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吴彦莉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门诊单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行针刺治疗,主穴取鹤顶、血海、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阿是穴,直刺,得气,捻转,平补平泻。治疗组在主穴上施灸,针炳上加1 cm 长艾条点燃,燃尽为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地行走疼痛 VAS 评分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疼痛均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并用,温针治疗疗效显著,适应症广。
作者:杨开洋;屈箫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针灸电磁波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10d,共20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优于针灸电磁波治疗。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孕期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孕期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理疗,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孕期坐对骨神经痛效果可靠,孕妇和胎儿安全性高。
作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液润肠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分别给与口服增液润肠汤和胆汁槟榔微B1胶囊。观察2组用药后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的时间、排便困难程度、伴随症状等指标以及停药后短期内便秘的复发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9%(P<0.05),停药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短期复发率分别为5.4%和24.9%(P<0.05)。结论:增液润肠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便秘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复发率低,对糖尿病便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琳;张荣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后,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也会随之好转。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糖尿病肾病(DN)3~4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Ⅲ期的患者78例,给予黄芪颗粒15g,1d2次,以及氯沙坦片50~100mg/次,1d1次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视力和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的变化。同时观察 DN 不同转归患者 DR 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空腹血糖(F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均较前好转;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DN 治疗有效组中DR治疗的有效率,相对DN治疗无效组为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后,大部分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得到了好转。
作者:杨晓岗;郝姝;袁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炮制方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00105~0.0525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91%,RSD 为2.14%。结论:黔产淫羊藿经炮制加工后,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总体上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仅酒炙淫羊藿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略有上升。
作者:王全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附芎泽方对冠脉结扎所致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药组。模型组、方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方药组每次经口灌服参附芎泽浓缩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8周后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功能, 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 检测心肌 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方药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降低,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同时,方药组可使心衰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沉积减少,心肌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参附芎泽方可改善冠脉结扎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韩曼;马莉;王菲;于远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古今著名中医著作和医家对糖尿病肢冷症的认识分析结论与治疗方法,为防治糖尿病肢冷症这一常见并发症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方法:分别对糖尿病肢冷症的病机、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理论源流、扶阳法的相关应用进行理论和实例探讨。结论:采用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是理想的选择,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柳尧;吴生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采用泛昔洛韦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的4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络方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疱疹变化情况、不同时间VAS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疱疹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疗效更优、安全性高、治疗疗程短、且后遗症少。
作者:谢知音;周宇;白方树;吴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揭示中药穴位贴敷对治疗格雷夫甲亢(GD)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甲状腺肿大减轻情况、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从而评估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基础治疗对G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入选的 GD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局部外敷。选穴取甲状腺肿大部位阿是穴、人迎穴,配合甲巯咪唑(MM)口服;对照组采用 MM口服等基础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甲状腺肿大恢复的更快(P<0.01)、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更短、甲亢复发的频率更少,缓解率高(P均<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可以认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GD高效、安全,优于单纯口服MM。
作者:乔培超;赵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输卵管性不孕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活血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8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在宫-腹腔镜术治疗后予以常规抗生素及活血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宫-腹腔镜术后只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术后半年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炎症介质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半年后,患者输卵管通畅疗效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显著(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患者血浆IL-6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活血中药灌肠法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输卵管再通后的复粘率。
作者:陈冬琼;李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夏天无醋炙佳炮制工艺,为阐明醋炙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及其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两个药效成分含量为衡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夏天无炮制工艺。结果:加米醋量20%,浸润夏天无药材3h,中火130℃炒制5min为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的醋炙工艺稳定可行,能够较好地提高药效成分含量,醋用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夏天无中有效成分溶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雷建林;杨翠;李芳;穆旭凯;车晓侠;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皮肤擦伤患者中选取100名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创处理,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感染率、以及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擦伤创面均愈合,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感染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不明显且更易于祛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的差异,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依从性,减少创面粘连、保护新生肉芽及表皮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作者:杨鑫;吴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和外用药物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无效率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法对运动型网球肘有较好疗效,其效果优于临床普遍用的外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科;张葆欣;王亚渭;尤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小鼠移植性 S180肉瘤、H22肝癌瘤体的抑制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试验、小鼠移植性 H22肝癌瘤株生长试验及采用MT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 S180荷瘤小鼠、H22荷瘤小鼠的瘤体重量、抑瘤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结果: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小剂量组(0.25g/kg)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减少瘤体重量、增强抑瘤率(P<0.01,P<0.05);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明显升高 TNF 活性(P<0.05或0.01)。结论:抗癌方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 AFP、CEA 和 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1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予常规治疗葡萄糖醛酸内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等普通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氧化苦参碱注射液2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1d1次静滴,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AFP、CEA 和 CA125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AFP、CEA和CA125显著降低(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降低AFP、CEA和CA125,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马鹏;孟存英;刘鹏飞;郝婷婷;冯义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羊水过少孕妇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滴注液治疗,均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羊水指数分别为145.33±12.87mm和102.88±14.13mm,都分别高于治疗前的61.54±12.98mm 和60.98±11.31mm(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粪染等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5分钟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滴注液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能提高羊水量,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预后,增加新生儿体重和5分钟Apgar评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占莲;贾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消瘿贴治疗甲状腺结节(TN)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 T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8例,治疗组12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12周,治疗组予消瘿贴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结节大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主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结节均较前缩小,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瘿贴治疗TN疗效显著。
作者:肖洋;秦艳;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需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治疗组以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为主,3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缓解期均能起到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使用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但均有反弹趋势,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预防偏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潘平康;陈亮;马岱朝;王晓玲;曹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