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罗朝志
卵巢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而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即PAC方案)是卵巢上皮癌化疗的经典方案,传统的用药途径是经腹腔和/或静脉.在不增加疗程用药剂量情况下,对各种途径化疗药剂量进行重新分配,加用动脉灌注化疗,形成全身加腹腔加动脉三路化疗,用此方案对3例初次无法手术或估计难以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先期化疗一疗程后再手术,临床证实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开展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法按照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1],我院从2001~200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选择有手术指针的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CASI).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生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PTCA及CAS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安全、微创、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在中型医院也可以安全开展.
作者:邓小健;文书银;巫奇;刘林;周有根;周方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UNEL技术检测的vMIP-Ⅱ对SIV感染的猴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是否与其引起的感染淋巴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有关.方法取3个剂量组的vMIP-Ⅱ注射治疗后的SIV感染模型的淋巴组织标本,用TUNEL法检测每个剂量组动物模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vMIP-Ⅱ治疗的3个剂量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组间相比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个剂量组的vMIP-Ⅱ对SIV感染后的猴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无影响,但药物剂量与细胞凋亡率却呈负相关.
作者:刘宏艳;孙晗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细胞周期是受增殖基因及抗增殖基因双重调节的,这两种基因表达失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起初,人们认为许多恶性肿瘤是由于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所致,但是近研究表明抑癌基因功能的缺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途径.TOB/BTG家族具有抗增殖活性,它们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因此,对于TOB家族作为侯选抑癌基因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TOB基因家族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保护剂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葛根素组90%,对照组65%,差异显著.结论用葛根素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宋春江;李秋茹;钟晓闵;龙秀英;王思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卤米松(0.05卤美他松)乳膏是强效外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其有效成分与瑞士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适确得霜相同.我们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在门诊病人中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并将恩肤霜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了两种药物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宗明;陈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讨老年哮喘的临床症状,严重度分级,肺功能改变与青壮年哮喘的异同和治疗特点.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老年哮喘患者和69例青壮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呼吸困难、哮鸣音较青壮年组明显,中重度患者较多达73.3%,FEV1、MMEF、V25、V50、PEF较低,RV/TLC、Raw较高.晚发性哮喘(≥60岁)发病的患者的通气功能如FEV1%(68.9±20.8)、FEV1/FVC(55.7±16.91)较60岁以前发病者高(P<0.05).所有患者正规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者少.结论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较青年组差,晚发性哮喘患者对肺通气功能影响较小.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现状不理想.提示今后应加强老年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徐治波;陈锋;王晓霞;高蜀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条件下,提高疗效,增加耐受,减少毒性已经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键.本文通过时间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照,观察两种方法治疗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时间治疗组两组,通过EPI(依托泊苷、顺铂、异环磷酰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上午8时开始治疗,而时间治疗组在晚上8时开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时间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时间治疗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NSCL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光明;胡欣;文世民;任大成;潘荣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管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24例胆管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再生结石)是胆管再手术主要的原因.再手术后死亡4例,92例获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零3个月.除5例仍有复发性反流性胆管炎,3例有结石复发,4例有肿瘤复发转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的胆管再手术约占1/3.处理时应遵循清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治疗原则.胆管再手术重在预防.
作者:杨培;罗华;王东;赵波;杨家印;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59岁.体重39kg,身高151cm,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术前心、肺、肝功能均正常,ASA:Ⅰ级.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进行手术室HR 112次/min,BP 138/85mmHg,SpO2 97%,面罩吸氧可达100%.建立静脉通道后,予力月西6mg,芬太尼0.15mg,卡肌宁35mg,异丙酚40mg快速诱导,插入7# Univent气管导管.左侧支气管阻断完全,右单肺通气良好.
作者:张科;罗朝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两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肝包膜下嵌入法制作裸露人肝癌转移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接种阳性率、肿块大小、生长速度、肝邻近脏器浸润转移情况.结果接种后2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嵌插法接种阳性率分别为85%、90%(P>0.05),肿块大小分别为(2.00±1.90)mm、(8.11±2.70)mm(P<0.05),肺转移率100%,前者生长速度慢于后者.结论两种裸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均为理想,直接注射法简便、易行,但瘤块嵌插法肿瘤生长速度较快.
作者:李敬东;李波;郑本波;魏永刚;魏大鹏;白绍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1999年1月至2003年9月的4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统计调查,查阅病历,记录服药种类,剂量、用药途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有无家庭个人药物过敏史,有无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延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KD 40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52.5%.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报告如下.
作者:郭宝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口腔科自1999年8月起,对56例后牙冠折的病例采用螺纹根管桩根管内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再配合全冠修复[1],随访1~3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中较常见,现将我院近3年来开展的Link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以下简称Link钢板)固定方法下6年来开展的DHS、Camma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江;龙开明;张茂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76年4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9例.结果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反复上腹痛或右上腹痛29例,黄疸10例,右上腹包块10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占31%.入院诊断胆囊癌伴胆囊炎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27.6%,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化脓性胆囊炎1例,胰头癌1例,胰头癌并胆总管、胆囊结石1例,B超检查16例,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单纯胆总管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1例,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胆囊癌根治术2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前确诊率低,长期以来手术切除率低.要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对存在有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应B超随访,B超可列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结合CT、MRI、内镜超声、腹腔镜可显著提高胆囊癌的确诊率,腹腔镜既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治疗.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作者:彭秋生;姚欣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和新世纪重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已使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1].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下面就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我所的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樊嘉;黄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后胆道球囊扩张术的作用.方法对10例胆管横断伤患者进行球囊扩张与胆肠吻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未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查用采用先扩张后吻合的方式,而已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则直接进行球囊扩张.结果4例患者行先支撑后吻合,支撑天数为30~42d,平均36d;支撑前损伤胆管直径平均为5.6mm;行胆肠吻合时损伤胆管的直径为9~12mm,平均10.6mm.6例先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现吻合口狭窄,遂进行吻合口支撑,支撑时间平均为7.8个月;支撑前胆肠吻合口直径平均为3.3mm;支撑后吻合口直径平均为9.8mm.结论胆管损伤后行胆道球囊扩张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损伤部位以上的胆管直径达到10mm以上,方便吻合;同时能引流胆管,减轻了梗阻性黄疸;对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可直接进行狭窄吻合口的球囊支撑,能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雨;田伏洲;蔡忠红;刘湘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4年收治的胰管结石28例,均为手术治疗.结果胰管结石多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术前B型超声、ERCP、CT等都可成功诊断,其中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ERCP可清晰显露胰管结石,对本病诊断有特殊临床意义,行空肠Roux-en-Y吻合术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其中胰头癌3例.行胰体尾切除远端胰腺空肠吻合术3例.加做胰腺囊肿穿刺针吸术3例,效果良好.结论B型超声为诊断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法,首选术式为胰管切开取石肠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作者:郭伟昌;林琦远;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治疗的鼻咽癌5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R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MRP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8.63%(35/51).其中,MRP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73.81%,31/42)高于Ⅰ、Ⅱ期(44.44%,4/9),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因素检验为x2=1.761,多因素检验为x2=0.097,P>0.05),在T3~4期中阳性表达率(83.33%,20/24)高于T1-2(55.56%,15/27),经单因素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54,P<0.05),多因素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2.540,P>0.05),N2~3期中阳性表达率(69.23%,18/26)高于N0~1(68.00%,17/25),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因素检验为x2=0.009,多因素检验为x2=0.560,P>0.05).结论鼻咽癌中MRP呈高表达,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经单因素分析其表达仅与T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与N分期、临床分期、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无关.多因素分析MRP表达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作者:吴敬波;张建文;范娟;唐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