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天疱疮治疗性研究的文献评价

李薇;熊琳;卫茂玲

关键词:天疱疮, 循证医学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天疱疮治疗性研究的一般状况,特别是RCT/CCT的现状,以及能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按循证医学标准对4种杂志采用人工检索方法逐篇查阅,记录所有天疱疮的治疗性研究,分析其中的RCT/CCT.结果:共查阅104卷544期,纳入临床治疗性文献76篇,其中叙述性研究66篇(88.20%),并分析了RCT/CCT共9篇.结论:我国天疱疮治疗性研究RCT/CCT的数量少、质量不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胰腺癌模型,以血卟啉衍生物作为光敏剂,测定PDT治疗后,肿瘤组织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肿瘤区血管损伤状况进行研究.结果:PDT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DT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结构破坏.结论:氧化杀伤和血管损害是PDT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波;罗婷;刘卫平;邓依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电图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以及在早期诊断病情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及EEG对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DEACMP患者进行EEG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小芳;聂本刚;黄素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科护理应激源及应对策略

    儿科护士不仅工作繁忙,而且要面对复杂的护患关系,因而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

    作者:吴恩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结果:9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2例首次发病者全部误诊,3例再发者中进行化疗的两例术后6、7年转移或复发,未进行化疗的1例术后2、6、7年复发3次.结论:其多以头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较难诊断,多需病理检查才能终确诊,手术全切为其佳选择,术后放疗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孙鸿;宋伟正;毛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方法: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5天~2周内(平均8.2天)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N者9例,经空肠造瘘管实施EN者47例.输注肠内营养液前1~2天滴注生理盐水500ml/d,此后灌注稀释1倍的营养液1~2天.营养液能量密度≤1Kcal/ml,温度以接近或稍高于体温,滴注速度自30ml/h开始,逐步增加到80~100ml/h.随肠内营养液输注量的提高,经静脉营养液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结果: 42例患者(75%)出现与EN有关的症状或并发症,多数(31例次)表现为实施喂养初期不同程度的腹胀,其余包括腹泻14例次,呕吐8例次,腹痛3例次.早期循环功能障碍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例(其中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次,肾功能不全5例次,肝功能不全2例次,胰性脑病1例次,胃肠功能衰竭3例次),胰腺坏死感染与胰周(腹腔)脓肿40例.全组病例死亡9例(病死率16%),死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深部真菌感染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结论:肠内营养的应用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增蓉;朱红;金晓东;李卡;印义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节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临床症状.在其各种治疗方法中基因治疗有望彻底治愈PD,有发展前景.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与其所选用的载体有很大关系.本文介绍了基因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以及它们的特性,并指出PD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的发展趋势.

    作者:姚尧;杜俊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6例结肠镜检查穿孔的老年性因素分析

    随着结肠镜性能改善和医师操作技术的日臻成熟,结肠镜检查较以往更安全可靠,穿孔等并发症大大减少,如结合无痛检查术,病人痛苦更小,95%以上的病人均可顺利完成检查,已成为诊断大肠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甘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2004年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126例不同病程的VM患者及60例正常者(正常组)检测血清c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长期随访观察cTnT: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室功能变化.结果:VM患者cTn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随着病程的延长,cTnT的阳性率降低;对照组全部阴性.随着入院时血清cTnT水平的由低至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射血分数降低.结论:cTnT是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指标优于CK-MB.cTnT水平高低与患者心脏大小以及远期心室功能发展有关,对拟诊VM患者检测cTnT为VM的治疗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雷翠波;罗凤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难治性面瘫

    目前,对难治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们通过文献检索,获悉了该病的多种治疗方法,但未能获得循征治疗的金标准依据.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同时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我们从2000年开始,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难治性面瘫,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王晓红;张黎明;韩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及静脉血流式细胞检测两种方法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骨髓涂片免疫组化与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结论:骨髓免疫组化可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梁效功;吴华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眶上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

    目的:探索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1例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11(100%)例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足够的颅内外操作空间对鞍区病变进行切除;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作者:苑玉清;游潮;刘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随访礼仪

    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病人治疗后治疗效果的反馈.规范、科学的随访是客观评价临床效果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是临床工作的延伸.随访资料能提供给医疗科研和临床教学重要的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临床随访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失访率,拒访率高.究其原因,除人口的迁徙流动,调查者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当等原因以外,调查者的礼仪问题而引起调查对象回避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过对我科1993年以来1千多例喉癌患者的随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关临床随访中常见的礼仪问题.

    作者:刘加林;陈晨;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硝唑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人工合成衍生物,初是作为抗滴虫及阿米巴原虫药应用于临床的,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它的抗厌氧菌作用,并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近来,人们又发现甲硝唑作为一种临床常用药,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用途.

    作者:张颖涛;岑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间质肿瘤1例

    患者,男,29岁,因疑前列腺占位入院.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3cm处扪及前列腺右叶4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光滑,基底位于前列腺右叶中份,直径约1.5cm,压痛明显,凸入右侧直肠腔,直肠粘膜紧贴肿块表面,周围粘膜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彩超发现前列腺右叶位置直径4cm肿块,测及其内动静脉血流信号.

    作者:贺军;辛宇鹏;李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气管插管在肺部疾病复苏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急诊肺部疾病心搏呼吸骤停的特点、病因及复苏中采用早期气管插管,对46例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早期气管插管及相应的复苏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复苏成功40例,占86.95%;存活出院22例,占47.82%;(脑复苏成功20例,占43.48%).经统计学处理,复苏成功与否与复苏开始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有关.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是其主要原因.复苏开始的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是影响急诊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荣春;张芝晶;王心杰;刘铁燕;高声娣;韩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癌误诊为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肾周无菌性炎症1例

    患者,男,47岁,司机,因反复腰痛6+月,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19天,腰痛复发11天入我院肾内科.

    作者:陈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4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6例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IPH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贫血、咯血和长期咳嗽为常见临床症状.胸片多呈点网状、斑片状改变.痰或胃液检查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阳性率74%.40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表现好转.结论:儿童IPH临床表现尽管无特异性,但往往具有贫血、咯血和长期咳嗽等典型临床表现,其中贫血为常见.对儿童贫血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尤其不能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解释时,应考虑有无IPH可能.胸部X线检查、高分辨率CT和反复胃液/痰液含铁血黄素细胞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长期正确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潘玲丽;陈婷婷;高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血友病患者的处理

    神经外科医生在收治住院病人中时常会遇到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这类病人往往是以自发性脑出血急诊入院,经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发现凝血时间异常而发现,并因此在纠正凝血功能前被迫推迟手术,使急诊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医生在处理这类患者时常常感到较为困难,其中对血友病患者又感到尤为棘手.

    作者:朱江;贺民;游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作者:卢家桀;唐红;王文雅;雷秉钧;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现状

    干细胞移植是近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前沿,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成为了细胞移植的首选靶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的实验条件诱导下可向不同胚层的细胞转化,如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基于上述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特性在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亮;贾永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