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戴晓娜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轻医务人员、医技和后勤人员健康状况较差,主任医师及职能科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小于25岁年龄组一般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躯体疼痛是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首要因素;精神健康是影响后勤人员及主治医师健康的因素;精力及情感职能是影响医技人员健康的因素.结论 应针对医务人员健康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而提升医疗质量.
作者:张琛;肖要来;周雪媛;吕传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的发展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新医改背景下,改善医患紧张关系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就新医改背景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出加强政府财政投资,加强科普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
作者:张永;李万立;章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深入分析影响病案首页质量的因素,寻找提升病案首页质量的办法.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整合已有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信息、智能化控制和人性化操作的实践应用,提升病案质量.结果 病案首页信息正确率从81.2%提升至96.2%.结论 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提升病案首页质量.
作者:刘婷;唐其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构建社区医院门诊药房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调剂岗位要求和质量标准.针对执行标准过程中不达标问题提出标化工作量和质量考核、延处方用药智能化管理等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社区医院门诊药房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储继志;杨耀芳;魏新萍;金蕾;陈家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体系建立、体系运行、体系认证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ISO9001认证的主要做法,并对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统一管理、统筹资源、同步评审、共同完善、弱化记录等建议,确保了体系有效运转,同时,为疾控机构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胡培;李玉洁;王瑾;冯琳;尹洁;岂畏;李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方法 成立FMEA小组,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并针对性改进.结果 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RPN值大于8的失效模式均得以改善.结论 FMEA的应用,降低了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保障了患者检查治疗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何红梅;赖福英;黄丽;张静智;汤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超长住院病例现状,为有效预防或控制超长住院日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中获取住院日≥30天的病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分析.结果 超长住院患者占出院总人数的2.9%,使全院平均住院日延长了1.36天;超长住院天数以“30天~44天”多,占68.94%;城镇职工医保、全自费和新农合的付费方式占比大;81.20%的超长住院病例伴随有其他疾病;38.97%的超长住院病例术前住院天数大于或等于10天;疾病构成排名前5位的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以及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结论 应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质控标准和诊疗流程,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关注医疗负性指标,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逐步推行日间手术;建立医疗联合体,落实双向转诊.
作者:明星辰;方孝梅;罗勤;付萍;邓琼;吴平勇;杨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品管圈纳入质量管理活动,成为一线员工落实标准的“抓手”.共开展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营养、政工、医保、后勤、影视等专业品管圈400余个,覆盖员工2 400余名,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品管圈活动成果被纳入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高岩;鲍玉荣;张莉彩;赵庆华;冯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第5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评审标准》要求,要针对质量监控指标的选取、质量信息的传达、数据验证的设定,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优化质量监控指标体系,重视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质量管理办公室在指标选择、协调、整合过程中发挥了督导作用,有效地推动了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项目的执行,提升了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作者:田苗;戴晓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建立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从临床输血准入原则、依据、标准、程序、评审、许可、供血、输血、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准入制度,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予以准入许可.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输血科建设、临床用血、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探索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体系.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有效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临床输血需求和安全,促进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整体提升.
作者:郑拉让;张博宏;张海林;李凌;马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重视品管文化培养、品管运用强调问题导向两方面,阐述了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达到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等目的.品管圈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庆华;周颖;高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建立科室考评小组-站考评组-站考评委员会三级考评组织并明确职责,从日常考评、年终考评两部分进行综合目标考评.将各科室考评结果与科室绩效分配、中层干部任期评价、年内评选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以及聘期内职称晋升等相结合,提高了科室、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效力,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志涛;丁慧;方瑞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一院多区”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如何应对多院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寻求优的管理模式,使之取得佳的成效是医院管理者必须研究和破解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各地一院多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探索一院多区管理的有效模式,提出了加强多院区医院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敏;张振建;许景东;胡必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举措,以减少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检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对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从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路径图可以看出,晋升机会、转正机会、薪酬、社会支持、工作压力、领导方式应作为影响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论 本研究有助于保证临床一线工作质量稳定,并为医院员工离职因素分析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姚瑶;丁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市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等4种常见慢性病的住院情况,以此了解慢性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2年2013年某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的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各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人数、30天再住院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 12年间,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比例均上升(P<0.001),其中冠心病的住院比例上升显著,平均每年提高0.18个百分点.4种慢性病的住院天数都呈逐年显著递减(P<0.001).与之相反的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显著逐年上升(P<0.001).高血压患者30天再住院率平均每年增长0.25个百分点(P<0.05),其他三种疾病30天再住院率增长较缓慢.结论 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比例、住院天数及费用、30天再住院率等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慢性病管理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洪;王妮;刘文艳;刘红蕾;陈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分析国内医疗机构患儿管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患儿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有效缓解了门急诊患儿流量压力,提高了医疗环节质量,增强了患儿安全防护,方便了患儿家属探视.同时,研究讨论了有效距离及成本因素的难题,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史森中;黄昊;姬晓波;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医技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创建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有效提高医技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满意度等.对医技品管圈开展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微力圈、闪电圈、同心圈3个案例介绍了其开展实效.指出在医技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选定合适的主题十分重要,应科学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注重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潜力等.
作者:马薇;叶丽艳;马艳宁;叶坤;张有江;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及应用现状着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出多种方案并确定佳方案”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价值系数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功能重要性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的计算过程以及方案的终选择.同时,总结了在应用价值工程过程中应注意的3个要点.
作者:李明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在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及成效.方法 科室积极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并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分别提高6.50%和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吴小花;姜保周;陈转红;张玉莲;曹钏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冠脉介入资质管理、日常质量监控、风险防范、不良事件处置及纳入科室考核等5个方面,建立了冠脉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其应用使心内科介入医师数量增加,资质分布趋于合理,介入治疗数量增加,医师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赔付降低.应用质量控制体系,可降低医疗风险,助力学科发展.
作者:刘志勇;丛洪良;刘寅;郭栩冶;张钰;王冬;王茜;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