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ISS分型的关系

张蓓;周东;何兰英;李怀苏

关键词: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ISS分型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小时内的30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CISS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P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AA及PAO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LAA、PAO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CISS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板间入路及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后路椎板间入路12例及侧后方椎间孔入路12例,并进行0.5~2年的临床随访,以评价不同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价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经椎板间组较经椎间孔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C臂照射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分:经椎板间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1.7%,经椎间孔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为91.7%,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板间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案.后路椎板间入路较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更加简单,且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毅;丁晓川;侯伟光;刘煊文;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儿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差异的影响因素

    目的 寻求有效的方法以增长妇产儿童中心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方法 通过对成都市妇产儿童中心医院的679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以了解679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医院级别、教育背景、科室和职务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②医院级别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③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用LSD法两两比较显示,部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部级医院和区级医院,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及省级医院和区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30,P=0.016).⑤不同教育背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本科以上学历和大专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和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和中专学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0,P=0.000),随着学历增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也增高.⑥护士长较普通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得分高(P=0.000).结论 应加强对市区级医院和低学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进一步改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态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

    作者:黄燕;王玉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的76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奥扎格雷治疗组各3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患者体内CD63及CD62p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7和14天时的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63和CD62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CD63和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奥扎格雷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奥扎格雷组(均P<0.01或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均能显著抑制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控制血小板表达CD62p和CD63,但奥扎格雷的疗效更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钰;周波;付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GCS评分,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21天的GCS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患者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1天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仅1例有恶心和胃部不适,但不影响治疗,用药前后的心电图和常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拉西坦用于治疗急性脑颅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强;李子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

    目的 评价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1、3、7、14d采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糖分解烯醇酶(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ase,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比较两组NSE及MBP水平,观察CsA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于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CaO2、CERO2、CjvO2及SjvO2,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CsA对患者氧代谢的影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CsA治疗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和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氧代谢指标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应用于DAI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氧代谢,并可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成明;范双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识别和手术治疗促进颞叶内侧癫痫预后

    颞叶内侧癫痫是常见的部分性癫痫.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颞叶内侧癫痫为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癫痫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颞叶内侧癫痫.癫痫手术治疗是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识别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并行早期手术治疗,将促进颞叶内侧癫痫患者预后.本文就早期识别和手术治疗促进颞叶内侧癫痫预后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借鉴.

    作者:周东;鄢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实验组,另选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血清、患者伤后1、3、7d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HMGB1水平,记录患者伤后1、3、7d用力肺活量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实验组伤后1、3、7d血清中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在伤后3天高,伤后7天有所下降,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LF中HMGB1水平逐渐升高,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伤后用力肺活量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伤后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LF中HMGB1水平与用力肺活量呈负相关(P<0.05),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肺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ALF中HMGB1水平可作为诊断与预防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肺损伤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华;陶宏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某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为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药物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结果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30%.3年来伏立康唑销售金额逐渐取代伊曲康唑位居第一位;而伊曲康唑的用药频度一直占据榜首.结论 2010~2012年我院抗真菌药物销售金额呈稳步增长趋势,抗真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随着药物发展,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已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芳;邸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reKa鼻喂养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reKa经鼻喂养管和普通胃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18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应用FreKa经鼻喂养管,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鼻饲,观察患者留置胃管不良反应,比较两种方式的返流误吸、鼻咽部粘膜损伤、堵管脱管的发生率.结果 Freka经鼻喂养管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普通胃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留置胃管不良反应比较,FreKa经鼻喂养管在返流误吸、鼻咽部粘膜损伤、堵管脱管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普通胃管,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eka经鼻喂养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鼻饲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胡永波;扬艳;胡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脊髓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及β-AP Tau蛋白的变化

    目的 研究急性脊髓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β-AP、Tau的变化.方法 筛选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行脑脊液检查的患者67例,按是否为急性脊髓炎将患者分为疾病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行血清及脑脊液微量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β-AP、Tau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SAlb无明显差异(P>0.05);CAlb和Q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gG、CIgG、IgG指数和IgG-syn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F-OCB阳性患者9例,阳性率为2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AP、脑脊液β-AP、血清Tau蛋白和脑脊液Tau蛋白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就已经出现血脑屏障损害,SAlb、CAlb及QAlb能作为判断血脑屏障损害的指标,并用于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和非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脊髓炎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异常,提示其疾病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相关;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β-AP及Tau蛋白未出现明显异常,提示早期急性脊髓炎尚未出现神经功能的损害,对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玉兰;叶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胎盘多肽对MDS患者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胎盘多肽对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造血细胞[骨髓细胞(Bone marrow cell Fas ligand,Fas)和骨髓细胞配体(Bone marrow cell Fas ligand,FasL)]的表达.体外培养使用胎盘多肽,并观察其对两组造血功能以及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DS患者不同病种的Fas表达不同,幼红细胞性顽固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erythroblastic,RAEB)患者明显低于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患者,过量的幼红细胞性顽固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t)患者明显低于RAEB患者,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患者的CFU-GM和CFU-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胎盘多肽对对照组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单位(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Generating units,CFU-GM)和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Red cellsColony forming unit,CFU-E)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升高MDS患者的CFU-GM和CFU-E(P<0.05),浓度越大,升高越明显.MDS患者造血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加入胎盘多肽后明显降低MDS患者的细胞凋亡.结论 MDS患者的Fas和FasL的表达异常,胎盘多肽可能通过降低造血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正常造血.

    作者:王清;丁倩;黄竹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庭为中心的孕妇学校授课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前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800例纳入研究,并按是否完全参加孕妇学校授课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孕妇除了进行围生期保健检查外,自孕20周起夫妻双方或亲属自愿共同参加孕妇学校循环举办的授课,对照组孕妇常规产前门诊孕期检查和参加学习,家属很少或没有参加孕妇学校课程,对两组孕妇体重增长及巨大儿发生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母乳喂养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体重指数(BMI)、巨大儿发生率、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可提升孕产妇家庭的围生期保健知识,有利于良好的分娩结局.

    作者:张秀华;唐小英;吴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路径表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路径表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90例断指再植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实验组,4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加用优质护理路径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路径表后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此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值得在断肢再植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杨;秦花;覃岭;梁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点穴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梗塞手功能障碍

    目的 观察在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基础上,尽早采用点穴加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手动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严重手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除使用常规的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外,还采用了点穴治疗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只使用常规的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功能障碍恢复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部分)及巴氏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手Ⅷ)和巴氏指数(BI)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手功能障碍恢复的该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基础上,尽早采用点穴加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传统针灸加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新;白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15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简单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重度子痫前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干预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育儿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周及2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育儿自我效能感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效果较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娅娟;熊丽;张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各40例.对比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T1时,芬太尼组患者的MAP及HR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T2~T4时,芬太尼组MAP及HR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少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出现呛咳、躁动及心动过速等症状的概率,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完成拔管的48小时,对患者实施静态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动态VAS评分方面,舒芬太尼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在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例数,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针对患者实施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的过程中,选择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完成手术后,获得了较高的麻醉恢复质量.此外,在降低临床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以及完成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面,也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冯麟;邓建平;谢颖;伍志超;袁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oehn-Yahr分期评定、UPDRS评分和Webster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Hoehn-Yahr、UPDRS评价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皓春;刘春平;税丽娟;刘小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Ⅰa C807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血小板膜糖蛋白(GP)基因C807T变异和缺血性脑卒中(IS)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广泛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个研究提取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估.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使用Q检验检测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运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异质性的可能来源,Egger's(埃格)测试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总共15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发现GP Ⅰa C807T多态性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增加了亚洲人对IS的易感性(807T等位基因:OR 1.31,95%CI为1.15~1.50,P<0.0001;807TT基因型:OR1.44,95%CI为1.09~1.88,P=0.009).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GPⅠa-807 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增加了IS的发病风险.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研究在不同人种中进一步验证,也应分析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

    作者:周立;邱亚;柳华;刘伟;熊利;杜鑫;何志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生素D对多发性硬化发病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20例MS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清25(OH)D水平,分别在夏季(8月)和冬季(1月)测定MS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复发次数,对MS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残疾程度评分.结果 MS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组及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组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RRMS组(P<0.01或P<0.05).MS患者在夏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冬季血清25(OH)D水平(P<0.01).血清25(OH)D水平越低,RRMS患者复发次数越多(P<0.01),MS患者残疾程度越重(P<0.01),生活质量越低(P<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MS的发病和病情进展,进而影响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黎燕;罗春阳;张兰;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ISS分型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小时内的30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CISS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P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AA及PAO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LAA、PAO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CISS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蓓;周东;何兰英;李怀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