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raves病伴发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128例临床分析

董延武;颜兵;史育红

关键词:Graves病,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 放射性131Ⅰ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131Ⅰ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6月连续收治的1443例GD患者(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组128例,单纯Graves病组13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整体发病率约8.9%,131Ⅰ治疗后总有效率96.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4越高、男性患者、年龄越大和病程越长者出现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危险越大,其OR值分别为3.15、2.17、1.71和1.57.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高FT4水平、男性、年龄大和病程较长是Graves病患者出现甲亢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必要的预防与治疗.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单纯外伤性基底节出血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59例儿童单纯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病例,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59例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诊治和随访结果.其中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36例.保守组死亡2例,手术组死亡3例,存活54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伴有运动或语言功能障碍.结论 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是位于功能区部位的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采取相关方法及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安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热敷对女性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热敷对女性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女性内痔套扎术患者70例,分成中医组和常规组各35例,中医组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常规组运用物理诱导排尿,观察临床护理后尿液成功排出及导尿情况,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组成功排出尿液32例,采用导尿术3例;常规组分别为25例、10例,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尿潴留患者尿液排出的成功率.

    作者:熊玉华;黄琼芳;张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眼睑缝合术联合球后放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

    目的 探讨应用眼睑缝合术联合球后放射治疗严重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45例暂不能行眼眶减压术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其中19例行暂时性内、外侧眼睑缝合术、26例行暂时性全眼睑缝合术,术后配合球后放射治疗.根据眼部炎性反应的不同程度,口服泼尼松60mg/d,7d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其中3例患者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未使用).患者术后1~6个月剪开缝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6个月逐渐剪开眼睑缝合后,眼睑闭合完全,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痊愈,视力从术前手动至0.6提高到术后0.1~1.0,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睑缝合术配合球后放疗是一种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睑闭合不全引起的暴露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林;朱华丽;江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鼻NK/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作者:李家容;戚思国;蒋路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先天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先天性泪囊炎采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观察246例,共272只眼.先用泪道冲洗把泪囊内积聚的脓性分泌物冲出,对于一次性即可冲通者可不行泪道探通术,反之则可立即行泪道探通术,探通后注入眼用透明质酸钠. 结果 246例(260只眼)泪道通畅,治愈率为95.59%.结论 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翠蓉;龙北翰;程均;王永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36例(68眼),然后根据FFA结果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PRP),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56眼同时进行局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后2~24个月分别行FFA检查,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2年,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在接受光凝治疗后2年内,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以光凝后2年的视力变化为显著.但视力>0.3者的比例变化不大,在光凝前为41.3%,光凝后1年、2年分别为42.1%,39.8%.黄斑水肿通过局部光凝治疗2年内视力稳定或改善的患者达到72.1%.光凝术后1年、2年视网膜病变稳定.结论 对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进行氩激光治疗,对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使多数患者DR病情稳定,延缓进展.

    作者:余海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Graves病伴发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131Ⅰ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6月连续收治的1443例GD患者(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组128例,单纯Graves病组13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整体发病率约8.9%,131Ⅰ治疗后总有效率96.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4越高、男性患者、年龄越大和病程越长者出现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危险越大,其OR值分别为3.15、2.17、1.71和1.57.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高FT4水平、男性、年龄大和病程较长是Graves病患者出现甲亢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必要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董延武;颜兵;史育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5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术前行常规处理,在全麻下手术,术后嘱患者早期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出院后定期随访,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所有临床资料.结果 选择的35例病例均为得到随访的病例,所有切口无感染,均甲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10 ~40个月,平均15.4个月.按疗效优19例(54.29%),良9例(25.71%),可8例(17.14%),差2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优良率为80%.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直观,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固定,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方法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缺点,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大可能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

    目的 了解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监测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行心脏手术872例,其中1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术后行腹膜透析治疗,通过尿量的观察、血电解质的监测、容量负荷的计算以及肾功能的检测,及时把握腹透时机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低心排出量而死亡.余5例均在腹透支持下安全渡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后逐步恢复肾功能.结论 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时腹透治疗并精心护理能及时有效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顺利渡过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罗晓英;简讯;刘静梅;肖平;熊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低累积量柔红霉素致心脏毒性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9岁,体重26kg.藏族,来自西藏,住院号946865,因双髂骨疼痛伴发热半年,于2011年4月1日前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型,做心脏彩超提示左室饱满EF值正常(74%).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及CAM方案巩固治疗,其中给予柔红霉素20mg静脉滴注共用4个疗程,累计80mg/m2,复查骨髓象完全缓解,于入院后3个月患儿反复诉心悸、胸闷.查体:面色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4次/min,律齐、心音尚有力,腹软,肝肋下未及,脾(-),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CK及CKMB无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胸片无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内径高限,左室运动明显减弱,EF值比第一次明显下降(55%),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立即停用柔红霉素类化疗药物,给予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护心治疗2周,患儿症状改善,胸闷心悸消失,复查心脏彩超EF64%,该疗程结束后患儿安全返回高原.

    作者:何海兰;李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 IL-11)治疗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出现Ⅱ度或Ⅲ度口腔粘膜炎的6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白介素-11+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 =4.02t9,P=0.0449).进一步分析发现,2组在Ⅱ度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F=19,P=0.2263);在Ⅲ度的疗效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显示出统计学意义(F=6,P=0.0500).在控制疼痛方面,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0219,P=0.0449),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白介素-11控制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疗效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胡建萍;任涛;杜国波;高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9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比较观察两组的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沛;曾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纳入42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μg/kg皮下注射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2次检查≥5.0×109/L.结果 42例患者,在40个试验周期和44个对照周期中,ANC <2.0×109/L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 (12/40)和31.8% (14/44),持续时间分别为(3±1.155)d和(4±1.225)d;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 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与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不良反应低.

    作者:兰海涛;罗树春;胡洪林;吴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1例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率,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11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并活检明确双源癌诊断5例,CT、消化道造影明确两处病变2例,术中探查并活检明确诊断2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双源癌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0例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探查术.术后顺利临床治愈7例,并发症4例,死亡1例.结论 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能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任守阳;袁正勇;陈祖尧;李雪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心理干预,同时采用与对照组同样的药物治疗,共3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72.13%、总有效率90.16%;对照组痊愈率49.15%、总有效率7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心理干预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门区胃肠道外间质瘤并术中胆管损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1周,常规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包块于2010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上腹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较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肝脾未扪及,亦未扪及包块,无肌紧张,于右中上腹部有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无异常,肝功T-Bil 15.7mmol/L,D-Bil 9.4mmol/L,ALB 45g/L,ALT 62U/L,γγ-GT292U/L,ALP 240U/L,血糖、肾功能、凝血机制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右上腹肝下查见一实性弱回声团块,约8.4cm×8.6c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与肝分界尚清楚,其后方门静脉受压,走行迂曲.胆总管内径0.7cm,内清晰,肝内胆管无扩张.

    作者:张跃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和放射学可疑胸膜结核的患者的胸腔积液实施T-SPOT结核试验,对照组为25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并且无结核原发.结果 24例胸膜结核患者中,23例T-SPOT试验阳性(95.8%),在对照组25例中T-SPOT试验阳性有5例(20%).利用T-SPOT.TB试验检测以此诊断活动性胸膜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80%.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 T-SPOT.TB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这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胸膜结核病是有用的.

    作者:王永生;徐小雅;杨华;陈易芳;周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苦黄注射液与茵栀黄比较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苦黄与茵栀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EMBase( 1974 ~2011)、PubMed( 1978 ~ 2011)、VIP( 1989 ~ 2011)、CBM( 1978 ~2011)、CNKI( 1978 ~ 2011);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的总有效率比茵栀黄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R=1.30,95% CI( 1.22,1.38),P<0.00001];苦黄与茵栀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 CI (0.33,4.89),P=0.73].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苦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茵栀黄,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吴逢波;苏娜;占美;黄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在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门诊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患处局部充血、水肿、疼痛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康复新液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康复新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P<0.01).结论 康复新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口腔炎喷雾剂,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飞;陈逸生;郭新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会厌炎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1~ 75岁.结果 本组120例均有咽痛,伴呼吸困难18例,会厌舌面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中发生会厌脓肿2例,因喉阻塞而行气管切开3例.全部患者治疗后均获得痊愈.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会厌炎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得以痊愈.对主诉咽痛的患者均应行间接喉镜检查以避免遗漏急性会厌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邹胜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