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甘油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7例

张怡苹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硝酸甘油, 参脉注射液
摘要: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参脉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加用硝酸甘油、参脉注射液.结果 显效率达58.62%,总有效率达94.25%.结论 硝酸甘油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是有效安全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变鼻饲时间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炎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适宜的鼻饲时间,减少肺炎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58例.对照组在发病后第3天安置胃管鼻饲;实验组在发病后第7天安置胃管鼻饲.结果 实验组58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1例阴性、7例阳性.发热6例,肺炎5例,窒息0例;对照组60例;支气管,肺细菌培养结果58例阳性,2例阴性.发烧45例,肺炎35例,窒息2例.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1周鼻饲能明显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淑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变化及其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经口咽拭子取痰证实为呼吸道感染病例7010例作调查.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革兰阴性杆菌52种4231株,占总致病菌的60.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5.2%),产气杆菌(15.1%),肺炎克雷伯杆菌(11.1%)、大肠杆菌(9.1%),枸橼酸杆菌(7.9%)为川南地区呼吸道革兰阴性感染的优势菌株.结论 ①革兰阴性杆菌为川南地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感染源;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王鸿程;曹兵;李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情况,以利护理人员根据药物治疗特.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再入院患者院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院外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对干扰素的依从性较拉米夫定好,但都存在擅自停药;使用保肝药种类较多,甚至达5种以上,还根据广告、他人介绍选择保肝药.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院外用药健康指导,增强用药依从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维持病情稳定.

    作者:王瑜;王颖;滕芳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都市1~11个月582名婴儿气质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市1~11个月婴儿气质类型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对气质特点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六城区1~11个月婴儿,有效例数582例,分2个年龄组,采用Carey和McDevitt等人设计,经张劲松等人修订的婴儿气质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 婴儿气质类型分布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两个年龄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但随年龄增长易养型婴儿比例有降低,启动缓慢型婴儿比例有上升;1岁内婴儿气质的性别差异已出现.结论 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对稳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婴儿气质类型的分布相似,婴儿气质维度的特点已有性别差异.

    作者:祝翊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5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倒,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加用多虑平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沙比利与多虑平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APR术的近期疗效,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距齿状线1~5 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行保肛术,2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结果 保肛组和APR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n=4)和8.3%(n=2)(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9.1%(P>0.05).两组中局部复发及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低分化癌或处于Dukes C期.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

    作者:李义;罗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6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39例)与晚期组(28例)上机组,比较两组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早期组上机前MODS 9例,上机3 d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20例,上机3 d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欧平华;张普生;谢翠英;卢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阶段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者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作者:李德渊;李晋辉;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桥脑出血15例临床与CT分析

    目的 研究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CT改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经CT确诊的15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分析与CT改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15例,CT发现大量出血(血量≥5ml)6例,其中2例波及中脑;9例血肿量在0.5~4 ml,其中5例累及被基部,3例累及被盖部,1例累及基底部;单侧受累4例,余为双侧受累;出血侵及的部位以被基部为多(11例).本组6例血肿量在5~11.24 ml,其中2例出血波及中脑,中脑内的血肿量各为0.36ml和1.4ml;9例出血量0.5~4 ml.本组病例出血多伴有桥脑的肿胀、变形、环池、桥小脑角池受压或不清,四脑室移位,年轻而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桥出血多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结论 CT检查增加了非经典型的桥脑出血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降低桥脑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高英;杨友松;罗永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 对我院1998~2006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6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并发双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并伴有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抗栓治疗成功,1例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变预后,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澳特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澳特斯,7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止咳合剂.结果 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咳嗽的临床症状改善快.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用澳特斯是有效的,临床使用安全,更适合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作者:郑红;罗兆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正畸牵引治疗上前牙龈下牙根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上前牙龈下牙根如何用正畸牵引方法使其保留下来.方法 上前牙龈下牙根经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顺根长轴方向用磷酸锌粘固一个长度应略等于现有根长1/2的末端带钩的不锈钢丝;在牙根两侧约2~4个健康牙齿唇颊面粘托槽,用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丝作唇弓,在唇弓上顺牙根长轴方向弯制牵引钩;用正畸弹力线固定连接两牵引钩,力量约70g,每2周更换一次弹力线,4~6周后牙根牵引至可行义齿修复的位置后改用金属丝固定,保持牵引效果,3个月后行桩冠修复.结果 41颗牙齿其中3颗失败,满意率达到90%以上.结论 上前牙的龈下牙根,无良好的方法直接进行义齿修复,以前往往直接拔除牙根.开展正畸矫治后,多数牙根可以保留,直接桩冠修复.

    作者:韩红娟;桂晓冰;周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呈缓慢发病(急性发病7例,缓慢发病15例),气胸症状体征不典型,入院时22例中5例误诊.病情较重,6例为交通型气胸,2例为张力型气胸,并发皮下气肿4例,纵膈气肿1例,9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经穿刺抽气或水封瓶闭式引流等治疗,2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结论 慢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应用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23例27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施行了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修整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3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3个月.20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其余3例术前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关节镜下用等离子刀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修整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远辉;张忠杰;徐扬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疗效.方法 16例行姑息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结果 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治疗后4周CEA、CA19-9有明显下降,腹部CT显示肿瘤大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综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向珂;汤礼军;田伏洲;何冠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卡波金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波金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符合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波金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60例,卡波金组采用卡波金(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治疗,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为3个疗程(以卡波金治疗5 d 1疗程计算,约2周时间).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卡波金组有效率为71.7%(其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高压氧组有效率为56.7%(其中显效20例,有效14倒,无效26例).经x2检验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x2=3.01,P>0.05).结论 卡波金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辅助措施,同传统的高压氧治疗一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吕海苓;王晋;覃萍;付尤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患者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共130例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建立静脉通道患者与同期120例应用seldinger法深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对比穿刺时间、局部损伤、出血及其他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留置针组耗时(1.58±1.23)min,导管组耗时(8.64±2.36)min.结论 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术是急诊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萍;王亮;欧平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女,49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0+年,包块进行性长大伴腹胀1+年,以腹部巨大包块(性质待定)入院.查体:下腹部膨隆,腹壁无静脉曲张,可扪及一大小约25cm×15cm×20cm包块,边界清楚,轻微活动,质中硬,无触痛,包块表面未闻及肠鸣和血管搏动.右肾区叩痛,左肾区无叩痛.尿常规:未见异常.

    作者:黄华松;李杨健;王华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未接受任何放疗的32例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1~3次89Sr内照射治疗,剂量111~148MBq(3~4 mci),一次性静脉注射.结果 89Sr内照射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缓解率81.25%,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89Sr内照射治疗骨转移所致中重度疼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宗万;陈艳才;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