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护理

何义芬;张梅;李水英;周永芳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序贯治疗, 全身麻醉,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和护理要.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3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序贯治疗后2、24、48h动脉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后24、48h较治疗前比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易接受并配合治疗.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能防治肺不张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序贯治疗及护理成功的关键是专人护理,正确评估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规范的NPPV操作程序;床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尽可能让患者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患者的主诉,早发现问题早处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从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185例的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钟德超;黄继卫;王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用新型气管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实用新型气管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困难(或异常)气道患者,Ⅰ组(n=60):在麻醉诱导下,首先采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经口气管导管(传统气管导管)插管,在不用管芯情况下,分析其插管成功率;Ⅱ组:在Ⅰ组2次插管不成功者归为Ⅱ组,并换用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插管,在不用管芯情况下分析其插管成功率;结果Ⅰ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11.67%,3次插管总成功率为18.33%;Ⅱ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71.43%,3次插管总成功率为93.88%,两组1次插管成功率和3次插管总成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有3大优点,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②无需辅用气管管芯插管;③能极易发挥软导引管的引导作用.说明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更加实用.

    作者:王禄平;曾春梅;唐广屹;马程建;周妮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雌激素代谢酶CYP17、COMT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参与雌激素合成和代谢的CYP17和COMT基因多态性与成都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0例ICP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孕妇CYP17基因启动子区(T-C)多态和COMT基因外显子4密码子158(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两组均存在CYP17基因T-C多态,但两组基因型TT、TC、CC频率和等位基因T、C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存在COMT基因G-A多态,但两组基因型GG、GA、AA频率和等位基因G、A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7和COM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成都地区ICP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作者:王晓莉;严玉华;胡婷;欧容清;颜爱华;王璟;曾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小鼠中子辐射损伤后细胞凋亡流式分析

    目的 研究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时中子辐射损伤的救治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小鼠和单纯中子照射小鼠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在小鼠骨髓、脾脏与胸腺的分析中,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组小鼠细胞凋亡率始终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小鼠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可显著减低中子辐射所致小鼠骨髓细胞、脾脏与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并使凋亡程度减弱,凋亡持续时间缩短.提示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时中子辐射损伤的救治作用.

    作者:邓文斌;陈刚;庄利东;向理贤;吴茜;张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时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颖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BAIC)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BAIC的临床、介入性影像资料.结果 6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及伴小部分肋间动脉共干供血约占16.9%(11/65例),其中多血管型50例,少血管型15例.灌注化疗近期有效率为83.1%(54/65),无效率为16.9%(11/65).并发症为5.1%(6/118例次).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是治疗中晚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理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成功救治重症马蜂蛰伤中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马蜂蛰伤头颈部、颜面部并肿痛、解酱油色尿1d入院.患者1d前在田间劳作时不慎被马蜂蛰伤,以头颈部、颜面部为主,共蛰伤约60余处,即感头痛,蛰伤处皮肤肿痛、变成紫黑色,解酱油色小便约300ml.呼120送人我院.人院查体:T37.8℃,P 88次/min,R 24次/min,BP 140/90mmHg.危重病容,头颈部、颜面部蜂蛰伤处皮肤肿痛,局部变黑、散在糜烂.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哕音;心界不大,心律整齐,其余无特殊异常发现.

    作者:陈德政;李明鹏;骆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4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8年住院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治疗方面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两组,45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90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比较其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停止发展时间、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时间、治疗时问、病程等情况.结果 新生儿并不多见仅有占4.7%.患病集中与1~3岁占43%.>5岁患病并不少见占16%.本组患儿中98例(65.8%)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免疫功能检查52例,40例(76.9%)显示IgA低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全部治愈,但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并不局限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较大儿童患病也较多.加强免疫、防止和治疗感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冉琴;王敏;徐海涛;蔡文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和护理要.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3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序贯治疗后2、24、48h动脉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后24、48h较治疗前比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易接受并配合治疗.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能防治肺不张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序贯治疗及护理成功的关键是专人护理,正确评估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规范的NPPV操作程序;床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尽可能让患者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患者的主诉,早发现问题早处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从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何义芬;张梅;李水英;周永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年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与青年脑梗死之问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因素.

    作者:徐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特拉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特拉唑嗪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排石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10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特拉唑嗪2mg,1次/d,时间控制在2周以内.结果 治疗组排石率为78.8%;对照组排石率为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排石时间为5d,对照组为8d;治疗组在治疗中无绞痛复发.结论 特拉唑嗪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孙健;邱明权;高洋;廖高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在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誓评分(MEWS)应用于急诊入院的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事先设定的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我院急诊收入院的连续脑外伤患者共计94例.入院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或化验标本.其后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MEWS评分;3个月后为观察终点;预后作为观察指标.资料收集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时,APACHEⅡ评分界值是21分,敏感度100%,特异度94.81%;ROC曲线下面积Az=0.9809;U=39.0337;P=0.0000.MEWS评分界值是5分,特异度100%,敏感度88.31%,ROC曲线下面积Az=0.9756;U=35.2844;P=0.0000.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在存活组中,以致残为预测目标时,APACHE Ⅱ评分界值是16分,Az=0.8653,U=4.2115,P=0.0000,敏感度85.10%,特异度76.00%.MEWS评分界值是3分,Az=0.8255,U=3.8424,P=0.0001.敏感度85.71%,特异度75.71%;均有中等强度预测价值.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MEWS评分时脑外伤患者愈后均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结构简单,获取数据方便,省时、节省赍用,故可在急诊入院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先;汤道雄;马国中;黄可;罗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TURP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B组和BF组,均蛛网膜下隙注药,B组:布比卡因10mg;BF组: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g.监测:①蛛网膜下隙注药前,注药后2、5、10、20、30min的血压和心率;②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④麻醉效果;⑤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 B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B组有4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两组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组感觉阻滞时间较B组长(P<0.05)、而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均完善.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TURP的麻醉.

    作者:王维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宫颈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26例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组织病理,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5月~2009年1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26例阴道脱落细胞学TBS分类法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检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 26例患者中炎症15例(57.7%),轻度不典型增生6例(23.1%),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11.5%),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7.7%).结论 阴道脱落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范围广泛,需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游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榆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6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术中结石返肾14例(2.14%),输尿管穿孔9例(1.38%),置镜失败10例(1.53%),输尿管断裂2例(0.31%),中转开放手术15例(2.30%);术后肾绞痛7例(1.07%),大出血4例(0.61%),严重感染3例(0.46%).结论 熟练的技术操作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石海燕;朱蜀侠;刘东亮;吕健为;周开华;胥艳;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汶川大地震颅脑伤员的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后短期内大批颅脑损伤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门诊和住院期间对颅脑损伤伤员实行临床分级管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实行救治过程中临床分级管理的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医院各科通力配合,迅速对伤员进行伤情分析判断,并分级管理,能使伤员在第一时阃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

    作者:张卫东;张生才;朴金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急诊一次性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脑保护、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第4天(术后72h)加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术后3d内,实验组99例死亡23例,病死率22.2%;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意识障碍好转程度、GC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ADL分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龚玉水;吴锡春;姜学高;吴传菁;黄友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时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任朝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椎间盘镜侧俯卧位单切口双节段腰椎间盘摘除术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侧俯卧住时单切口内行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5年以来,在原来俯卧位的基础上改进手术体位,置患者于侧俯卧位,患侧在下,采用椎旁1.8cm长纵形切口.常规行双节段腰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术.结果 32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无椎管内静脉丛损伤,出血<70ml,无硬膜囊及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时间45~90min左右.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2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8~15个月,按Macnab疗效标准:优良率92.9%.结论 针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及肥胖和明显消瘦的患者,由于双节段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耐受性差,改进体位后,手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并发症少,便于麻醉观察,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侧俯卧位下,一个切口内通过移动工作通道可以完成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手术.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德胜;刘煊文;侯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经开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住症复发患者87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6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达那唑组41例,服用达那唑200mg,2次/d,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来非司酮及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米非司酮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的改善率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达那唑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达那唑明显减少,安全性高.

    作者:邢庭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