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胆泻肝汤痔科运用举隅

尹玉锑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加减, 现报道如下, 湿热蕴结, 清热泻火, 化湿解毒, 肛周脓肿, 肛门检查, 辨证运用, 清湿热, 初发期, 肿痛, 治疗, 瘀毒, 通络, 口苦, 红肿, 波动, 便秘
摘要:笔者辨证运用此方,清湿热,散瘀毒,和肝胆,通络脉,治疗痔科疾患,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肛周脓肿初发期陈某,男,45岁.肛门旁肿痛3d,伴有口苦,心烦,小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门检查:左侧红肿压痛明显,波动感不明显.证属湿热蕴结肝胆下注魄门,治以清热泻火,化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龙胆泻肝汤痔科运用举隅

    笔者辨证运用此方,清湿热,散瘀毒,和肝胆,通络脉,治疗痔科疾患,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肛周脓肿初发期陈某,男,45岁.肛门旁肿痛3d,伴有口苦,心烦,小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门检查:左侧红肿压痛明显,波动感不明显.证属湿热蕴结肝胆下注魄门,治以清热泻火,化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作者:尹玉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管性痴呆与五脏气机关系的探讨

    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着手,结合五脏气机的生理病理变化,探讨了五脏气机失常与血管性痴呆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国辉;刘杏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十二经气血流注方向与其多向性作用的探讨

    十二经气血流注的方向呈单向性,其实质说明十二经气血流注的连贯性;从经脉的联系、病邪传注、病候反应、针感传导诸方面看十二经的作用多向性,从而成为指导针灸临床辨证归经和组方配穴的依据.

    作者:张卫华;江婵娟;富延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木防已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85岁,平均50.3岁;心衰史1~16年,平均5.1年.60例中风湿性心脏16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扩张性心肌病16例.

    作者:侯学艺;李泉香;侯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0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系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1].

    作者:梁君昭;夏均青;刘文胜;刘文江;韩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茺蔚子临证妙用

    茺蔚子性味辛、甘,微寒,入肝经,为益母草之成熟果实,别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其活血调经功能同益母草,有清肝明目,活血行气作用,临床多用于目赤肿痛或云翳等眼疾.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认为该药在治疗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也有独到之功用,效果诚佳.现举用药案例数则,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柯增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针配合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

    目的:观察针灸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阳白、太阳、下关、地仓等,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本病8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提示:用此法治疗具有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的功效.

    作者:李建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杨震运用相火学说诊治乙肝经验举隅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略述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盼同道指正.

    作者:李幸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

    目的:探索针刺透穴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刺条口透承山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总有效率93.33%,与服用西药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法治疗肩周炎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作者: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射频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笔者在临床上试用中医辨证施治加心理疏导,结合西药对症治疗射频后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涛;朱沈;朱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恢复期190例

    目的:总结药针联合治疗脑血管痰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治疗仪电兴奋刺激,毫针穴位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配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电兴奋刺激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的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药物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患者脑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达到82.6%.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通络,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马振国;刘敏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运用

    甘露消毒丹出自于《温热经纬》,又各普济解毒丹,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于、连翘、薄荷、白豆莞蔻、藿香组成.该方化浊利湿、清热解毒,笔者用之治疗各种杂病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张云程;张艳;张洋;张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试论肿瘤治疗中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中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认为肿瘤是正虚邪实的病理产物,因此提出祛邪与扶正是治疗肿瘤的两大基本法则,在治疗时要谨守病机,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

    作者:杨成虎;郭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头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30例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双侧晕听区配合颈枕吊带法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大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60例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小19岁,大62岁,平均年龄30岁.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胀痛,嗳气,反酸,喜温喜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本组患者不仅有上述临床表现,并经胃镜诊断.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4月成都会议,不同年龄每年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来决定.本组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29例,3~5岁8例,5~7岁6例,》10岁3例,婴幼儿占63%.其中8例配合注射了两种球蛋白针300mg,每月1次,共3次.5例服用了黄芪精口服液10ml,1日2次.2例加用了转移因子针,每周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连用5周,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用药不当,少见风日等有关.治疗期间,若再次外感,适当加用抗生素或随症加减.

    作者:陈蓓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知常识变治顽疾

    常即常理、常规、常法,是辨证的常规性思维方法,反映了病证的一般规律,为病之本;变与常理、常规、常法相异,是辨证的变法性思维,揭示了病证的特殊变化,为本之变.知常即认识病证的一般规律,此乃正确施治之前题,不知常则无从识变.临证工作中,既要知常,又要识变,治常治变,心中了然,方能运筹帷幄.笔者思常识变治疗某些顽症,每多效验,今不揣冒昧,特录验案四则,以就正同道.

    作者:黄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梅花针治疗急性腰扭伤96例

    目的:探索动留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针刺(人中、印堂、双侧腰痛点、阿是穴)配合腰部活动及梅花针叩刺,治疗急性腰扭伤9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7.9%.提示:本方法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文淑霞;刘森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柴胡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黑色素2例

    例1:成某,女,52岁,2000年5月15日初诊.主诉:近日发现颜面及颌下、小腹部皮肤紫灰发黑,确无搔痒,生气后明显加重,平日头晕,有高血压病史.舌脉,均为气郁血瘀之象.血样检查:血脂高.BP:19.2/11.9kPa.临床诊断:①皮肤色素沉着.②高血压.治法:以舒肝理气解郁为主.采用柴胡四物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2g,赤芍、生山楂各15g,川芎、白芷、柴胡、五味子、防风、白茯苓、车前子(包)各10g,黄芩6g,土茯苓、茵陈各20g,生知母8g,生姜片3g,甘草4g.以本方5剂后,症状减轻,颜面色素沉着和头晕,均明显好转.

    作者:成晓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口干症的辨治体会

    口干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然而,在临床常出现无病因可究,治疗难以适从的局面,其中又以老年口于尤为普遍.患者常多方求医而罔效,于是病久迁延便可能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曾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口干症,收效良好,报首如下.

    作者:李雯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