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圆孔未闭伴焦虑障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冯丹;项颖;刘永宏;陈绍华;何娟;吴建军;胡晓科;来海欧;邵琳;任盼;曾明礼;宋长江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 焦虑障碍, 脑梗死, 右向左分流
摘要: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伴焦虑障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的神经内科首次住院患者274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4组:第一组为焦虑障碍并PFO的患者(56例);第二组为无焦虑障碍有PFO的患者(36例);第三组为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48例);第四组为无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104例),分别记录四组患者初发型脑梗死例数及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4组脑梗死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除第二组与第三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第一组脑梗死发生率高,第二组与第三组次之,第四组低.结论 焦虑障碍合并PFO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率增多,其机制可能与长期焦虑障碍使PFO患者的右向左分流增加,致脑梗死发病机率增多有关,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眩晕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突发性耳聋、眩晕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纯音听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眩晕症状,降低纯音听阈.

    作者:雷杰;毕梦;杨飞;王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对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用对原发性癫痫患者疗效、安全性及对外周血TNF-α、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确诊为原发性癫痫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单独给药,观察组予以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给药.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脑电图结果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治疗后发作频次、自尊量表SES评价分数、外周血TNF-α、IL-2水平、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电图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及6个月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ES自尊评价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IL-10、IL-4、IL-23和IL-1β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原发性癫痫疗效确切,能更好地降低血TNF-α、IL-2水平,副作用较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梅;吴建平;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7年6月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CTD-ILD 278例患者资料,分为CTD-ILD组(233例)和CTD-ILD-PH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 CTD继发ILD的发病率为18.9%,CTD-ILD继发PH的发病率为16.2%;TD-ILD患者原发病患病率:SLE30%,RA35.2%,pSS18.9%,PM/DM6.9%,MCTD4.3%,SSc4.7%;CTD-ILD-PH原发病患病率:RA46.7%,pSS8.9%,PM/DM6.7%,MCTD6.7%,SSc6.7%;CTD-ILD-PH组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和皮肤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A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FVC% pred、D1CO% pred显著低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的发生率较CTD-ILD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CTD-ILD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皮肤硬化、ANA抗体阳性,需完善肺部CT/HRCT、心脏彩超等检查;肺部CT/HRCT提示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或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增大,需考虑继发PH,及时监测肺动脉压力,给予临床干预治疗;CTD-ILD患者肺功能提示FVC% pred、D1CO%pred显著下降,需警惕PH的发生.

    作者:冯艳;郭兆军;杨奕;陈宏山;李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强龙对脑出血后灶周MMP-9表达及其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甲强龙对脑出血后灶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仪建立稳定的SD大鼠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动物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组、甲强龙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甲强龙干预组于术后1小时及24小时后给予35mg/kg的甲强龙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第1、3、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及MMP-9蛋白表达;在术后第3天检测各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 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及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的OX-4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甲强龙干预组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少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的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能抑制大鼠脑出血后MMP-9的高表达且能减轻脑水肿和炎性反应,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毛珂;雷町;游潮;肖安琪;郑松平;陈锐奇;任艳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特征与脑血管储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与脑血管储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设为aMCI组,30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m-no dementia,VCIND)设为VCIND组,将30例正常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blood flow velocity,MBFV)以及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time,BHI),用外显记忆测试记忆损害情况,分析两者与简易精神状态(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MBFV、BHI均显著高于aMCI组与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VCIN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aMCI组与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VCIN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VCIND即刻回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延时回忆、延时再认评分均显著低于VCIND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I与MMSE、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CI主要表现为延时回忆、延时再认损害,脑血管储备受损可能与aMCI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有关,采用TCD检测MBFV无法辨别aMCI与VCIND,BHI对aMCI患者脑微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虹;黄家俊;吴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医院收治的31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在NICU使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39例)与未感染组(178例).对所有患者行血培养,分析颅脑外伤手术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211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及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分别为21.80%、14.69%.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具有较强耐药性,而对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头孢曲松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较强敏感性.吸痰次数、年龄、发生误吸、留置胃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白蛋白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是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可由多种危险因素及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临床上需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并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

    作者:赵彦标;高超;王宏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剂量10mg/次·d,B组剂量20mg/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内皮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B组TC、TG、LDL-C明显低于A组,HDL-C明显比A组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B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内皮素(ET-1)显著降低(P<0.05),B组NO、FMD明显高于A组(P<0.05),ET-1明显比B组低(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NIHSS评分明月显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大剂量(20mg/次·d)的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立;王骐;张娜;王媛;曾军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青春期安氏Ⅱ1错(牙合)功能矫形治疗后下颌骨旋转研究

    目的 探讨青春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功能矫行治疗后下颌骨旋转的变化.方法 将70例青春期安氏Ⅱ1错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1)与对照组(G0),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不做治疗,观察12个月,治疗组采用肌激动矫治器治疗12个月,实验开始(T1期)与结束(T2期)拍摄所有患者的头侧位X光片,采用结构重叠法对头侧位X光片上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下颌综合长度明显增加,髁突生长量明显增加,生长方向明显向后向上,髁突的生长方向与髁突总旋转和基质内旋转明显正相关,生长量与下颌旋转无相关性.结论 青春期安氏Ⅱ1错(牙合)行功能矫形治疗能通过改变髁突生长方向和生长量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下颌骨的旋转影响不明显.

    作者:任小华;韩红娟;吴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作者:巩守平;许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卵圆孔未闭伴焦虑障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伴焦虑障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的神经内科首次住院患者274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4组:第一组为焦虑障碍并PFO的患者(56例);第二组为无焦虑障碍有PFO的患者(36例);第三组为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48例);第四组为无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104例),分别记录四组患者初发型脑梗死例数及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4组脑梗死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除第二组与第三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第一组脑梗死发生率高,第二组与第三组次之,第四组低.结论 焦虑障碍合并PFO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率增多,其机制可能与长期焦虑障碍使PFO患者的右向左分流增加,致脑梗死发病机率增多有关,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冯丹;项颖;刘永宏;陈绍华;何娟;吴建军;胡晓科;来海欧;邵琳;任盼;曾明礼;宋长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大鼠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大鼠后平衡木测评、转棒行走测评及网屏实验的变化情况.探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NGF治疗组(腹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ug/kg)和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组,每组各24只.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动物造模成功后分别按上述分组采用大鼠运动训练器材进行平衡、旋转、抓握训练等治疗,并分别于第1、2周及第3周后采用平衡木行走测评、转棒行走测评、网屏实验评定运动功能,并观察不同治疗组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组平衡木行走测试、转棒行走测评、网屏实验评定均高于康复训练组、NGF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康复训练和NGF单独治疗及联合应用治疗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改善作用,但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效果更佳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穆峰;郑修广;刘圣恒;陈光伟;张作文;李红梅;张运宏;牟晓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佳剂量.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21例.3组均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注射5%左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简称腰麻),A组给药10mg,B组给药12.5mg,C组给药15mg,记录3组患者高阻滞平面、达到阻滞平面时间,记录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麻醉前(T0)、麻醉1min(T1)、5min(T2)、10min (T3)、15min(T4)、30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B、C组高阻滞平面高于A组,达到阻滞平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阻滞平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比较,3组T3、T4点MAP均下降,且C组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略高于B组、C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左布比卡因12.5mg既可保证理想的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又可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罗丽;许斌兵;江继端;张敏;王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就PFO的定义、作用机制、检查方法、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PFO与CCI的相关性做一述评.

    作者:刘永宏;冯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圆柏花粉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圆柏花粉过敏所致变应性鼻炎(AR)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圆柏花粉AR患者55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特点,在圆柏花粉授粉期间用电子日记准确记录患者每日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以分析影响AR病情轻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花粉季中患者日均症状评分与其每日在室外暴露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0.382,95%置信区间(0.163,0.601);同时也与阳性过敏家族史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0.926,95%置信区间(0.188,1.664).而患者的AR病程长度、是否合并哮喘、家中有无宠物、是否存在主动或被动吸烟史等因素与日均症状评分均未见显著关联.结论 圆柏花粉AR症状严重程度受患者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花粉授粉期间室外暴露时长影响.

    作者:李丽莎;关凯;崔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联合使用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1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以及管电压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进行二次诊断,常规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20kv,造影剂为150m1;低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00kv,造影剂为35ml,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低剂量组左、右肺静脉CT值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电压、低对比荆条件下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可以显著提升图像质量,有利于肺动静脉的影像区分,在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行性较高.

    作者:韩迎春;杨宏刚;李斌;罗荣芳;曹文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巢氏PCR检测血片中低密度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方法 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比例进行稀释,制成9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按照厚血膜5ul、薄血膜2ul同时制作2张血片,连续稀释(9个稀释度)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EDTA抗凝血样本,制作标准血片,同时进行所制得的血片中厚、薄血膜通过显微镜计数后,分别用以提取DNA,进行和巢式PCR检测.结果 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的检出限为1∶16000(0.8个虫/μl血),薄血膜检出限为1∶100,与镜下计数水平一致.结论 巢式PCR适用于低密度血片中间日疟原虫D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作者:尚婧晔;郁涛;邹晏;李黎;刘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位一体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治疗仪治疗,主要方法为针灸、神经肌肉电剌激与推拿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 康复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康复后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 三位一体治疗仪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状态的康复治疗中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步行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疗效.

    作者: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黄燕;罗丽芳;吴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近日钟基因Cloc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近日钟基因Cloc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心肌缺血患者120例为心肌缺血组;同时收集临床体检健康人群78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普通PCR、凝胶电泳、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SnapShot)等方法检测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840267,rs3749474和rs1402963)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Clock基因rs384026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3749474和rs1402963位点基因型及等住基因频率分布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ock基因rs3840267位点多态性与心肌缺血存在关联.

    作者:陈晨;江舟;王正荣;李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常规围术期治疗)组(29例)和观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组(29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羟自由基(·O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小血流量(Qm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特性阻抗(Zc)及动态阻力(D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机体损伤修复及脑血供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季志刚;王颖建;周雪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失眠中的应用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是一项基于静息态功能网络研究的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来探索人类神经系统,比任务态fMRI更简单易行.本文将对rs-fMRI的成像原理、分析方法、特点及在失眠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项技术在失眠的研究中提供依据.

    作者:袁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