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铮;刘东兴;张拓红
目的 对某院医疗纠纷素例进行分析,了解医疗纠纷发生现状,明晰医疗纠纷的发生规律,为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该院2005年~2010年的109例已赔付医疗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自2007年实行医疗风险预警和医疗纠纷干预体系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数和发生率都呈下降趋势,医疗纠纷赔款数逐年下降;农村来源、初高中文化程度、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医疗纠纷的高危人群;外科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学科;协商是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前3位主要原因依次是业务水平不足、并发症和医疗意外、职业道德缺失.结论加强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建设,可以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倪俊学;张步振;朱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依据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进行管理,观察临床路径在确保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使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2组间住院天数、总赍用、药占比、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间住院天数、总费用、药占比等有明显差异,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路径可强化中药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占比和住院天数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控制的良好工具.
作者:袁州;唐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对杀伤医务人员恶性事件的分析,从医院、社会、患者3个层面探讨有效对策,提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及患者风险共担意识等防范对策.
作者:顾跃静;杜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对某院41例高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和管理.结果 避免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41例高龄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1.3天,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5.76天.结论对高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采取个体化风险管理措施,能够确保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安全.
作者:苏承芬;洪新;蔺武军;毕玉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10年12月份住院患者危急值回报及临床医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生危急值138例次,检验科回报135例次,回报率98%;有124例次的危急值在当天或次日即得到治疗或纠正,占总数的90%.结论现有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应通过改进回报方式、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回报的时效性.
作者:徐茂云;魏巍;步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分析英国国家质量平台,提出从有效性、满意度和安全性3个纬度出发建立质量指标体系.认为质量指标的选取与临床指南提供的质量标准以及对应的临床证据和经济证据直接相关,并进一步探讨了质量指标转化为数据结果的合理方式,为构建医疗机构质量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郎婧婧;赵颖旭;张智国;于丽华;江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情境(Vignette)技术是社会科学调查中能较好地对人群观点、态度和行为进行客观测量和比较的—种方法.介绍了情境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其在卫生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研究为例,具体介绍了情境技术设计的方式、结构和特点.
作者:谢铮;刘东兴;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解决ICD - 10疾病分类中先天畸形未收录的疾病名称和临床诊断无对应编码的问题.方法汇总天津市儿童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诊治的所有先天畸形疾病诊断和临床需求1 043条,按照ICD - 10疾病分类思想、分类原则和编码查找方法,应用扩展码编码具体操作程序确定对应编码.结果研究解决的编码分为3种:可确定编码、新增扩展码、补充扩展码,建立了先天畸形疾病编码和扩展编码字典库.结论完善先天畸形疾病分类中医学信息代码的规范模式,可减少误码率,规范临床诊断,有利于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李丽静;韩晶;索冠伟;米丽艳;赖德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运用奶酪原理对“误输过期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疏于管理、未认真查对和侥幸心理是医疗安全的大忌;恪守规章制度是减少失误和差错、促进医疗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全虹;杜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在甘肃省卫XI项目县如何推行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以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卫XI项目活动的更好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研究了皋兰县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在项目县推行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对评价指标实行编码化管理,对于后评价结果的规范化输出和进行不同评价主体间的结果比对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宣辰;杨敬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介绍了如何以PDCA循环为基本理论指导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如何通过该理论保障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提出应发挥科主任的督促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是临床路径有效实施的保证.
作者:赵红梅;赵越;张海澄;黎晓新;王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供方视角评价到需方(病人)视角评价的转变,已成为国际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此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现状,提出病人视角评价已成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龚言红;梁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课题组根据“基于顾客需求、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的医院后勤信息模型”构架,运用软件工程理论,调查顾客需求、分析过程要素及联系,设计并开发了某院后勤报修服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实现了设计目标,提高了后勤报修服务管理的水平.
作者:钱磊;施鹏;阴忆青;汪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患者因素对医疗纠纷处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案例调查工具(Vignette问卷),对北京市5家医院的500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的年龄、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及职业因素与其事发之初的解决范围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医院纠纷负责人的选择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职业因素与其期望的医院回复时间具有相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与其期望的赔偿金额具有相关性.结论当事件责任主要在医院时,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和职业的患者在选择事件解决范围时存在差异,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患者期望医院答复时间存在差异;当事件责任主要在患者时,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期待的赔偿金额存在差异.
作者:刘东兴;闫镝;陈义恿;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变异因素.结果 120例脑梗死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负变异,变异率28.33%.其中,11.76%( 4/34)的变异与医院系统有关;20.58% (7/34)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64.70% (22/34)的变异与病人相关;2.84%(1/34)是病人退出.结论 变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曹艳佩;方堃;杨晓莉;马昕;汪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烤瓷修复体合格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烤瓷修复体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9.5%提高到活动后的99%.结论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烤瓷修复体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提高科室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史作慧;樊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公立医院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的新办法,将ISO9001 - 2008质量管理标准应用于公立医院党风廉政“三化”建设中,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分清责任,各负其职;突出重点,查找风险等做法,提高了党风廉政工作水平.
作者:姚健;何启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路径管理是我国现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简要阐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并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临床路径的成效,为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戴冰冰;孙梅;孙喜琢;王丽;刘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支付制度改革在当前卫生系统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卫生改革是多目标的,其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靠支付方式转变很难实现多目标改革的预期结果.应因势利导、多管齐下,将一些基础条件逐步调整到某种支付方式适宜的条件下,支付方式才能通过激励机制发挥影响供方行为的作用.质量是卫生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第四代支付方式按绩效付费之前的其他支付方式对于质量改善并没有正向的直接激励作用,因此,在进行支付制度改革时必须考虑质量因素,根据不同支付方式的激励机制,辅以相应质量控制、监洲与评估等多种配套措施,合理引导供方行为.
作者:江芹;张振忠;JohnLangenbrunner;赵颖旭;于丽华;郎婧婧;张智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患者在遭遇医疗纠纷时的应对行为,并探讨院方的处理策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案例调查工具(Vignette问卷),对北京市5家医院的5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多选择向医院投诉解决,并希望得到尽快回复.在医疗纠纷中,医院“承担部分责任”的回复令患者满意;当责任主要在医院时,患者更倾向于向法院投诉寻求解决;2个场景中选择“找家人朋友来医院讨公道”的比例不足5%,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医院回复的原因在于医院做出的解释合理且态度诚恳.肿瘤误诊案例中,患者期望的赔偿金额高于病人摔倒骨折案例.结论 医院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对患者应对医疗纠纷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患者期望的赔偿金额与患者遭遇的严重程度和医院责任的比例有关.
作者:刘东兴;谢铮;陈义恿;闫镝;郜凯华;李楠;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