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2例肾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临床分析

郑华峰

关键词:腹腔镜, 肾癌, 肾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 探讨肾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52例肾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 手术时间100~16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量40~230ml,平均90ml.术后7~10d痊愈出院.肠道恢复时间为术后1~3d,平均1.5 d.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手术后随防1~29个月,一般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低钠血症18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治疗年龄>60岁的低钠血症18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8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慢性肾衰竭56例,心力衰竭39例,肝硬化20例,糖尿病16例.普外科术后14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0例,肾病综合征5例,剧烈呕吐/腹泻4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4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4例,甲减3例,不明原因1例.治疗后160例血清钠恢复正常,28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发生脑桥中央髓质溶解症死亡).结论 老年低钠血症的病因以可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的痰病为主,且可引起低钠血症的疾病众多.临床上根据低钠血症的病因,血清钠降低的程度、速度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是提高老年低钠血症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徐书涛;陈丽;李春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内血肿开颅清除术中窥器的应用及研究

    目的 研究在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中应用窥器后脑损伤及再损伤减轻的程度,手术的简便程度,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减少程度.方法 将常规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52例与应用窥器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48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使用窥器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后TNF-α、IL-1、IL-6、IL-8均较常规手术后偏低,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 使用脑窥嚣行脑内血肿清除术,脑损伤及再损伤轻微,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薛胜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侧颅底重要骨性标志及其间距的观测

    目的 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例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孔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的直线距离、各孔、管彼此间的距离、茎突及星点同各骨性结构、标志点连接与头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 颈静脉孔在多数人(73.33%)分为两部,分别有舌咽神经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它们的病变均可造成该孔的扩大;星点等标志点构成的特定三角区与各点问的距离及其连线同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有助于正确估计横窦与乙状窦的位置与术中保护,也有利于对Ⅴ-Ⅻ对脑神经及重要血管尤其是颈内动、静脉的定位与保护;颈静脉孔茎乳孔距6mm,颈静脉孔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颅外段.结论 侧颅底各标志点间距及各孔、管彼此间距离测量可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对该区的神经血管的定位与保护.

    作者:李开荣;涂江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并高糖、低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发生高血糖、低钠血症的原因、后果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40例重症肺炎患儿入院时进行血糖、血钠的检测,并以4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易发生高血糖及低钠血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处于应激状态,存在应激损伤,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由此加重内环境紊乱.故在病情急性期应控制过度应激反应,稳定内环境,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余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脾切除术128例分析

    我院1990~2006年作脾切除术128例,多数为单纯脾破裂,部分为多发伤,少数为病脾,对手术和特殊意外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正华;郭忠;阮浩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标准化治疗食谱的制定

    目的 对医院糖尿病治疗膳食进行标准化定量,制作基本的菜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治疗膳食.方法 根据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结合烹调技术,制定糖尿病治疗食谱(含180种菜品),对菜品原材料用量进行标准化定量,计算其主要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铁、钠、钙)含量,制作基本菜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结果 制定了搪尿病治疗食谱,计算出每份菜肴中10种营养成分含量,制作了莱肴营养标签和标准化菜谱软件.结论 对糖尿病治疗食谱进行标准化定量,制定基本莱肴营养标签和软件,使抽象的营养素概念直观体现在每份菜肴中,体现了每份菜肴的基本营养特性,便于营养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和膳食处方,也使患者膳食选择更方便、科学和多样化.

    作者:吴晓娜;邓波;崔越;张培利;余雪梅;杨咏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肿瘤裸鼠模型的应用进展

    眼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其中1/5为恶性肿瘤[1],眼部肿瘤既可导致失明,也可致命.裸鼠异种移植是研究眼部肿瘤药物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建立相应的移植肿瘤模型,可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眼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发病机制,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本文就近年眼科肿瘤的裸小鼠移植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满;吴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罕见类孟买型OBHm的鉴定

    目的 鉴定类孟买型OBHm.方法 检测患者ABO、H、Lewis血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测定唾液中血型物质,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结果 该患者为罕见的类孟买型OBHm,血清中有抗-HI,基因定型为BO型.结论 鉴定出罕见的类孟买型OBHm,血清中有抗-HI.

    作者:吕文彬;周英;李健;陈雪;王乃红;杨群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胃主动脉瘘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60岁.食管下段鳞癌,病长约3cm,累及深肌层.常州产26mm WH-D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2d进半流质饮食出院.出院后2周自觉胸闷,反复呕血,再次入院.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血液,遂于2004年3月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胃胀如球,切开胃壁探查见吻合口下紧邻吻合口处胃主动脉瘘,直径约0.6cm.术中出血约3800ml.患者血压为零.

    作者:潘传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内皮前体细胞的相关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外周血CD34+细胞和脑组织AC133抗原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缺血2h.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组,分别取缺血再灌注1、3、6、12、24、48、72h、4、7、14d等作为观察点.取再灌注1、3、6、12、24、48、72h、4、7、14d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3、4、7d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每个观察点5只大鼠,共60只大鼠,根据神经功能计分纳入实验.结果 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d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直到7d.14d恢复到基线水平.②AC133抗原在再灌注4d梗死半球半暗带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3、7d组无阳性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外周血CD34+干细胞明显下降,脑梗死半暗带区域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AC133抗原的表达,提示内源性血管内皮干细胞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血管修复.

    作者:胡湘蜀;周东;罗祖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在肝脏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在肝脏巨大血管瘸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和碘化油混合乳剂栓塞治疗23例肝脏巨大血管瘤.结果 所有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血管瘤均有缩小,其中,19例明显缩小,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平阳霉素和碘化油混合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浩;何乾文;顾明;胡朝芬;魏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导管留置针临床感染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静脉导管留置针相关感染(CRJ)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 对我院部分科室送检的138例导管培养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在138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6株、阴性菌12株及真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在导管留置针培养阳性样本中占15.9%、9.1%、6.82%、3.03%.CRI与导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及细菌定植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 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插管的不同部位是导致CRI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作者:朱冰;邹自英;龚扬彬;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由Rich在1957年首先描述,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点为蛋白尿,常为肾病性蛋白尿,同时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足突的消失.3.6%的终末期肾病(ESRD)由此类型发展而来[1].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AP模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水肿型胰腺炎(AEP)及对照组模型,在制模后0、3、6、12、24h分期分批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淀粉酶含量,作中性粒细胞分离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切取胰腺标本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ANP组PMN凋亡率明显降低,至术后24h降至(1.87±0.41);AEP组PMN凋亡率则明显升高,术后12h达到峰值(12.33±0.41);对照组PMN凋亡维持在(6.30±6.57)水平.各时相点组间比较,3、6、12、24h ANP组PMN凋亡率低于AEP组(P<0.05).结论 AN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而AE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则存在较多的凋亡,提示急性胰腺炎的转归与循环中性粒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俊;刘震;李晓东;陈玉祥;张跃天;黄卫;刘友春;方向;刘续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Ⅱ)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6例EP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治愈时间在1周内5例,1~2周17例,2~3周4例,平均治愈时间12.5d.结论 正确认识EP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EPⅡ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EPⅡ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永川;李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该类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以1%利多卡因8~10ml,行左侧SGB;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分散片0.26g+甲钴胺0.5mg+维生素E胶丸0.1g,3次/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SGB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能显著提高头痛的疗效,并减少SGB次数.

    作者:刘光义;郑梦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

    目的 探讨膝内翻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自2003~2007年对17例有膝内翻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前内侧入口)Puddn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4.7年),患者骨性关节炎症状改善,矫正角度无丢失,按日本整形外科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1).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Puddn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荣霞;胡勇;李强;张挥武;梁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论心理干预技术对当前我国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过去并不突出的社会矛盾也逐步突显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方先后发生了多起突发公共事件,其中个别的还酿成了重大事件,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谭友果;张光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胆管镜518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肝胆管结石胆管镜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2008年6月胆管镜518例606例次的病例.结果 518例中临床疑为胆管结石500例,胆管镜证实349例,符合率69.8%.取石成功率97.13%(339/349).结石取净率79.08%(276/349),其中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96.95%(159/164),肝内胆管结石取净率63.24%(117/185).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胆管出血5例,高热伴黄疸1例,瘘道穿孔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十二指肠破裂4例,假道形成2例,均经处理治愈.结论 为提高肝胆管结石的胆管镜诊治水平,笔者认为应注意几个方面:①胆管术中和术后使用胆管镜应列为常规;②必须掌握取石困难的胆管镜操作技巧;③正确处理和预防并发症;④手术与胆管镜的相互配合等.

    作者:黄德全;胡先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会厌喉面囊肿伴双侧声带息肉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喉痛1周人院.2个月前无原因开始声音嘶哑,逐渐加重,但无咳嗽,无痰中带血,未重视.1周前开始出现喉痛,能忍,但无异物感,无吞咽梗阻,无气紧,无发热.门诊纤维喉镜:右侧喉腔声门上区圆形光滑肿物.大小约1.5cm.诊断:喉新生物.故以喉新生物收入院.无外伤史,无手术史.嗜烟酒.家族史无特殊.检查:T37.3℃,P 80次/Min,R 20次/nlin,BP 130/86mmHg.偶有痛苦表情,全身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肿块,气管居中,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活动自如,神经反射正常.专科检查:喉体活动度正常,间接喉镜:会厌未见肿物,抬举差,声门未暴露.

    作者:许菲莎;兰艳丽;王莹;梁传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