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经验

张明仪;付子俊

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死亡率, 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 脏器损伤, 经验总结, 高治愈率, 处理, 者工作, 合并伤, 医院, 腹腔
摘要:十二指肠损伤相对少见,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病情复杂,合并伤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达到3%~50%.所以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损伤,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作者工作过的医院从1978年~2002年,收治十二指肠损伤23例,现将其处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奈特尔氏西地西菌肺部感染1例

    西地西菌属(Cedecea spp.)为杆状细胞,大小为0.5~0.6μm×1~2μm,符合场杆菌科一般属的特征,大多数菌株能运动,兼性厌氧.可以从呼吸道、血液标本分离得到[1~3].200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Cedecea neteri(奈特尔西地西菌)所致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王甫忠;高燕渝;吕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71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护理经验

    对716例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全部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51月,复发1例,复发率0.14%.发现腹内高压是导致成人腹股沟疝复发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降低无张力疝修补的复发率,术后应加强护理,必须注意防治腹内高压的发生.

    作者:印义琼;覃清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常见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可见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动脉搭桥、器官移植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等许多病理状态,但发生SAP时肠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上述其他病变不完全相同.

    作者:赵健雷;黄宗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20例临床观察

    眼睑外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泪液主要通过下泪小管引流,故下泪小管的功能尤其重要,断裂后如不及时修复吻合,可能造成终生溢泪.我院1999~2003年共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20例,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护理服务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及行为是实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佳服务的关键.

    作者:张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新近一些研究已经证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与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3].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心脑血管病事件实际上是血管病变的结果[2].

    作者:高毅滨;郭有学;刘德贵;朱木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出现的由SARS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其爆发期间(2002.11~2003.5),我国启动了紧急研究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本系统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中西医结合(ICWA)治疗SARS的疗效.检索:我们对MEDLINE、EMBASE与CMD进行了电子检索,同时手检了相关的杂志、会议资料与网络上的信息.纳入标准:纳入文章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干预措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独西医治疗相比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于研究人群、干预方式与结果的详细资料,评价者独立地进行分析评价.对于研究中的相似数据,我们进行了meta分析.主要结果:我们共纳入9个研究,包括812位患者.但这些研究质量普遍不高.Meta分析表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患者,在以下方面有明显改善:死亡率(OR0.32 95%CI0.14~0.71),退热时间(WMD-1.17,95%CI-1.83~-0.50),症状缓解时间(WMD-1.47,95%CI-1.96~-0.98)以及炎症吸收例数(WMD1.63,95%CI0.95~2.80).同时显示在恢复期患者症状积分(WMD-1.25,95%CI-2.71~0.21)与平均炎症吸收时间(WMD0.63,95%CI-1.33~2.59)上无明显差异.总结:本系统评价提示,ICWM用于治疗SARS患者可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缩短退热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促进炎症吸收.但是支持该结果的证据很弱.

    作者:赵娜;董碧蓉;须晋;吴泰相;刘关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OX-2选择性抑制剂用于围术期镇痛的现状及前景

    围术期有效镇痛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这一观点已得到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认同.有效的围术期镇痛可使病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快速恢复正常[1].临床上围术期镇痛的常用药物是阿片类药.然而,其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及延迟肛门排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也造成外科医生和病人的忧虑.

    作者:余海;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阴茎折断的诊断和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提高阴茎折断诊治水平.方法:回顾阴茎折断10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病理、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采用冠状沟近侧环行切口,1例采用纵行小切口行阴茎血肿清除加白膜修补术.随访 6月到5年.1例阴茎有小硬结,9例阴茎无弯曲、硬结,性功能正常.结论:阴茎折断手术疗效满意,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余刚;杨宇如;吴建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年龄较大的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45岁时称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其发生相对少见.近年来,伴随着妇女的高龄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年轻化.现在虽己确认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但年轻妇女的子宫内膜癌病因尚不明确,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我院1995.9~2000.9五年间共诊断子宫内膜癌240例,45岁以下者11例,占4.6%.本文就此11例年龄小于45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杨波;王靖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特点,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1月~200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例(占分娩总数的6.67‰),手术成功率为50%.感染、手术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监控潜在的感染,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宫颈环扎术成功率.

    作者:胡雅毅;邢爱耘;刘淑芸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激光在烧伤外科临床应用

    激光在烧伤外科临床应用表明,激光切痂较常规外科手术有明显优点,尤其在减少出血方面.

    作者:陈传真;何志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5'-核苷酸酶及相关生化指标在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5'-NT及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在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炎组186例、健康对照组38例血清5'-核苷酸酶及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等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炎组病人血清5'-NT活性水平升高明显,特别是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度)中的异常升高率分别达到92.1%、100%.其它肝功能生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从不同方面反映肝炎患者的肝脏病变.结论:5'-NT是各型肝炎诊断的一项较敏感的生化指标;多项生化项目联合分析,可提高肝炎实验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罗通行;李萍;高宝秀;黄俊;叶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误诊原因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占第一位,是一种隐匿性哮喘,唯一症状是发作性干咳.临床以长期咳嗽为主要特点,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确诊的CVA,曾被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28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向永;李运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年龄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段的平常成人中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变化.方法:对80例听力正常者(20~60岁)分四个年龄段分别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测量.结果:畸变产物的引出率100%,对不同年龄段畸变产物幅值比较发现在高频区域(2~6kHz)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结论:在临床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时应考虑年龄的因素.

    作者:刘锋;郑虹;郑芸;蒋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患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为重要.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患的较好方法,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危险性,与检查有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是0.15%和1.5%[1].因此,许多学者曾致力于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超声、MRI及传统的单层或双层螺旋CT的研究,结果尚不甚满意.电子束CT在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其空间分辨率较差[2],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使用.1998年以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改进,由四层、八层至今天的十六层,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速度越来越快,方使冠状动脉成像效果越来越好,在临床应用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陈晓荣;余建群;周翔平;杨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成年人的发病率约为1%~2%,术后复发率为10%~20%,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研究表明鼻息肉存在局部微环境控制下的炎症反应,且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鼻息肉具特征的病理变化.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代表的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或活化机制,成为学者们探索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突破点.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术后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残石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治疗价值,并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方法:对118例经胆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住院病人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118例病人中108例治愈,治愈率9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是目前有效的措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住院观察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合理处理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周宇;张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伴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与HIE分度的相互关系,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48h以内的血清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酶激酶)、CK-MB(肌酶激酶同功酶)、HBDH(a-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83例(83/165)患儿心电图出现改变,重度组改变分别大于轻、中度组,轻度组大于中度组.经方差分析显示:心肌酶中CK、CK-MB变化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12例(12/165)病人于出生后12h内出现心肌酶谱变化,而其中8例的酶谱变化出现于生后6h内.结论:心肌损害和窒息恢复时间密切相关,常规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对HIE伴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生后12小时内即可监测心肌酶学变化.

    作者:杨钊;姚裕家;李炜如;陈永秀;付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lummer-Vinson综合征1例误诊为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

    黄泽慧,女,43岁,职员,平时性格较内向,社交少.每次生病较紧张,否认慢性胃、食道疾患、糖尿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史.以反复间断、非进行性的吞咽不适为主要表现(主要为咽异物感,偶吞咽困难)达5年,于多家医院反复胃镜检查,胃食道正常.头颅CT、血、尿糖正常,诊断为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

    作者:左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