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摘除垂体瘤27例疗效分析

向勇;陶裕川;邱俊

关键词:垂体瘤, 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摘除垂体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07月~2010年10月,对27例垂体瘤采取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除2例并发暂时性尿崩症外,其余均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能充分显露鞍区的结构,有利于暴露及切除向鞍上生长及浸润的肿瘤;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失为治疗垂体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途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方法 对165例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超声特征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165例患者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139例;符合率为84.24%.结论 超声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德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网兜式补脾法”治疗脾破裂2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网兜式补脾法”在脾破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脾破裂患者27例,应用“网兜式补脾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探讨、总结.结果 “网兜式补脾法”治疗脾破裂27例,成功25例(92.6%).结论 “网兜式补脾法”在脾破裂治疗中效果肯定,切实可行.

    作者:田成龙;王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方法 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较健康吸烟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诱导痰和血清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作者:徐敏;刘晓;汪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7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及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再入院率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蒲月英;张万超;何文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门微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30例均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病变粘膜切除,保留直肠肌鞘6cm左右,沿结肠壁处理肠系膜血管,正常结肠拖出并在齿状线以上吻合.结果 30倒手术惠儿均痊愈出院,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结论 不开腹微创经肛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青;周德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血管介入术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6.12±7.65,治疗后为46.85±8.1.观察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7.44±8.32,治疗后为41.2±7.43.对照组SAS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和治疗前相比以及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腹痛小儿超声检查结果.采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强度及类型,并测量其长短轴比值(L/S),病变的变化结果均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结果 77例患儿均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脐周及右下腹均见肿大淋巴结者72例,大者24×12mm,其中19例血流丰富;仅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者4例,大者14×5mm,1例血流丰富;左上腹及脐周均见肿大淋巴结者1例,大小11×5mm,血流较丰富.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逐渐回缩,但肿大淋巴结的回缩比腹痛消失明显滞后.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济简便,重复性强,准确率高(>95%),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芳;程印蓉;马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6例经病理学诊断的老年晚期(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单药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CR1例,PR8例,SD10例,PD7例;疾病控制率73.1%.随访4~36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中位生存期14.4个月(6.5~27.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11.5个月(5~16.5个月).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为主,多为轻度.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赵振华;张杰;侯梅;李慧艳;徐聂;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18例异位妊娠的阴道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总结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与手术相符者115例,诊断符合率为97.46%(115/118);漏诊2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为2.54%(3/118);118例患者中,输卵管妊娠112例(壶腹部86例,峡部18例,伞部6例,间质部2例),宫角妊娠4例,卵巢妊娠2例.结论 阴道超声对诊断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普查方法.

    作者:张春美;朱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101例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教试验.结果 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22.8%(23/101),神经外科16.8%(17/101),呼吸内科13.9%(14/101),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4%(35株)、肺炎克雷伯菌13.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3%(17株)、铜绿假单胞菌8.7%(12株).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作者:廖冰;罗林城;魏茂刚;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厚度(4.0~8.0mm)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0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妇科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阴道超声波扫描及宫腔镜检查,将子宫内膜厚度为4.0~8.0mm的患者58例刮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58例患者中29.3%(17/58)未能获得子宫内膜样本,子宫内膜增生13.8%(8/58),慢性子宫内膜炎15.5%(9/58),子宫内膜息肉22.4%(13/58),子宫内膜癌5.2%(3/58),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5.2%(3/58).结论 在子宫内膜厚度>4.0mm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复杂的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较高.提示对子宫内膜厚度为4.0mm及以上的患者开展子宫内膜组织检查的必要性.

    作者:郭广玲;张春莲;陈双郧;方彩云;何琳;苏华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治疗作用及对皮肤微循环、血清炎性标志物(TNF-a、CRP)及出汗情况的影响.方法 5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干预治疗组26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剂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剂1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10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0天检测外周血炎性标志物(TNF-α、CRP)水平,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及出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天、10天后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4.6%)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剂对AECOPD的治疗作用与其止汗、改善皮肤微循环、抗炎等作用有关.

    作者:张涛;赖诚民;李茂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1077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 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周玲;杨鼎君;袁娟;刘君;旷娟;范文娟;高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18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24例甲亢病例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出肝损害组及无肝损害组,从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合并症及临床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224例甲亢患者中有118例(52.7%)患者发生甲亢性肝损害,其中85例(72.0%)病程6月以上,70例(59.3%)临床无明显自觉症状.肝功异常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指标异常,且ALT、AST升高与FT3、FT4升高成正相关;甲亢性肝损害组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及浸润性突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半数以上患者经抗甲亢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及保肝治疗肝功恢复正常.无效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保肝治疗后绝大部分好转.结论 甲亢性肝损害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亢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糖皮质激素对部分肝功损害严重的甲亢患者有效.

    作者:易智慧;王娟;黄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脏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心包填塞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心包填塞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分析心脏介入诊疗的10000例围手术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心包填塞征象,并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理措施.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心包填塞10例发生率为0.1%,1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 心脏介入术中认真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顺利康复有重要影响.

    作者:郑明霞;游桂英;杨洋;李晓燕;曾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癫(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来院诊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9岁;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占65.12%;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为占63.95%.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癫,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67%)上肢(16.28%)等.89.53%患儿以皮肤紫癫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现皮疹,未见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60.47%),关节症状发生率(44.19%),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52.3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9%).有43.75%病人血沉增快,20%ASO增高,42.11%病人IgA增高.结论 过敏性紫癫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作者:杨方政;田鹏;杨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摘除垂体瘤2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摘除垂体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07月~2010年10月,对27例垂体瘤采取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除2例并发暂时性尿崩症外,其余均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能充分显露鞍区的结构,有利于暴露及切除向鞍上生长及浸润的肿瘤;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失为治疗垂体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途径.

    作者:向勇;陶裕川;邱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被纳入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前20min静脉预先注射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气管插管前2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患者术后30min,l、2、4、6、8、12h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VSA评分维持较低水平,4、6、8、12h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炳春;杨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中减轻肌阵挛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 评价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减轻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中肌阵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25例.组1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组2缓慢推注依托咪酯(用1min推注完);组3预注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3mg/kg;组4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分组给予患者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或同等量的生理盐水,3分钟后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询问患者有无注射痛并做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肌阵挛并评估其程度.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无创动脉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 组1、组2和组4分别有3例(12%)、1例(4%)和5例(20%)患者述轻度注射疼痛,而组3无患者述注射疼痛;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组4(16%、16%和8% vs 68%,P<0.05).且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组4多为中重度.结论 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可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作者:王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