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AFP、CEA和CA125影响研究

马鹏;孟存英;刘鹏飞;郝婷婷;冯义朝

关键词:肝肿瘤/中医药疗法, 氧化苦参碱/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 AFP、CEA 和 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1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予常规治疗葡萄糖醛酸内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等普通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氧化苦参碱注射液2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1d1次静滴,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AFP、CEA 和 CA125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AFP、CEA和CA125显著降低(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降低AFP、CEA和CA125,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骨膜立体针法治疗臀小肌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验证骨膜立体针法治疗臀小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臀小肌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骨膜立体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臀小肌点按弹拨法;连续治疗10 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VAS 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骨膜立体针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臀小肌点按弹拨法。

    作者:殷继超;郑洁;胡兴律;刘平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夏天无醋炙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夏天无醋炙佳炮制工艺,为阐明醋炙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及其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两个药效成分含量为衡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夏天无炮制工艺。结果:加米醋量20%,浸润夏天无药材3h,中火130℃炒制5min为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的醋炙工艺稳定可行,能够较好地提高药效成分含量,醋用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夏天无中有效成分溶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雷建林;杨翠;李芳;穆旭凯;车晓侠;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 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作者:陆鹤;赵卫锋;贾成文;周志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需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治疗组以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为主,3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缓解期均能起到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使用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但均有反弹趋势,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预防偏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潘平康;陈亮;马岱朝;王晓玲;曹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PMI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95.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3%、89.19%(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T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脂指标(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8%(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PMIA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可预防 PMIA 发作及再梗死。

    作者:马骏;范辉;雷钰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瘿贴外敷治疗甲状腺结节120例

    目的::观察消瘿贴治疗甲状腺结节(TN)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 T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8例,治疗组12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12周,治疗组予消瘿贴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结节大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主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结节均较前缩小,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瘿贴治疗TN疗效显著。

    作者:肖洋;秦艳;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颠倒散拆方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脂腺分泌及粉刺的影响?

    目的::探寻一个治疗痤疮的不良反应少且疗效好的颠倒散的佳组方比例。方法:兔耳痤疮造模成功后,将32只白兔分为A、B、C、D 组,每组8只。其中A组给予颠倒散原方(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1)外搽;B组予改良颠倒散(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2),C 组予大黄与硫磺比例为=2∶1的颠倒散外搽。1 d1次,连续2周。模型对照D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粉刺数量、皮脂腺分泌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结束时, A、B、C三组的粉刺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与模型对照 D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周和2周后,三组24h皮脂腺分泌量均较 D 组下降,而同时 B 组皮脂腺分泌总量少,但发生红斑及表皮剥蚀的几率高。结论:增加硫磺在颠倒散方中的比例(或降低大黄的比例)更能抑制皮脂的分泌,但不良反应相应增加;但降低硫磺的比例(或增加大黄的比例)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不会降低其抗粉刺作用。

    作者:唐挺;贾敏;昌晖;胡文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和外用药物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无效率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法对运动型网球肘有较好疗效,其效果优于临床普遍用的外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科;张葆欣;王亚渭;尤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采用泛昔洛韦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的4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络方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疱疹变化情况、不同时间VAS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疱疹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疗效更优、安全性高、治疗疗程短、且后遗症少。

    作者:谢知音;周宇;白方树;吴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 二聚体(D-Di)、肺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7例 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与规范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益气活血法结合肺康复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D-Di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58.8%,治疗组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TNF-α、hs-CRP、D-D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 FVC、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可以减轻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高凝状态,进而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彭磊;陈红英;陆剑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柴芩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芩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SAP并发肠功能障碍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芩承气汤结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SAP并发肠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蒿芩清胆汤对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影响?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服用蒿芩清胆汤及花红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0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7%、50%,总有效率分别为94%、8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的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 TNF-a的表达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通过调控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及TNF-a的表达,调节机体免疫机制,从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风;沈祖泓;罗彩萍;麦小兰;曾远强;苗久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皮肤擦伤患者中选取100名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创处理,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感染率、以及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擦伤创面均愈合,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感染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敷料与创面粘连情况不明显且更易于祛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的差异,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擦伤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依从性,减少创面粘连、保护新生肉芽及表皮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作者:杨鑫;吴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附芎泽方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观察参附芎泽方对冠脉结扎所致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药组。模型组、方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方药组每次经口灌服参附芎泽浓缩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8周后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功能, 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 检测心肌 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方药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降低,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同时,方药组可使心衰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沉积减少,心肌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参附芎泽方可改善冠脉结扎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韩曼;马莉;王菲;于远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抑郁症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从HAMD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从中医症状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其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同时具有药物治疗抑郁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作者:赵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根据透发法自拟皮炎汤、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方法:将86例合格纳入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且中医诊断为风热症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皮炎汤口服、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46例,对照组(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40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4周相关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B组为4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两种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均有效,但以皮炎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赵婵;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龙眼核组方镇痛抗炎作用的机理性研究?

    目的::探讨龙眼核组方的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方法:镇痛试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小鼠光照甩尾法;抗炎试验采用二甲苯小鼠所致耳廓肿胀法试验。结果:龙眼核组方1~8组给药45min明显升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马应龙组和龙眼核组方6、7、8组给药90min 明显升高痛阈值;提示龙眼核组方对热刺激有明显镇痛作用。龙眼核组方1~8组具有延长小鼠光照甩尾时间的作用,且与对照组比甩尾潜伏期延长百分率表明龙眼核组方5~8组高于龙眼核组方1~4组;提示龙眼核组方对光照刺激有明显镇痛作用。龙眼核组方1~8组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且与对照组比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百分率表明马应龙组和龙眼核组方4、6、8组高于其余各组;提示龙眼核组方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龙眼核组方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刘运磊;景蓉;李宝莉;范引科;武剑峰;李振斌;李晖;陈小利;刘烨;刘伯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电针配合电磁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针灸电磁波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10d,共20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优于针灸电磁波治疗。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氧疗、肺功能训练、口服红霉素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用药2周、间歇1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分别于观察用药前后测定两组 mMRC 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胸部CT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 mMRC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胸部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 PaO2、DLco 有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蔡绪明;张军城;曹利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谈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思路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思路。方法: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和西医“肠肝轴”学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探讨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存在肝与大肠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提出治肝调肠的防治思路,应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浊等为原则的中药直肠滴注或结肠透析机给药的方法,西医应用改善肠粘膜通透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蠕动等措施。结论:从肠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羽萍;王裕云;吴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