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春;范翠国;彭韵志
品管圈是寻求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工具.从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3方面搭建了品管圈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品管圈活动,为其他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作者:冯丹;何史林;高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开展培训、组织实施、成果汇报、建立标准、持续推进5方面,介绍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护理品管圈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形成了护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主题选定与标准化成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效果,全员培训与辅导监管可以助推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
作者:王玉玲;皮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诊断与ICD分类脱节影响医院疾病编码及临床医师填写首页的准确性.医师在参考ICD-10填写病案首页出院诊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出院诊断与病案内容不符、遗漏次要诊断等.提出应建立标准的临床字典录入库,构建培训制度及病案摘录研究制度,以提高编码准确性,助力于DRGs的推广实施.
作者:许剑峰;崔丽英;朱焱华;周岩;孙明;王文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制定和维护日间手术病历模板,加强日间手术病历书写培训,建立日间手术病历监控平台,多渠道反馈质控信息,多措并举,促进病历质量提升.同时,在工作中应及时发现日间手术病历质控中存在问题,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好日间手术病历质量关,为日间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安书杰;刘维;王宏斌;张珊红;王东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汇总某疾控中心实验室2008年-2014年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共计71项)的要素、部门、性质等分布情况,分析产生原因,明确关键控制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作者:张晓军;卢笛;魏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超长住院病例现状,为有效预防或控制超长住院日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中获取住院日≥30天的病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分析.结果 超长住院患者占出院总人数的2.9%,使全院平均住院日延长了1.36天;超长住院天数以“30天~44天”多,占68.94%;城镇职工医保、全自费和新农合的付费方式占比大;81.20%的超长住院病例伴随有其他疾病;38.97%的超长住院病例术前住院天数大于或等于10天;疾病构成排名前5位的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以及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结论 应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质控标准和诊疗流程,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关注医疗负性指标,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逐步推行日间手术;建立医疗联合体,落实双向转诊.
作者:明星辰;方孝梅;罗勤;付萍;邓琼;吴平勇;杨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医生管理、医患关系、医院精细化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举措.启示我国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管力度,开展社区居民就医满意度和幸福度评价,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发挥社会管理作用,建立医疗服务机构互动机制.
作者:孙佳;夏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建立科室考评小组-站考评组-站考评委员会三级考评组织并明确职责,从日常考评、年终考评两部分进行综合目标考评.将各科室考评结果与科室绩效分配、中层干部任期评价、年内评选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以及聘期内职称晋升等相结合,提高了科室、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效力,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志涛;丁慧;方瑞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深入分析影响病案首页质量的因素,寻找提升病案首页质量的办法.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整合已有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信息、智能化控制和人性化操作的实践应用,提升病案质量.结果 病案首页信息正确率从81.2%提升至96.2%.结论 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提升病案首页质量.
作者:刘婷;唐其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重视品管文化培养、品管运用强调问题导向两方面,阐述了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达到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等目的.品管圈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庆华;周颖;高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市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等4种常见慢性病的住院情况,以此了解慢性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2年2013年某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的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各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人数、30天再住院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 12年间,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比例均上升(P<0.001),其中冠心病的住院比例上升显著,平均每年提高0.18个百分点.4种慢性病的住院天数都呈逐年显著递减(P<0.001).与之相反的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显著逐年上升(P<0.001).高血压患者30天再住院率平均每年增长0.25个百分点(P<0.05),其他三种疾病30天再住院率增长较缓慢.结论 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4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比例、住院天数及费用、30天再住院率等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慢性病管理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洪;王妮;刘文艳;刘红蕾;陈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以“提高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和QCC活动要求,把握现状,分析原因,查找真因,共拟定5个对策,整合为3个对策群组后实施,使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从47.5%提高至82.05%,有效地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锦;关凤华;李淑媛;田勇刚;盖鑫;张建;张莉;李亚红;陈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轻医务人员、医技和后勤人员健康状况较差,主任医师及职能科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小于25岁年龄组一般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躯体疼痛是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首要因素;精神健康是影响后勤人员及主治医师健康的因素;精力及情感职能是影响医技人员健康的因素.结论 应针对医务人员健康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而提升医疗质量.
作者:张琛;肖要来;周雪媛;吕传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林州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接诊的疾病类型,评估该地区三级医疗网络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常见病和多发病就诊问题.方法 收集林州市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中11所医疗机构2013年10月-2015年7月所接诊的疾病信息,进行回顾性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疾病分类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构成比(22.66%)高,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14.1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4.16%)、肿瘤(10.98%)和消化系统疾病(7.22%).各乡级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及接诊病种差异明显,其中姚村卫生院因独有的早期食管癌诊疗特色使肿瘤高居其疾病分类首位,其他乡镇卫生院则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要病种.各村级医疗机构整体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疾病.结论 林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间的主要接诊病种既有层次差异又有相互重叠之处;同级医疗机构接收疾病类型存在一定差距,但能满足林州市居民的基本就诊需求.
作者:赵瑞杰;冯昊;马山蕊;马箐;刘志才;李爱丽;于晓东;王五洲;宋运河;魏文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举措,以减少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检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对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从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路径图可以看出,晋升机会、转正机会、薪酬、社会支持、工作压力、领导方式应作为影响医院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论 本研究有助于保证临床一线工作质量稳定,并为医院员工离职因素分析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姚瑶;丁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一院多区”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如何应对多院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寻求优的管理模式,使之取得佳的成效是医院管理者必须研究和破解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各地一院多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探索一院多区管理的有效模式,提出了加强多院区医院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敏;张振建;许景东;胡必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建立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从临床输血准入原则、依据、标准、程序、评审、许可、供血、输血、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准入制度,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予以准入许可.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输血科建设、临床用血、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探索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体系.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有效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临床输血需求和安全,促进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整体提升.
作者:郑拉让;张博宏;张海林;李凌;马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医技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创建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有效提高医技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满意度等.对医技品管圈开展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微力圈、闪电圈、同心圈3个案例介绍了其开展实效.指出在医技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选定合适的主题十分重要,应科学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注重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潜力等.
作者:马薇;叶丽艳;马艳宁;叶坤;张有江;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品管圈纳入质量管理活动,成为一线员工落实标准的“抓手”.共开展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营养、政工、医保、后勤、影视等专业品管圈400余个,覆盖员工2 400余名,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品管圈活动成果被纳入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高岩;鲍玉荣;张莉彩;赵庆华;冯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在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及成效.方法 科室积极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并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分别提高6.50%和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吴小花;姜保周;陈转红;张玉莲;曹钏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