AC.Therapy)在胸、腹、背部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后加压固定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游离断层皮片修复21例胸、腹、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43岁.其中瘢痕切除后创面13例,皮瓣切取后供瓣区形成的创面8例.创面位于胸部7例,腹部9例,背部5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 10cm~18cm× 15cm.游离移植的断层皮片厚度为0.6mm,在缺损部位移植断层皮片后,使用V.A.C.Therapy固定皮片,压力范围10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 住院时间19~32 d,平均24d.21例植皮均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皮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游离移植皮肤色泽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破溃,无明显凹陷.结论 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的游离断层皮片,成活率高,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固定方法.
作者:王立夫;陈默轩;苏新;章宏伟;侯祚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对丙泊酚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和对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试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生理盐水2 mL.痔上黏膜环切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其靶控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相邻靶浓度之间对数差为0.05.观察两组丙泊酚的有效浓度及术后2、4、8、24h的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控浓度(4.30 μg/mL)低于对照组(4.95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24 h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并可得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许明星;周寒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影响因素及质量.方法 对2009年7月-12月入住老年科的108例患者运用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2.6%的老年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病情不稳定患者比病情稳定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病房温湿度、气味、夜间光线、夜间查房等环境因素和担心家事、家人朋友不关心等社会因素,夜间喝浓茶、咖啡的不良习惯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医护人员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方式,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杨雪;刘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选取痛风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遵医行为评价和疾病相关检查;对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患者存在的痛风饮食治疗的认知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认知行为总分和各单项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9例(20.0%)复发,对照组36例(37.9%)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0,P=0.007).结论 行为认知治疗可提高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尿酸等相关指标.
作者:晏启明;李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