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忠;高燕渝;吕晓菊
患者女,38岁,G6P+51,因腰骶部坠胀2月于2004年3月8日入院.既往体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明显痛经.17年前行剖宫产一次,末次人流于7年前.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好,右宫角处可扪及一直径约4厘米的包块突出.子宫后方偏右侧可扪及直径8cm囊性包块,边界清,表面光滑,欠活动.B超示:子宫形态规则,大小正常.
作者:姜涛;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特点,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1月~200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例(占分娩总数的6.67‰),手术成功率为50%.感染、手术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监控潜在的感染,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宫颈环扎术成功率.
作者:胡雅毅;邢爱耘;刘淑芸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血管瘤是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为特点的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组成的病变,好发于婴儿和儿童,多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发生于内脏者以肝脏居多,发生于睾丸附睾者极为罕见,笔者检索了近20年的中文期刊以及近10年的英文期刊,未见1例报道.
作者:敖金文;刘成洪;王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估计孕期和产褥期抑郁的发生率,比较分娩前后抑郁分数的差异,了解两种抑郁自评量表筛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427位妇女于妊娠34~36周和产后4~6周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EPDS的抑郁阳性率在孕期和产后分别为7.7%和7.3%,BDI为24.4%和19.9%;分娩前后抑郁分数的总体分布不同,孕期分数高于产后分数;EPDS与BDI对孕期和产褥期抑郁症状筛出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26和0.32.结论:孕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抑郁水平均高于产褥期,对孕期抑郁的预防和治疗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潘晓放;卢旨明;肖瑾;杜美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过程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室间隔完整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术前8例行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16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7例术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药物选择芬太尼、哌库溴铵、氯胺酮、少量异丙酚及异氟醚.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及冠状动脉移植术,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例短暂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体温、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球压积、血糖、电解质等.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平稳,6例由于重度低心排,不能脱机,术中死亡;3例由于重度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术后4h~13d死亡;2例由于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术后6~32d死亡;1例由于心律失常术后7h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较为理想的术式,新生儿期是手术的佳时期.围术期处理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肺-体循环血管阻力平衡.
作者:王文贤;张镜芳;罗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716例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全部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51月,复发1例,复发率0.14%.发现腹内高压是导致成人腹股沟疝复发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降低无张力疝修补的复发率,术后应加强护理,必须注意防治腹内高压的发生.
作者:印义琼;覃清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农民.因发现右侧腹部包块12年多,腹胀、双下肢水肿半月,于2002年6月4日入院.入科时轮椅推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差.形体消瘦,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体温39℃、血压105/75mmHg、呼吸23次/分.
作者:何鹃;汪琪;苏学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处危重疾病时胃粘膜受损出血较常见,但轻度损伤后胃粘膜病变致诱发胃溃疡大出血死亡者罕见,现报道一例.
作者:陈伟杰;幸宇;张夔鸣;廖志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比较单腔双囊管和传统双腔管在单肺通气中的优劣,我科于2002年1月到2003年3月共收集了34例接受肺部或食道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腔双囊管组(Univent组)和传统双腔管组(DLT组).
作者:姜华;王维强;马性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特定人群结素试验的强阳性率与肺结核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4708名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PPD试验,72小时后观察结果,对结素试验强阳性的学生进行拍片.结果:检查4708人,结素试验强阳性者181人,强阳性率3.84%,发现结核病人4人,患病率0.085%,结素试验强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66%,明显大于结素试验非强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0.022%,同时在强阳性者中发现肺炎病人27人,患病率为14.92%.利用四格表资料相关分析分别求出结素试验强阳性与肺结核的相关系数r1=0.1079,与肺炎的相关系数r2=0.3465.结论:在成人中,结素试验强阳性与肺结核、肺炎均存在着低度正相关关系.
作者:陈央;李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黄泽慧,女,43岁,职员,平时性格较内向,社交少.每次生病较紧张,否认慢性胃、食道疾患、糖尿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史.以反复间断、非进行性的吞咽不适为主要表现(主要为咽异物感,偶吞咽困难)达5年,于多家医院反复胃镜检查,胃食道正常.头颅CT、血、尿糖正常,诊断为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
作者:左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对非生育年龄人群的预测中指出,到2025年大于65岁的老人将达到15%.目前我国已跨入了老龄社会,中老年男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总睾酮以及生物活性睾酮水平显著降低,50岁以后雄激素的分泌明显下降,尤其70岁以后降到低水平[1].
作者:舒德芬;陈永华;董碧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跨幕上下巨大胆脂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辅用神经内镜探查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常规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经神经内镜探查,19例(100%)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留,辅用内镜后7例(36.8%)全切除(囊内容+囊壁切除),11例(57.9%)次全切除(囊内容+1/2以上囊壁切除),1例(5.3%)部分残留(部分内容+部分囊壁);1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16例(94.7%)术后一周内症状即有缓解或恢复,2例(10.5%)无明显变化,1例(5.3%)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一周内恢复.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跨幕上下及环脑干周围巨大胆脂瘤的佳手术入路.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成功率,且有利于神经功能保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苑玉清;游潮;刘翼;蔡博文;吴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病变.1857年Virchow早将结肠粘膜的黑色素沉着现象命名为MC.现将我院于2000年5月~2003年4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53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并对本组资料的病因进行分析.
作者:叶润生;吴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及行为是实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佳服务的关键.
作者:张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讨支气管镜(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下同)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826例肺癌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取钳检和刷检不同病理取材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钳检与刷检的阳性率分别为81.2%与67.6%,两者联合为88.5%.病理取材阳性率与肺癌的镜下形态类型有关.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李晓康;朱辉;曾利江;张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围术期有效镇痛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这一观点已得到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认同.有效的围术期镇痛可使病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快速恢复正常[1].临床上围术期镇痛的常用药物是阿片类药.然而,其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及延迟肛门排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也造成外科医生和病人的忧虑.
作者:余海;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5岁,因停经34+2周,头痛2天,失明4小时入院.G2P0+1,正规产前检查,基础血压100/70mmHg,孕期血压正常.2天前出现间歇性头痛,入院前4小时患者起床时发现双目失明,于华西医院急诊,血压140/100mmHg,眼科检查:双外眼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检查视乳头边界不清,色红,不隆起,动脉轻度痉挛,视网膜无出血、渗出及水肿,诊断为双眼急性视神经炎.考虑合并妊娠转入我院.
作者:汪雪雁;游泳;熊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核体(nuclear body,NBs)功能的探索已持续了近40年,只是在近1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才根据这一结构域中的蛋白推论出其潜在的功能.
作者:黄纯兰;羊裔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对精索静脉血和外周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与2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精索静脉血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精索静脉曲张组与腹股沟斜疝组精索静脉血睾酮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测定精索静脉血性激素水平并结合抑制素等指标,则能更准确地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何学军;叶和松;佘绍逸;陈乐仲;麦芒;王鲁华;杨峰涛;洪汉业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