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向素芳;邓立强;蔡志清;魏秋鑫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成都现代医院及成都新现代手外科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定于2014年10月15日-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 06-021(国)】及成都市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成都市第二届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01】。内容包括:(1)四肢、头颈及躯干尸体解剖;(2)微小血管吻合、肌腱及神经无创缝合动物实验;(3)理论学习、手术示教及病例讨论等。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手显微外科、显微解剖学专家作专题讲座。培训班结束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5分(国家级Ⅰ类10分、Ⅱ类5分)。请参会学员于2014年10月10日前将回执以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电话或微信、 QQ 留言等方式报名。详细情况请浏览成都现代医院网站(www. cdxdyy. 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 M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异时性多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结直肠癌的1.26%(15/1189),占多发性结直肠癌的36.59%(15/43),平均间隔时间为3.2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15例首次均行手术切除,再发癌以Dukes B期多见。结论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突出,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谷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195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1968年,睡眠分期国际标准图谱出版;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作者:陈宇洁;林晖;李勇;杨凌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1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22例。按统一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收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等。结果文化程度、饮酒史、年龄、舒张压、Fib、GMP-140、vWF及PAI-1及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Fib、vWF及PAI-1与认知功能成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12,12.346,1.368,1.107,2.303,P<0.05),舒张压与认知功能成负相关(OR值为0.63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除与舒张压、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外,还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Fib、vWF及PAI-1相关,这说明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清;王小洁;卢建刚;杨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 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 CUF组, n=15)、改良超滤组( 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复合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心脏指数(CI)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术后M+Z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术后2h、12h、24h、48h心脏指数(CI)较ZUF组、MUF组和CUF组高(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h、12h、24h TNF-α和IL-8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
作者:杨小云;徐明元;徐贵森;蔡钦;宋恒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早期采用微创介入配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并给予5年后随访,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总有效率9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后随访患者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9.9%,对照组复发率19.3%,两组患者五年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早期介入治疗配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长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中;王艳杰;何春江;楚福明;史梦龙;唐小松;黄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浸泡液鼻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晓东;张世杨;徐元英;陈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 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 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熊朝晖;陈运良;秦素兰;王波;刘文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SGRQ评分、免疫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我院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按需或定时支气管扩张药吸入、茶碱口服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组给予匹多莫德0.8口服,1次/d,共8周。两组患者均观察6个月,每2周随访一次。于试验开始前第0d、第90d及180d测定肺功能( FEV 1、FEV 1%、FEV 1/FVC)、SGRQ评分、血清CD 4+、CD 8+、CD 4+/CD 8+,并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EV 1、FEV 1预计值,年均急性发作次数、血清CD 4+、CD 8+、CD 4+/CD 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为期6月的试验过程中,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4+(36.37±8.32),CD4+/CD8+(1.38±0.42)较对照组血清CD4+(26.37±5.73),CD4+/CD8+(0.80±0.3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试验结束后FEV1,FEV1/FVC及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通过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勇;程德云;方洵;杜玲;陈李;冯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踝部周围骨折应用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踝部骨折患者54例,其中腓骨远端骨折均采MIPPO内固定技术。应用AOFAS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其中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0.5)年。按AOFAS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8.8%。结论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踝部周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有效,踝部感染率低、中后期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作者:巫宗德;彭亮;王小兵;张宇;刘亮;魏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例)及对照组( 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作者:杜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新鲜全血比对实验,评价同一品牌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本室4台迈瑞BC系列血液分析仪采用NCCLS EP9-A2指南进行比对,采用10份新鲜全血检测,以BC-5500测定的值作为标准,其它仪器的测定值与其进行比对。结果4台血液分析仪精密度好,所得结果均小于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相关规定范围;符合1/2 CLIA’88的标准:WBC≤7.5%, RBC≤3.0%,HGB≤3.5%,HCT≤3.0%, MCV≤3.5%, MCH≤3.5%,MCHC≤3.5%, PLT≤12.5%;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和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吴立春;尹晓林;张莉;黄胜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甲强龙(甲强龙琥珀酸钠)4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配以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予以泼尼松1mg/(kg·d),晨起顿服,配以潘生丁50~75mg,3次/d。结果 A组治疗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甲强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冰;杨帆;蒋东波;姚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简称激素组)和对照组(非激素组),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空腹皮质醇值。结果治疗后血清空腹皮质醇水平在激素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后,对AECOPD患者血清皮质醇无明显影响。结论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AECOPD患者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无显著不良影响,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更多依据。
作者:刘霞;田景伦;闫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孔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中临床效果,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消化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理、心理、疼痛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在疼痛的时间及舒适度、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疼痛期间采用舒适护理的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6.67%。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的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降低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促进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春;曹晓燕;杨洪利;刘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的临床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993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腹腔镜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DIE的100例生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证实病灶多位于后盆腔,按病灶是否累及阴道穹窿或直肠分为单纯型(85例)、穹窿型(8例)、直肠型(7例),分析三种不同类型DIE的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类型的DIE痛经发生率及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穹窿型DIE发生性交痛(75.0%)及肛门坠胀(88.0%)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直肠型DIE大便痛发生率高(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穹窿型出血多(110.5±22.4)mL,直肠型手术时间长(88.5±30.4)min,副损伤率大(14.29%),术后住院时间长(7.7±2.1)d,随访观察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与是否药物辅助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DIE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与手术切净的程度相关,但该类手术困难,手术副损伤风险大,故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是具卫生经济学价值的治疗方式。
作者:贾继刚;杨益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19例分成A组(120例)和B组(99例)。 A组患者在常规讲解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7d,B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强调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感42例,有效率65%,异物感28例,有效率76.7%。 B组患者术后疼痛感65例,有效率35%,异物感73例,有效率2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患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
作者:高玉英;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 SOCS-3)在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为阐明其在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CCL 4法构建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慢性肝损伤组SOCS-3 mRNA相对表达量及SOCS-3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肝损伤中,随着肝脏损伤加重,因炎症因子持续刺激,SOCS-3表达逐渐增加,提示SOCS-3在慢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千;邓存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