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袁军;郑再菊

关键词:肋骨骨折, 图像重组, 64排螺旋CT
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图像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CT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 MIP)、表面遮掩( SSD)、容积再现( VRT)、多平面重组( MPR)、曲面重建( CPR)等图像重组处理。56例胸部外伤患者均做X线平片检查。结果56例患者,明确骨折53例,总计521处骨折;CT检出504处,骨折检出率达96.7%;X线平片检出406出,检出率78.0%。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平面观察肋骨骨折情况,有效地避免常规CT及X线平片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腹膜透析处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腹膜透析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横断面回顾性调查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应用不同的腹透处方,根据不同透析剂量处方分为三组:小剂量组<6000mL、中等剂量组6000mL、大剂量组≥8000mL,比较3组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周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周肌酐清除率Cc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磷(P3+)、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i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压未达标率、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透析龄、每日透析时间、残肾肌酐清除率(rGFR)、尿量、促红素(EPO)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体表面积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多数患者腹透早期使用中等剂量能达到透析充分性,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日间透析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持续24小时腹透。②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残肾功能逐渐减退,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的状况增加,须调整透析处方来维持透析充分性。③体表面积较小残肾功能较好的患者,透析初期使用相对较少腹透剂量也可达到透析充分性。④个体化腹膜透析处方的患者促红素及透析液的用量相对较少,能节约卫生资源。

    作者:龚蓉;陈泽君;全大勇;舒英;皮静婧;梁柱;佘宁兰;范妙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介入治疗(附16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明确血栓均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先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再术中行肺动脉造影,通过旋转猪尾导管、导丝碎栓、负压抽吸导管和局部溶栓来开通肺动脉。观察临床症状、休克指数、脑利纳肽( BNP),血氧饱和度SaO 2和术后胸部增强CT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术中或术后症状即刻缓解15例,完全开通5例;部分开通10例,但术后规范化抗凝溶栓治疗,复查胸部增强CT肺动脉完全开通,休克指数、BNP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 SaO 2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 P<0.05),死亡1例(非手术因素)。结论在不具备开胸取栓危急情况下,介入治疗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纠正低氧血症,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是治疗挽救肺动脉栓塞患者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效杰;蒋岚杉;王雪钢;白斗;武少辉;尚建英;刘玲;王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同期腔内治疗的评价

    目的:评价同期腔内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行肾镜下第四代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分析其治疗85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均同期完成85例患者的治疗,手术平均时间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是100mL,未出现膀胱穿孔、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及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石及尿失禁及尿道狭窄或其他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的患者,做好充分围手术期准备,同时行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手术是安全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彭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固定与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8例56足手术治疗,分为经跗骨窦小切口组( A组)和“L 型”切口组( B组)。 A组SandersⅡ型18足,SandersⅢ型7足;B组SandersⅡ型9足,SandersⅢ型22足。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先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复位后经跗骨窦切口行螺钉固定术;“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复位后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 AOFAS)观察跟骨宽度、高度、Bolher 角及 Gissane 角。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9~48个月),术后两组Bolher 角及 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相比术后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术后 AOFAS 评分(74.4±6.7)分明显低于 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附骨窦小切口切开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疗效确切,并发症明显降低。

    作者:李伟;杨丽娜;刘金标;谢美明;范凌;邓少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伴Modic I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 I型改变对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l1月收治的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伴终板Modic I型改变,B组无终板Modic改变,均行单节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终板 Modic I型改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改善的影响。结果术前 A、B两组的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完全消除。术后随访VAS及ODI评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 I型改变存在相关性。

    作者:何江涛;何姝;付能高;杨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脑梗死患者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治疗组18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1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喻明;聂本刚;杨小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难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意义

    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难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疑难菌阴肺结核患者,分析活检组织标本病理结果、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验:肺结核占75.44%(43/57),肺炎占14.04%(8/57),肺癌占8.77%(5/57),间质性肺病为1.75%(1/5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6.61%(57/59),准确率为87.72%(50/57),灵敏度为84.00%(42/50),特异度为85.71%(6/7),阳性似然比为5.87,阴性似然比为0.19。气胸发生率为6.78%(4/59),咯血发生率为1.69%(1/59),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为10.17%(6/59),皮下气肿发生率为3.38%(2/59)。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有效检出疑难菌阴肺结核,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胃肠减压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两种引流装置的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需要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19例,随机使用两种引流装置。试验组50例,使用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对照组69例,使用负压胃肠减压器,观察两种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引流天数的增加,试验组的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负压胃肠减压器相比,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低,计量操作方便,是新生儿胃肠减压的优选方式。

    作者:姜春;涂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诊治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2007至2012年,共收治椎体倾斜角>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64岁。发病时间4d~1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例,L4、57例,L5 S15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椎体倾斜角15.3°(11°~28°)。本组患者均进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结果14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凸侧,1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凹侧。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基本消失,脊柱侧凸除1例外,其余基本纠正。14例患者得到随访(0.5~6年),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除3名患者遗留有少许劳累后腰痛,其余无腰痛及下肢症状。复查X片脊柱椎体倾斜角2.9°(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合理治疗,有效缓解症状,纠正侧凸,避免进展为结构性变形。

    作者:戴国钢;刘剑伟;蔚浩;黄雷;王丰;王一;周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725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检测7251例不规则抗体( IA)的类型和效价,分析影响IA产生的因素,评估IA阳性与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用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对产前免疫学检查的IA阳性患者的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联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IA对临床不良事件影响。结果在725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 IA 阳性54例(0.61%),其中 Rh 系统31例(0.42%),包括-D 23例、抗-E 4例、抗-C 2例、抗-c 1例、抗-e 1例;其他血型系统鉴定7例(0.19%),其中抗-M 3例、抗-Mur 2例、抗-Le a 2例、抗-JK b 1例;自身抗体检出6例;未检出特异性抗体10例。按照抗原血型系统分类统计发现,AB抗原患者和Rh抗原阴性患者IA产生几率较高,且抗体效价≥128的患者易产生溶血反应,即抗体效价≥128即视为有临床意义抗体。在54例的IA阳性患者中,肝炎患者12例(12/1500,1.47%)、孕妇为27例(27/2028,1.33%)、自身免疫性疾病6例(6/477,1.26%)、肿瘤患者5例(5/2523,0.20%)、其他4例(4/723,0.5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IA与患者疾病的相关性,发现在IA阳性患者中45例存在溶血反应,即存在不同程度黄疸且经过临床诊断确认;但发生溶血反应的患者45例中,经临床查阅有28例患者未有输血史和妊娠史,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进一步统计显示IA阳性中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A阴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IA可能通过免疫溶血反应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进程,同时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可能与IA阳性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了IA检测对存在输血史的患者有积极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价值,同时可能对于持续炎症的患者可能存在的溶血反应具有积极的预警作用。

    作者:陈志远;尹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定量放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定量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泡状视网膜脱离58例58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术。根据术前观察的视网膜脱离范围估计放液量。视网膜下液由助手用冲洗钝针头在穿刺口附近抽吸定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放液量为(0.83±0.35)mL。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7只眼,1只未复位者为人工晶体眼。手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只眼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其它病例无放液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未复位1眼外,未发现玻璃体增殖较术前进展眼。结论定量排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作者:周李;黄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测量研究进展

    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器官,胰腺的病理变化通常会导致胰腺大小的改变,在胰腺肿瘤和急性胰腺炎时会导致胰腺的局部或整体增大,而慢性胰腺炎则会出现胰腺体积的缩小[1-2]。糖尿病作为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外分泌功能缺陷,也会出现胰腺体积的相应变化[3-5]。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磁共振以及三维超声均可用于测量胰腺体积,能够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的病理变化。本文就各种方法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体积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袁南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自我护理小组在四川省麻风病畸残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在四川省麻风相对高流行区域成立麻风畸残者社区自我护理小组( Self-Care Group SCG),以社区为层面,从麻风畸残者自身角度出发,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方法 SCG小组定期集会召集成员开展自我护理,医务人员指导自我护理技巧,鼓励成员每天在家开展自我护理。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使用访谈和问卷方式收集数据,SCL-90心理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SCG研究后1年,成员足底溃疡95%好转,50%溃疡痊愈,无新溃疡发生,外伤减少,手足干燥情况均改善,形成自我保护意识;SCG成员心理状态好转,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情绪方面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G以社区为基本层面,从麻风畸残者自身角度出发,共同促进畸残预防和心理健康。SCG应在四川省麻风畸残康复项目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杨英;宁湧;余美文;魏明海;彭志奋;沙晓伟;王皓;靳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功能、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肝功能、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检测解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和血清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铜蓝蛋白( CP)的水平以及尿铜( U-cu)的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中以转氨酶升高为主,AST和ALT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4.18%和37.2%,血清转氨酶异常程度与尿铜、血清铜蓝蛋白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转氨酶异常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但转氨酶异常与尿铜、血清铜蓝蛋白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苏明川;刘秀华;谢林伸;倪莉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新生儿脑缺氧损伤的疗效。方法364例因母亲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致新生儿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7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d),连用14d。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检测NSE和CK-BB,并进行NBN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NSE和CK-B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丹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新生儿脑缺氧损伤值得重视。

    作者:杜逸亭;李丽;王译;罗德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对照组采用改良保乳手术,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观察组 QLQ-C30量表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QLQ-C30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既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又能保留乳房形态的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罗兰多癫痫患者认知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测

    目的:研究罗兰多癫痫( RE)患者是否存在认知执行功能障碍,并且验证RE发作变量对认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神经心理量表测评评估了35例RE患者和40例正常儿童。结果 RE患者在对威斯康辛卡片排序测验中显示更差的执行能力。而且癫痫发病越早的患者执行能力越差。结论 RE患者尽管有正常的IQ评分,但是存在执行功能缺陷。提示早发的癫痫对大脑的发育有影响。

    作者:李倩;何佳;张丽雅;龚玉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59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至12月与2013年1至12月准备接受LC手术的5920例患者按照是否实施优质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的相关护理效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对手术焦虑紧张程度、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制定的护理服务措施,能够明显改善LC手术患者对手术的焦虑紧张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方贵蓉;王效惠;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促进脑中风后大鼠的GAP-43表达

    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脑中风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GDNF /NSCs)移植对大鼠脑中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NSCs,收集第6代前的NSCs备用。用重组腺病毒GDNF转染神经干细胞,制备GDNF/NSCs。暂时性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脑中风模型,3天后,用脑立体定位仪向中风侧侧脑室分别给予NSCs、GDNF/NSCs 和生理盐水。再灌注时间1w、2w、3w、5w、7w后处死大鼠(n=3)。裂解中风侧脑组织,离心后得到脑组织蛋白样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检测GAP-43表达。结果 GDNF/NSCs、NSCs、NS各组GAP-43的表达在1w、2w、3w、5w、7w各时间点均逐渐降低。 NSCs组、GDNF/NSCs组显著高于NS组(P<0.05);GDNF/NSCs组高于NSCs组(P<0.05)。结论 GDNF/NSCs移植治疗脑中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GAP-43表达有关。

    作者:陈贵军;高小青;杨朝鲜;谭树凯;袁琼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个体化鼓膜成形术术式选择探讨

    目的:探讨依据鼓膜穿孔和外耳道的不同情况,个体化选择鼓膜成形术的术式。方法对104耳鼓膜穿孔病例选择多种手术方法,其中脂肪修补1例,内植法(经耳道)4例,全翻内植法21例,内外植法16例,夹层法46例,外植法11例,James sheehy 外植法5例。术后6~12个月判断疗效。结果术后6~12月PTA较术前平均提高(15±3.5) dB HL。一期愈合95.2%(99例),上皮化时间3~6周,鼓膜内陷6.7%(7例),钝角愈合4.8%(4例),钙化、菲薄9.6%(10例)。结论鼓膜成形术应根据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和外耳道的宽窄、曲直,结合术者的经验,大程度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董钏;袁婧;李树华;刘国旗;罗刚;蔡艳;毛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