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姜华
闭合性睾丸损伤是指阴囊部外伤后,阴囊皮肤无破裂而睾丸损伤者.由于阴囊的保护及睾丸的游动性较大,加之睾丸表面被覆有坚韧的白膜,一般外伤性睾丸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大量报道[1].在闭合性睾丸损伤中,由于鞘膜腔和阴囊壁的出血,形成广泛血肿,加上局部淋巴血液循环障碍,阴囊肿胀通常较为严重,故要作出正确无误的诊断并不容易.如外伤后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睾丸萎缩,还可因睾丸破裂后精细胞外溢,血睾屏障碍破坏,精子抗原暴露在体液中,形成抗体,由循环进入睾丸,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影响生育功能.睾丸损伤也曾一度认为是睾丸肿瘤的主要原因[2].因此,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处理闭合性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志海;魏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探讨其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与保护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Ⅲ级择期全麻非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Ⅰ组予以倍他乐克40μg/kg,Ⅱ组予以生理盐水2ml,采用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h(T6),术毕(T7)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PP(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及使用麻黄素、阿托品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0比较,Ⅰ组T1~T7SBP、DBP、MAP、HR、RPP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T1~T5时SBP、DBP、MAP、HR、RPP显著升高(P<0.05),T5~T7趋于平稳.与Ⅱ组比较,Ⅰ组在T1~T7各时点SBP、DBP、MAP、HR、RPP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使用麻黄素、阿托品的例数无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易于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能够安全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
作者:范丹;温开兰;谢先丰;兰志勋;齐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14岁,因发现右手掌皮下包块5+年入院.5+年前,患者在右手掌中部扪及1cm × 1cm大小质硬包块,无疼痛,在当地手术切除(不详),3+年前,患者外伤后于原包块处再发包块,生长迅速,感瘙痒,无疼痛,自行抓破后不愈合.
作者:高欣凤;岑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寻GSP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指导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依据相关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的管理模式.结果部分受温度影响较大的药品在运输中防护措施欠佳、不能及时建立客户服务档案、药品广告的科学性、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是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结论医院如果可以借鉴GSP部分规定,指导药品的质量管理,就能进一步管理好药品质量.
作者:刘应合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全麻和区域麻醉均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不同的手术中应用,显示各自的明显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现在在许多医院提倡二者联合应用以彼此取长补短.对患者和外科手术,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完成的开胸手术20例进行了围术期循环、术毕苏醒时间和血糖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夏炳春;杨玉华;郭德琼;罗晓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发生儿童脂肪肝的情况也日渐增多.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底2年间遇到的28例16岁以下儿童脂肪肝病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明;赵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为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临床特征为癫痫、智力低下、皮肤色素脱失斑和面部血管纤维.为探索脑电图(EEG)、脑CT在结节性硬化症诊断上的意义,现将临床诊断为TS的18例患儿的两项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临终关怀是人口与文化变迁的产物,全人类都希望垂死前免于肉体的痛苦及心理恐惧,有尊严的死亡.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床关怀的护理运动.1988年上海首创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的实践和发展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都息息相关.
作者:杨慧;王琳;程予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P)术后早期使用盆底肌电刺激对早期逼尿肌不稳定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于手术当日起,盆底肌治疗组(20例)使用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药物治疗组(19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至拔除尿管后4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两治疗组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液清亮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两治疗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对于预防和治疗TUEVP术后早期膀胱痉挛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拔管早期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作者:虎华静;吴建军;庞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莫沙比利对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45例行机械通气的ICU住院病人随机分入莫沙比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肠内营养制剂,观察胃残留量(GRV)、肠鸣、腹胀、腹泻情况.结果莫沙比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残留量(GRV)明显减少,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腹胀发生率降低.结论莫沙比利可以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胃肠动力.
作者:邓丽静;唐飞舸;康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来DCM患者住院资料,诊断标准按照1996年WHO/ISFC工作组报告的诊断标准.并对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诊治文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近年DCM的临床特点及新认识.
作者:游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58岁.2003年2月患者偶然发现右侧颈部2cm×3cm大小肿块,可活动,无压痛,彩超检查提示:该肿块下面有一1cm×1cm大小的肿块.患者当时无涕血、头痛、潮热,盗汗等,自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未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冯岗;李慧;李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把98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成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和消炎痛、谷维素、颅痛定对照组.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简便可靠.
作者:王宾;简伟翔;王伟民;汪兆虎;罗贤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相当部分病人死于突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这部分病人如果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尽快采取电击去颤等复苏处理措施则能完全挽救生命.
作者:左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粗糙度对核桩冠桩固位力的影响.方法标准尺寸的有机玻璃模拟上中切牙牙根试件27个,其桩道聚合度均为3.93°,制备铸造桩核后分3组分别进行不喷砂、喷细砂、喷粗砂处理.不喷砂桩道-桩核的光洁度为△9-8,喷细砂的光洁度为△8-7,喷粗砂的光洁度为△7-6.用75%酒精清洗后磷酸锌粘固剂粘固,进行拉伸试验测得固位力.用铸造圆片测试平面粘接力,换算出单位面积粘接力,计算出桩固位力中机械嵌合力大小以及粘接力的大小和所占比例.并对固住力、单位面积固位力、粘接力对粗糙度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桩固位力和粘接力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大,统计分析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牙体进行喷砂处理,可在其表面形成细微凹陷,加大了表面粗糙度,增加了粘接面积,使粘合强度得以提升,提高固位力.
作者:彭燕;陈新民;徐莉亚;周懿;马砚南;杨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咳嗽伴活动后气紧6个月,加重15d入院.体检:不能平卧,只能右侧卧位卧床休息,行走时气急明显.CT示气管近气管分叉处2.0cm×2.5cm肿瘤.纤支镜检查:距声门5cm处气管肿瘤,占气管4/5,喉狭窄,气管狭窄,狭窄处约2cm(10年前喉部外伤在某医院做喉成型术、气管切开术);SpO2 90%,其余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邓继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方法(iANIH)的血液稀释效果、节血作用及安全性,并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比较.方法30例年龄18~60岁,ASA Ⅰ~Ⅱ级行肝脏、脊柱等估计失血量>1000ml手术病人,随机分为iANIH组(Ⅰ组),AHH组(Ⅱ组).均采用全麻,诱导开始后快速补充15ml/kg贺斯加10ml/kg乳酸林格液.Ⅰ组患者诱导前按(所需扩容率-20%)×体重×70ml采血,采血时暂不扩容.采血后以等量贺斯补充血容量.手术结束前或Hct<23%时回输.两组在扩容时均以吸入异氟醚和硝酸甘油扩血管,并在手术开始后行控制性降压.监测病人MAP、HR、CVP及麻醉前、血液稀释后、术毕各时点Hct变化.结果两组血液稀释后CVP都明显增加,但均在安全范围;AHH组达轻度血液稀释,Hct 31.9%;iANIH达到中度血液稀释,Hct 27.4%.术后4hiANIH组Hct 33.5%明显高于AHH组31.3%.结论iANIH联合控制性降压操作简便,能在容量负荷比较安全的范围内达到理想的稀释效果.较AHH稀释效率高,节血效果好.
作者:曹蓉;姜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1].以往治疗通常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作引流管引流,经常由于引流管的堵塞,而不得不中断引流治疗.我们于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对84例SAH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管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总结了对该改良腰池引流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李丹;郭予大;李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470例老年病人在麻醉手术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7月在我院进行过手术,年龄在60岁以上的470例老年病人的麻醉手术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和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32例病人在麻醉手术中发生低血压.其中硬膜外麻醉组显著高于全麻组和腰麻组(P<0.01),手术时间1h以上组显著高于手术时间1h以内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在麻醉手术期间易发生低血压,尤其是在硬膜外麻醉时和长时间手术时.
作者:唐显玲;刘玉林;郑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