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临床问题探讨与分析

毛庆;刘家刚;刘艳辉

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治疗, 诊断
摘要:目的:报道19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并分析1997年1月到200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经过.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8.05岁.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17例),头痛(6例)视野缺损(2例)共济失调(1例).15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大脑半球,4例位于中线.17例达到手术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取活检.治疗包括单独手术治疗和手术合并放、化疗.随访2月到5年,14例正常生活,2例癫痫缓解,3例死亡.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预后相对良好,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冷循环超能射频肝癌治疗中的护理配合

    介绍110例冷循环超能射频肝癌治疗的护理配合.包括治疗前向患者讲明治疗过程,做好心理和生理及物资、环境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密观察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并作出相应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作者:苟菊香;许瑞华;刘红;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在门诊经常遇到.腰椎间盘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其损伤形态有特征性.法医鉴定时尤其在外伤与病理性改变的关系认定上较为复杂.法医学鉴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然而临床及影像学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释义.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从腰椎间盘的生理特征、病理表现、损伤的机制等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作较为详细的讨论.

    作者:陈阳;胡华子;廖志钢;刘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残气对复发的影响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已经是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手术方式已有多种选择.如钻孔引流术、钻孔冲洗引流术、血肿包膜切除术等.前两种术式目前应用较为普遍.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6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CSDH的术后血肿腔残气对血肿复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中书;曾义;刘之一;韩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成都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对2001-2003年成都地区3家教学医院分离的266株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66株分离菌的低抑菌浓度.结果: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对26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0.25和8mg/L,低于环丙沙星(0.5和16mg/L)、氧氟沙星(2和16mg/L)、左氧氟沙星(0.5和8mg/L).5种FQNS对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全部敏感,且新型FQNS的MIC50和MIC90是传统FQNS的1/4~1/16,但是FQNS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不理想.5种FQNS对流感嗜血杆菌具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新型FQNS略优于或相似传统FQNS;但是FQNS对肠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不理想,新型FQNS优于传统FQNS,产气肠杆菌比阴沟肠杆菌敏感得多;而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耐药率高.对于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新型FQNS和传统FQNS相似,而对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50和MIC90是传统FQNS的1/8.结论: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等新型FQNS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略优于革兰阴性菌.对临床上耐药性较高的枸椽酸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都显示出很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陈慧莉;陶传敏;王霞;陈知行;过孝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探讨(附56例报道)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一直是在手术与非手术之间循环,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多,从而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探讨了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的非手术治疗即内科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以中药辅助.结果:在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6例发生了ARDS、左心衰2例、死亡2例.痊愈49例.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选择内科综合治疗,可避免手术造成的继发感染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减少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

    作者:陈霞;马江桦;陈旭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酶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63例高胆新生儿为治疗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改变与黄疸程度一致.结论:高胆新生儿存在心肌损害,对其应常规作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

    作者:冯斌;何亚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原发性胆囊癌在临床上少见(约占全身癌的1%、消化道癌的3%),但在胆道系统肿瘤中却常见(约占全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64.7%),且恶性程度高,术后5年存活率约5%~15%[1].究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就诊的胆囊癌患者多数处于进展期,甚至已有肝脏受累或其他脏器浸润,手术切除率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胆囊癌发生早期转移作了大量的研究,旨在协助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提高预后.本文将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入手,综述胆囊癌发生早期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贤萍;张秀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癌癌周肺血流灌注影像学研究

    迄今,肺癌的发现和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其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上,肺癌的早期肿块形态学表现又常缺少特征性,其诊断多需结合伴发的气道阻塞性改变和转移灶的佐证.而关于肺癌对周围肺组织血流灌注改变的影像学研究更少,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深入评价.为此,现将有关肺癌癌周肺血流灌注改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晔;邓开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及氨甲喋呤静脉冲击与单用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Graves眼病(GO)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曾有使用地塞米松(D)、氨甲喋呤(MTX)、强的松(P)及硫唑嘌呤(A)的强化治疗方案(DMPA)的研究报道,但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观察了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期间78例GO用DMPA治疗与69例GO单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光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强力升白片在癌症放化疗中的协同作用

    目的:观察评价强力升白片(地榆升白片)在癌症放化疗中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180例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强力升白片+放化疗)和对照组(单纯放化疗).结果:治疗组WBC(3.0~4.0)×109/L 88/92 (95.6),PLT(7.5~10)×1012/L 87/92(94.56);对照组分别为48/88(54.5),54/88(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外周血白细胞或血小板总数过低推迟或中断放化疗周数,治疗组0~1周81人,≤2周8人,>2周3人平均推迟或中断放化疗2.5天,对照组平均推迟或中断放化疗12天,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强力升白片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作用显著,在癌症放化疗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使用安全、方便、价廉,并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类健翔;刘清香;陈平;周方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分析

    目的:通过对已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在手术中,手术后早期和调试中所遇问题的总结,探讨术中术后和调机中的特别注意事项.方法:9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月的语前聋儿童被纳入本次分析.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被成功地植入了人工耳蜗.手术并发症计有电极滑出耳蜗1例,术中穿破外耳道后壁2例,术后出现术侧面肌抽动2例.自由声场纯音听阈测试,均在30~35dB SPL.言语察觉阈35~40dB SPL;言语分辨率(除3例外),开放式大于50%,佳者达到78%;闭合式大于80%.4例植入时间较长的学龄期儿童已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加术后言语训练,能达到改善听力,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并对术中寻找圆窗龛困难,术后出现的电极滑出和面肌抽动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虹;秦学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宫腔纱条填塞用于剖宫产出血5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纱条填塞法用于剖宫产出血的效果.方法:取剖宫产出血100例,随机取50例为实验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情分布相同.在常规注射缩宫素后,宫腔出血仍来势迅猛者,实验组立即行宫腔纱条填塞,缝合子宫切口,术后给高效抗菌素预防感染,24~48小时取出纱条.对照组给麦角0.2mg子宫下段注射,或米索前列醇0.2mg置后穹隆,经子宫按摩、热盐水大纱块压迫等处理效果不佳者,即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结果:实验组50例,术中出血均在300~500ml,平480.20ml,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平均768.01ml,与无高危因素的正常剖宫产平均出血414.15ml差异不大,未发生术后感染现象.无一例子宫切除,达到保留子宫目的.对照组术中出血500ml以下为0,500~700ml 20例,800~1700ml 30例,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极具显著性.其中1例出血达1700ml,输同型血1000ml,终以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迅速,效果好,并达到保留子宫目的,无明显副作用.宫腔纱条填塞方法容易,材料制作简单,价格不昂贵.宫腔纱条填塞是治疗剖宫产出血的好方法.

    作者:付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开放性膝关节损伤结合CPM治疗19例

    开放性膝关节损伤,临床化脓感染率很高,本组病例通过多次清创,高压冲洗灌注药物,有效固定早期CPM锻炼,取得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关节恢复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晋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现状

    TURP已经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但TURP仍然存在出血、被膜损伤、感染、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TUR综合症等诸多并发症.TURP术后前列腺出血是TURP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令临床泌尿外科医生头痛的问题.前列腺出血分为近期出血和远期出血两种.近期出血是指术后进入病房24小时以内的出血;远期出血是指术后7~14天以及更长时间后出现的出血.MebustWK等在TURP手术后出血的病例回顾性研究统计中发现:在3885例经TURP术的病人中有12%发生了前列腺出血[1].Puchner PJ等的统计表明以反复血尿就诊的病人中有60%是TURP术后出血引起[2、3].可见搜寻前列腺出血的原因以及恰当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着重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朋;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品包装及标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药品的包装具有存放、保护药品的作用,包装上的标示可以反应一些药品的重要信息.为了对药品的包装、标签等进行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1,2].但是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装情况也比较复杂,从包装材料、包装质量、图文设计都出现了许多不合理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地方,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药品包装上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病人.

    作者:李里;杨利平;石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1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SP导管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聚乙稀醇颗粒和少量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其血流.结果: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成功率100%,术后1月即来月经,15例月经量增多者明显减少.B超复查,肌瘤体积缩小60%以上者13例,缩小30%~60%者4例,其中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PVA颗粒加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短期疗效十分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何泽清;汪明全;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与防护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紧张、琐碎及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不够,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也比较淡薄,因各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目前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其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有关的损伤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作者:杨玲;郭菊红;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效果、费用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与肠外营养比较.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病人75例按序随机分成肠内营养(EN,n=30)、肠外营养(PN,n=23)及普通输液组(对照组,n=22),营养支持时间为8天,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三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为显.前白蛋白PN、EN组有显著升高(P<0.01).三组体重皆下降,以对照组为显(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EN组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治疗费用PN明显高于EN.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与PN相似,且比PN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在保护肠粘膜屏障、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也更为优越.

    作者:杨绪全;汪翼;杨世兵;伍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r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晓娟;毛咏秋;李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目的:评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发表的中医药治疗DPN的RCTs文献,按循证医学原则和中医药临床研究规范对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相关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共182篇,其中RCTs56篇,单组样本量大于50例8篇,采用安慰剂对照5篇,无一篇文献提及随访.结论:中医药治疗DPN的临床RCTs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需待提高.

    作者:冉兴无;李宁;刘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