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丁娜
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建立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从临床输血准入原则、依据、标准、程序、评审、许可、供血、输血、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准入制度,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予以准入许可.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输血科建设、临床用血、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探索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体系.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有效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临床输血需求和安全,促进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整体提升.
作者:郑拉让;张博宏;张海林;李凌;马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方法 成立FMEA小组,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并针对性改进.结果 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RPN值大于8的失效模式均得以改善.结论 FMEA的应用,降低了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保障了患者检查治疗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何红梅;赖福英;黄丽;张静智;汤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开展培训、组织实施、成果汇报、建立标准、持续推进5方面,介绍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护理品管圈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形成了护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主题选定与标准化成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效果,全员培训与辅导监管可以助推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
作者:王玉玲;皮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医技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创建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有效提高医技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满意度等.对医技品管圈开展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微力圈、闪电圈、同心圈3个案例介绍了其开展实效.指出在医技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选定合适的主题十分重要,应科学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注重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潜力等.
作者:马薇;叶丽艳;马艳宁;叶坤;张有江;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医生管理、医患关系、医院精细化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举措.启示我国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管力度,开展社区居民就医满意度和幸福度评价,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发挥社会管理作用,建立医疗服务机构互动机制.
作者:孙佳;夏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轻医务人员、医技和后勤人员健康状况较差,主任医师及职能科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小于25岁年龄组一般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躯体疼痛是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首要因素;精神健康是影响后勤人员及主治医师健康的因素;精力及情感职能是影响医技人员健康的因素.结论 应针对医务人员健康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而提升医疗质量.
作者:张琛;肖要来;周雪媛;吕传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制定和维护日间手术病历模板,加强日间手术病历书写培训,建立日间手术病历监控平台,多渠道反馈质控信息,多措并举,促进病历质量提升.同时,在工作中应及时发现日间手术病历质控中存在问题,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好日间手术病历质量关,为日间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安书杰;刘维;王宏斌;张珊红;王东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举措,以减少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检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对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从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路径图可以看出,晋升机会、转正机会、薪酬、社会支持、工作压力、领导方式应作为影响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论 本研究有助于保证临床一线工作质量稳定,并为医院员工离职因素分析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姚瑶;丁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的发展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新医改背景下,改善医患紧张关系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就新医改背景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出加强政府财政投资,加强科普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
作者:张永;李万立;章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深入分析影响病案首页质量的因素,寻找提升病案首页质量的办法.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整合已有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信息、智能化控制和人性化操作的实践应用,提升病案质量.结果 病案首页信息正确率从81.2%提升至96.2%.结论 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提升病案首页质量.
作者:刘婷;唐其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一院多区”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如何应对多院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寻求优的管理模式,使之取得佳的成效是医院管理者必须研究和破解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各地一院多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探索一院多区管理的有效模式,提出了加强多院区医院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敏;张振建;许景东;胡必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品管圈是寻求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工具.从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3方面搭建了品管圈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品管圈活动,为其他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作者:冯丹;何史林;高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计划采购、代销、台账、入出库、成本、库房、计价收费等环节,实施医院卫生材料精细化管理,既管物又管账,降低了消耗,促进了医院经济运营健康发展.
作者:彭玉春;范翠国;彭韵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赫尔曼纪念医疗中心是得克萨斯州东南部大的非营利性卫生系统,旭格兰德赫尔曼纪念医院(Memorial Hermann Sugar Land Hospital)是赫尔曼纪念医疗中心在旭格兰德的一个分部,有床位149张,可实施急性病全面治疗和护理.医院地处得克萨斯州旭格兰德市,医疗护理服务覆盖休斯顿西南部福特德堡县的近70万居民,还是旭格兰德地区20多家地方性医疗中心的支持基地.旭格兰德赫尔曼纪念医院有641名员工,年收入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
作者:张志惠;王为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诊断与ICD分类脱节影响医院疾病编码及临床医师填写首页的准确性.医师在参考ICD-10填写病案首页出院诊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出院诊断与病案内容不符、遗漏次要诊断等.提出应建立标准的临床字典录入库,构建培训制度及病案摘录研究制度,以提高编码准确性,助力于DRGs的推广实施.
作者:许剑峰;崔丽英;朱焱华;周岩;孙明;王文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成立感动圈,以“降低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为主题,通过现场查检、原因分析、真因验证等确定真因,从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机制,细化完善操作流程,开展专项操作培训,督查操作规范执行情况4个方面实施改善措施.使中心导管相关操作不规范操作率由26.7%降至8.3%,千日感染率由4.45‰降至1.31‰,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赵会杰;韩叙;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霞;应波;黄莹;张文婷;刘芳;王硕;鲍月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质控员和住院总幸福感状况.方法 对98例相关人员发放调查表,对62份有效问卷进行量表信度、效度等分析,并通过统计方法分析质控员和住院总的幸福感维度.结果 质控员和住院总总体幸福感得分均数为6.0,属于有些幸福.不同性别、身份和婚姻状况在幸福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3),工作压力大的医师生活满意度低于一般医师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P=0.009),未来工作目标不明确的医师幸福感低于未来工作目标一般或明确的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应降低医师工作压力,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健全的医师培养和晋升渠道,引导质控员和住院总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进而提升其幸福感.
作者:陈莉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研究等方法,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指标监测组织,加强数据管理,开展持续改进,实现了临床输血全过程质量监管与评价,促进了临床输血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达到了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作者:周军;陈琪;姚文娟;王桢;高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以“提高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和QCC活动要求,把握现状,分析原因,查找真因,共拟定5个对策,整合为3个对策群组后实施,使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从47.5%提高至82.05%,有效地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锦;关凤华;李淑媛;田勇刚;盖鑫;张建;张莉;李亚红;陈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患者无效住院日影响因素,降低无效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提高三级综合医院服务效率和质量.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三级综合患者无效住院日影响因素指标集,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患者无效住院日影响指标体系.结果 参与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平均为0.868 3,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终得出21个三级综合医院患者无效住院日影响因素,其中医方11个、患方6个、社会方面4个.结论 将患者无效住院日影响因素分为医方、患方、社会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应对策略,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患者住院经济负担.
作者:魏威;李刚;吴姝德;陶红兵;孙熹;周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