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马骏;范辉;雷钰娇

关键词: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益气通脉汤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PMI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95.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3%、89.19%(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T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脂指标(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8%(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PMIA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可预防 PMIA 发作及再梗死。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Ⅰ型心肾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按1∶1比例分为中药组(辛开苦降法治疗)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辛开苦降法为主的中药方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及血压、脑钠肽(BNP)、SCr、胱抑素C(Cys-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李俊红;梁丽;赵炯辉;李文英;胡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肺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肺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5月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12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吸入1吸,剂量50/500μg,1 d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我们自拟的益肺健脾补肾方。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氧分压均有所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有所下降,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FEV1(L)、FEV1/FE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FEV1(L)、FEV1/F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满意。

    作者:刘莉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炎琥宁配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炎琥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1h 后经过观察,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 PaO2和 SaO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h、6h 后,两组的 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不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aO2和 SaO2升高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 BNP 含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上升(P<0.05),同时治疗组的血清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炎琥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可使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迅速而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血清BNP表达有关。

    作者:张孝兴;李倩;康淑红;杨英;刘银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威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方法:将68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药组),都给予基本饮食治疗及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威草胶囊治疗,15d 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血脂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SUA)、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h尿蛋白尿定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 B(Apo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SUA、TC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 BUN、β2-MG、24h 尿蛋白尿定量、TC、TG、LDL-C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 A1(ApoA1)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 HDL-C 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威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应用安全。

    作者:庄丽华;胡家才;刘俊;吴昊;邓巧莉;周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氧疗、肺功能训练、口服红霉素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用药2周、间歇1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分别于观察用药前后测定两组 mMRC 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胸部CT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 mMRC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胸部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 PaO2、DLco 有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蔡绪明;张军城;曹利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AFP、CEA和CA125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 AFP、CEA 和 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1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予常规治疗葡萄糖醛酸内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等普通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氧化苦参碱注射液2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1d1次静滴,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AFP、CEA 和 CA125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AFP、CEA和CA125显著降低(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降低AFP、CEA和CA125,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马鹏;孟存英;刘鹏飞;郝婷婷;冯义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治疗格雷夫甲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揭示中药穴位贴敷对治疗格雷夫甲亢(GD)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甲状腺肿大减轻情况、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从而评估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基础治疗对G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入选的 GD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局部外敷。选穴取甲状腺肿大部位阿是穴、人迎穴,配合甲巯咪唑(MM)口服;对照组采用 MM口服等基础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甲状腺肿大恢复的更快(P<0.01)、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更短、甲亢复发的频率更少,缓解率高(P均<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可以认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GD高效、安全,优于单纯口服MM。

    作者:乔培超;赵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皮肤擦伤患者中选取100名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创处理,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感染率、以及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擦伤创面均愈合,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感染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不明显且更易于祛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的差异,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依从性,减少创面粘连、保护新生肉芽及表皮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作者:杨鑫;吴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蒿芩清胆汤对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影响?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服用蒿芩清胆汤及花红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0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7%、50%,总有效率分别为94%、8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的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 TNF-a的表达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通过调控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表达,调节机体免疫机制,从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风;沈祖泓;罗彩萍;麦小兰;曾远强;苗久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对脑出血大鼠灶周Nestin、Neu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对脑出血大鼠灶周 Nestin、Neun 阳性细胞数影响。方法:78只Sprague 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24只,对照组24只,治疗组24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立体定向仪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3d、7d、14d、28d灶周Nestin、Neun的表达及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灶周 Nestin 阳性细胞数从造模后即增多,第7天时明显增多,随后持续升高,并于第14d时数量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第28天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在第7天(P<0.05)及第14天(P<0.01)差异显著。Neu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3 d 即有明显增多,至第7天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组与其他组同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 可诱导脑出血大鼠灶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张毅;方永军;周锋;胡亚莉;柯尊华;周振国;罗卫;畅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芪药消渴胶囊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芪药消渴胶囊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6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运动、饮食控制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药消渴胶囊,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24周,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可以调节糖脂代谢并改善肾功能,有一定延缓2型糖尿病发展的作用。

    作者:范红霞;钟安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电针配合电磁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针灸电磁波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10d,共20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优于针灸电磁波治疗。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治疗孕期坐骨神经痛24例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孕期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孕期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理疗,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孕期坐对骨神经痛效果可靠,孕妇和胎儿安全性高。

    作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目的::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小鼠移植性 S180肉瘤、H22肝癌瘤体的抑制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试验、小鼠移植性 H22肝癌瘤株生长试验及采用MT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 S180荷瘤小鼠、H22荷瘤小鼠的瘤体重量、抑瘤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结果: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小剂量组(0.25g/kg)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减少瘤体重量、增强抑瘤率(P<0.01,P<0.05);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明显升高 TNF 活性(P<0.05或0.01)。结论:抗癌方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膜立体针法治疗臀小肌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验证骨膜立体针法治疗臀小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臀小肌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骨膜立体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臀小肌点按弹拨法;连续治疗10 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VAS 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骨膜立体针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臀小肌点按弹拨法。

    作者:殷继超;郑洁;胡兴律;刘平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该型证候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制定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胃汤治疗,均治疗4周后比较总体疗效以及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2.9%和81.6%,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治疗前证候积分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症状改善情况经比较发现治疗组对腹胀、食少、便溏、恶心症状改善较为突出,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相东;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 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作者:陆鹤;赵卫锋;贾成文;周志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身痛逐瘀汤治疗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残余痛的临床药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腰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采用中药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身痛逐瘀汤水煎内服,1d1剂,分两次服用,10d 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钙D3片口服,1次1片,1 d2次。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采用目测类比(VAS)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骨密度测量结果。结果:治疗组3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成治疗后,疼痛、生活质量及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内服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PKP 术后残余痛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锋;候光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瘰丸合MP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瘰丸合MP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消瘰丸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采用消瘰丸合MP 方案减轻了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化疗副作用的发生率。结论:消瘰丸合 MP 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玉才;孙长勇;王雪梅;王茂生;侯伟;杨淑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