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梧桐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董明芝;袁鹰;欧阳卉

关键词:黄酮, 梧桐子, 提取法
摘要:目的:优选梧桐子总黄酮乙醇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梧桐子总黄酮为指标成分,优选佳醇提工艺。结果:梧桐子的佳醇提工艺为60%乙醇提取3次,溶剂用量依次为8倍、8倍、6倍,提取时间为60 min、60 min、3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鼻血止颗粒二次开发生产工艺。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54例

    目的:探讨自拟消癜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符合条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4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自拟消癜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9%;复发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平均紫癜消失时间、尿蛋白尿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平均关节痛、腹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拟消癜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

    作者:刘欣;侯立红;夏芸芸;王萍;张会永;马立明;张小亮;刘宝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炎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2例

    目的:观察肺炎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抗炎、平喘、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我院院内制剂肺炎合剂,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40%,对照组为80.90%,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肺炎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明显。

    作者:阴智敏;李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减六味地黄汤对应用舒尼替尼晚期肾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应用舒尼替尼晚期肾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已进行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Ⅱ‐Ⅲ血液毒性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65.2%)。食欲、睡眠、疲乏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六味地黄汤能减轻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相关血液毒性,明显改善食欲、睡眠、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瑜;赵华;张蕊;郭宏珺;庞宏涛;翟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五倍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具有敛肺、止血等作用,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用于解毒、治疗烧烫伤、久咳、咳血等多种病症。主产于我国四川、贵州等地,其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鞣质和没食子酸。本文就五倍子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阐述了五倍子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以利于新药的开发和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郭姝彤(审校);刘永仙;艾彩莲;李宝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内痔出血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内痔出血的佳方法。方法:综合分析各种治疗内痔出血的中药药方,分析其机理、疗效评定标准、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有清热凉血、滋阴清热、益气止血、温阳止血、活血消瘀、降气平冲、收敛固涩。结论: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方法及炭类药治疗内痔出血常用。

    作者:邓明洁(审校);丁曙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发展过程。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5年组、>5年≤10年组、>10年组)分为3组,各34例。对患者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四诊辨证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收集,同时记录生化指标数据,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气阴两虚证候;本病早期实证概率较大,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虚证逐渐显现,易出现虚实夹杂;本病后期以阴阳两虚、虚实夹杂,并见瘀血为主。结论:2型糖尿病初期实证为主,后期虚实夹杂多见,病程中始终存在气阴两虚、瘀血证候。

    作者:赵展荣;黄飞;闫晓光;洪雨;李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桃红四物汤对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96例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应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14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用药前、术后7d用药后凝血系列、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第8d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T均较用药前下降;两组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无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且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性。结论: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DV T 可获得与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

    作者:张自强;白明华;王小刚;祁文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各中医证型间血管内皮功能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各中医证型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智能情况。方法:将符合VCI诊断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虚髓减型、心肝阴虚型、心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气滞血瘀型,每型各收集30例,检测其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并进行评分对比。结果:气滞血瘀型和痰浊阻窍型的ET‐1及hs‐CRP水平均较其余各组有所上升;肾虚髓减型、心肝阴虚型的NO水平与痰浊阻窍型、气滞血瘀型比较差异显著;气滞血瘀型和痰浊阻窍型的MMSE积分明显低于其余各型。结论:ET‐1、hs‐CRP水平与VCI的中医证型及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可作为VCI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家祺;胡慧菁;夏明;李坚翔;冯青根;刘龙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桂枝加葛根汤配合耳穴贴压及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38例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配合耳穴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赤芍、白芍、生姜、甘草、葛根等)配合耳穴贴压及针灸治疗本病38例;并设应用布洛芬口服的对照组3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5.8%。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耳穴贴压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柯;汪正利;荣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痹康对STZ诱导的DPN 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Drp1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细胞凋亡Drp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60只高脂饲料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而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8周造模成功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α‐硫辛酸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另外单独设10只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蒸馏水灌胃,糖痹康组和α‐硫辛酸组分别予不同剂量糖痹康和α‐硫辛酸灌胃,每4周测一次体重、空腹血糖,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Drp‐1、Bax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Drp‐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ax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减少;糖痹康高剂量组Drp‐1的表达水平比α‐硫辛酸组更低,Bax表达也更减少,而Bcl‐2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糖痹康可以抑制Drp1的表达水平,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从而具有抗Drp‐1信号通路的细胞凋亡作用,缓解DPN的进展。

    作者:易文明;孙文;郭翔宇;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痉咳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痉咳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7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痉咳散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痉咳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彩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地二仙汤治疗卡培他滨所致的手足综合征37例

    目的:观察参地二仙汤治疗卡培他滨所致的手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服用参地二仙汤,对照37例口服维生素B6。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手足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62.2%,差异明显。结论:参地二仙汤能显著减轻卡培他滨所致的手足综合征程度。

    作者:陈红英;沙建飞;顾永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马海治瘫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

    目的:评价马海治瘫胶囊(M HZTJN)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倾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的改变,T TC染色法观察脑缺血范围。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 HZTJN中剂量和大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梗塞体积显著降低,倾斜板停留时间显著升高;大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减轻侧脑水肿程度。结论:M HZTJN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和行为学障碍,显著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减轻侧脑水肿程度,能显著降低脑梗塞体积。

    作者:蒙麦侠;袁秋贞;张小丽;杨智峰;陈瑞明;范引科;姜姗姗;柴焱;鲁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通脉止晕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8例

    目的:探讨通脉止晕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10μ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1 d1次,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次1片,1 d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脉止晕汤口服,两组均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后循环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止晕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刘永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在测定玄七通痹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应用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玄七通痹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方法:以乙腈与水的比例,蒸发室温度和氮气的流速为考察因素,以峰面积、分离度、对称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总评归一化,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黄芪甲苷的色谱条件为乙腈‐水33:67,蒸发室温度为90℃,氮气流速为1.4 SLM 。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玄七通痹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付宝慧;濮存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剂量生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肌力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生黄芪对C O PD患者呼吸肌肌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IC U的52例机械通气C O 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予正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大剂量生黄芪浓煎后取汁50mL鼻饲,3次/d ,比较两组血清LDH、BUN ,血气分析,以及MIP、MEP、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的M IP、M EP、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脱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生黄芪具有改善C O PD患者呼吸肌肌力及预后的作用。

    作者:孙腾;徐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煎服,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口服,观察总有效率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05%,对照组66.6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组8.57±5.86分,分差‐7.63±2.59分;对照组12.30±5.51分,分差‐4.53±1.88分;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较好疗效,且能有效改善焦虑状态。

    作者:李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滋阴理气散结法结合耳穴敷贴治疗单发性甲状腺结节190例

    目的:探讨滋阴理气散结法联合耳穴敷贴治疗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380例单发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0例采用滋阴理气散结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190例采用口服西药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追踪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5%,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治愈率为9%,有效率为92.6%,差异显著。结论:滋阴理气散结法联合耳穴敷贴,较单纯使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疗效明显。

    作者:张彩芬;唐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92例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 N )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D N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治疗组128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肾活血汤(黄芪、太子参、金樱子、丹参、水蛭等);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UAER、24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DN疗效显著。

    作者:牛向卓;胡筱娟;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531例,对本病症的发病年龄、性别、心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相关中医证候间的规律。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三证中,女性尤多;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有明显差异,以70岁以上患者较为多发;心功能Ⅰ级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级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比例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比例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具有相关性,综合进行病情的诊断与分型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飞;王祥贺;曹雪滨;任越;张刚;何建成;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