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李耀辉;马战平
目的:观察眩晕灵配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服用预防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并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眩晕灵(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天麻、白术、半夏、川牛膝等组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西医体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均值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席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类中药足浴与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安眠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神足浴散(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川芎、白术、柴胡、红花、黄芪、怀牛膝)足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安神足浴散足浴与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可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作者:盖海云;聂亚娥;吕富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介入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用益气活血软坚解毒中药汤剂加介入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肝功能、治疗后临床各毒副反应改善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各毒副反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稳定率及提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缓解症状,可有效改善临床毒副反应及提高生存质量,对抗化疗对肝功能造成损伤,改善肝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与高氧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红花注射液(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与高氧液配常规西药治疗本病96例,并对照组,观察两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体征,促进康复的作用。
作者:李子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糖尿病所致抑郁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状病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99例,治疗疗程共6周。在第0、6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婚姻质量问卷(Olson)评定,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结果:治疗组EN RIC H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FAD总分、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2.23、2.41、2.26、2.19、2.37,P<0.05);第6周两组间ENRICH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FAD总分、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5、2.28、2.33、2.19、2.27、2.16,P<0.05)。结论:心理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
作者:亢晓燕;焦宁波;陈元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理疗针灸及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蜡疗与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本病。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在VAS 评分、HSS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蜡疗与针刺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莹;姜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麻仁丸治疗本病4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生白术、甘草、当归、黄芪、升麻、柴胡等)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本病40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杨咏梅;陶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中晚期结肠癌临床分析。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肿瘤科住院病人62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化疗的方法,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复发转移率、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6、12、18个月生存期等。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6.1%,部分缓解58.1%,有效率为60.5%;对照组完全缓解12.9%,部分缓解35.5%,有效率3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肿瘤标志物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期为29例、25例、21例,对照组为27例、21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有利于缓解症状,降低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大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平喘固金汤对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吸入信必可都保治疗,治疗组在信必可都保基础上加用平喘固金汤(党参、黄芪、白术、橘红、姜半夏、茯苓、枳壳、厚朴、五味子、胡桃肉、沉香、苏子、浙贝母、麦冬、丹参、红花、炙甘草)内服治疗本病,疗程8周。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31%,对照组总有效率74.51%,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FEV1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大。结论:平喘固金汤对慢阻肺有补肺益肾,健脾化痰,降气平喘,活血通络的功效,能改善稳定期临床症状,调节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魏亚东;鱼涛;张选国;陈涛;屈小元;袁秋贞;骆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浅述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方法:介绍中医古籍对更年期综合征病机和症状的记载,思辨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结论: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本”主要为肝肾不足,阴阳两虚基础上的阴阳失衡;其“标”为五脏功能失调变生的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
作者:贾曼;刘慧聪;徐莲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综合治疗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毒增效、手术辅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基于肺癌的发病特点,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中温病学理论在肺癌的辨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建清;钱海红;孙世辉;李旺;张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酸钠注射液联合 NP 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 N P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酸钠注射液0.5mg 于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16.1%(9例),好转率为28.6%(16例);而对照组中以上两项分别为7.5%和1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毒副作用方面的观察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斑蝥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癌、抑癌作用,并具有升白细胞降低副反应作用,延长中位生存期,对晚期肿瘤患者有治疗意义。
作者:王宏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蓬草除痹汤(PCCB)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ollagen induce darthri-tis ,CIA )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 T、CD8+ T及CD4+ T/CD8+ T 的干预作用,探讨PCCB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模型CIA大鼠,随机分为PCCB组、雷公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28d ,观察大鼠致炎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 I )变化、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大鼠外周血中CD4+ T、CD8+ T 及CD4+ T/CD8+ T 水平。结果:较模型组比,PCCB组、雷公藤组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致炎关节肿胀度及AI ( P <0.01);PCCB汤组及雷公藤组外周血中 CD4+ T 明显降低、CD8+ T 明显升高( P <0.01), CD4+ T/CD8+ T显著降低( P<0.05)。结论:PCCB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度、降低A I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血清中CD4+ T、CD8+ T及CD4+ T/CD8+ T 水平有关,为PC-CB治疗RA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刘春景;白荣;宋继荣;董晶晶;王学涵;马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改良大鼠新生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联合的二次酶消化法对 SD 大鼠乳鼠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扩增。通过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纯化。通过成骨细胞形态学、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法观测,确定其增殖与成骨活性。结果: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培养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可获得原代细胞增殖,传代扩增细胞具有典型成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形态学、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果。结论: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高纯度的成骨细胞,细胞生物学特征稳定,适用于做体外实验研究模型。
作者:张惜燕;田丙坤;陈传贞;邢玉瑞;乔文彪;李翠娟;李涛;孙耀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面神经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贴剂、辅以针灸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任继欣;李雪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伤寒论》六经辨证不仅有效的指导着外感病的治疗,对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和六经传变的比较,发现2型糖尿病无论是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治疗预后上均与《伤寒论》六经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变化及预后的判断,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温铁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菖麻舒颈汤配合四步仰头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46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菖麻舒颈汤(石菖蒲、天麻、半夏、茯苓、泽泻、白术、葛根、僵蚕、地龙、羌活、薏米、牛膝、威灵仙)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70.1%;总有效率95.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肝肾,强筋骨,息风定眩的功效。
作者:李永志;雷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等)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肾脏急性炎症性疾病)外,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本病是一个发展缓慢的疾病,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甚至尿毒症[1-2]。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由此估计中国成人中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治疗方法很有限,临床上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作为祖国医学,面对庞大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群,理应做出自己的贡献。周仲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教育家、全国首批“国医大师”。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对某些难治病临床辨证的特殊规律,并提出了“瘀热”病机理论,有效的指导了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有幸得周老治疗本病的成功案例,遂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陈玉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路波主任医师用调中之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整理临床经验。结论:运用调中之法即温中祛寒法、扶土抑木法、补气升阳法运用于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疗效显著,为临床辨治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宋诞;路波(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曹利平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及呼吸系统、内科疑难杂病等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治疗肿瘤应注重调理,以平为顺;重视保护脾胃,固护后天之本;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强调综合治疗加个体化治疗。治疗目标是使患者临床大获益,带瘤长期生存。
作者:苗文红;谢艳华;李耀辉;魏亚东;曹利平(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