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张涛;赖诚民;李茂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黄芪, 微循环, 炎性标志物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治疗作用及对皮肤微循环、血清炎性标志物(TNF-a、CRP)及出汗情况的影响.方法 5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干预治疗组26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剂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剂1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10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0天检测外周血炎性标志物(TNF-α、CRP)水平,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及出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天、10天后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4.6%)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剂对AECOPD的治疗作用与其止汗、改善皮肤微循环、抗炎等作用有关.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方法 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较健康吸烟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诱导痰和血清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作者:徐敏;刘晓;汪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癫(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来院诊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9岁;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占65.12%;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为占63.95%.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癫,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67%)上肢(16.28%)等.89.53%患儿以皮肤紫癫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现皮疹,未见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60.47%),关节症状发生率(44.19%),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52.3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9%).有43.75%病人血沉增快,20%ASO增高,42.11%病人IgA增高.结论 过敏性紫癫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作者:杨方政;田鹏;杨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结果 98倒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因手术器械不足或不良而影响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和术后器械的正确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马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为常见的并发症.合理选择血管和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导管,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等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处理,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床旁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78名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气管常规护理的机械通气患者,配合使用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现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78例患者经吸痰灌洗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是辅助临床治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阻塞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的护理配合对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彭淑琼;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7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及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再入院率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蒲月英;张万超;何文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彩超在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证实的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26例单纯性甲亢、30例健康者相对比,比较三组病例甲状腺上动脉(STA)大血流速度(PSV)、收缩期达峰值时间(T)、阻力指数(RI)、心率(HR)以及T/HR的差异情况.结果 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肿大以峡部显著,回声减低不均质,血流信号极其丰富,甲状腺上动脉大血流速度高于正常组,小于甲亢组(P<0.01),收缩期达峰时间高于甲亢组(P<0.01),HR低于甲亢组(P<0.01),T/HR高于甲亢组(P<0.01).结论 超声作为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对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鉴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易芳;王晓书;陈淑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发热与不发热呼吸道疾病成人患者流感的检测

    目的 应用快速筛查法对发热及不发热的成人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甲型流感病毒(Flu A)、乙型流感病毒(Flu B)进行检测并结果分析,以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分布情况,为流感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对860例不发热呼吸道疾病成人患者和发热门诊407例发热成人患者鼻咽分泌物样本进行Flu A和Flu B的快速筛查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发热病人Flu A检出率为9.5%,Flu B检出率为4.4%,发热病人Flu A检出率为32.9%,Flu B检出率为5.2%.发热病人的Flu A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发热病人(P<0.01),而Flu B检出率二者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Flu A和Flu B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并且能够共同流行,发热是其感染的重要症状之一,应用流感快速筛查的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尤兰华;李雪辉;吕楠;陈杭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深圳地区5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5种病毒(ADV、RSV、PIV、COX、EB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89例患者中,检出相关IgM抗体阳性44例,总阳性率为11.3%,其中,混合感染率占36.4%(16/44).在所有感染中,ADV和RSV阳性率高,且儿童期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2010年夏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ADV和RSV为主,混合感染仍是其一大特点.在不同年龄组,因儿童免疫力低,个人卫生意识淡薄,而易感染.

    作者:周蓓;黄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患者,分为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组(A组)、长托宁组(B组)、东莨菪碱组(C组),关舱前A组和B组肌注长托宁0.02mg/kg,C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A组和C组追加东莨菪碱、B组追加长托宁,现察三组患者的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升温前、升温至39℃、40℃、41.8℃、维持41.8℃2h的HR、MAP、CVP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组与C组相比的升温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在40℃、41.8℃、维持41.8℃ 2h时的HR与B组相比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各温度点的HR与A组、B组相比均明显增快(P<0.05);当食管温度达到40℃以上,患者的MAP随着心率增快而下降,CVP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升高,C组与A组、B组相比,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增高(P<o.05);B组和A组、C组相比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升温时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颖波;余开峰;冉然;潘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血管介入术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6.12±7.65,治疗后为46.85±8.1.观察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7.44±8.32,治疗后为41.2±7.43.对照组SAS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和治疗前相比以及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腹痛小儿超声检查结果.采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强度及类型,并测量其长短轴比值(L/S),病变的变化结果均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结果 77例患儿均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脐周及右下腹均见肿大淋巴结者72例,大者24×12mm,其中19例血流丰富;仅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者4例,大者14×5mm,1例血流丰富;左上腹及脐周均见肿大淋巴结者1例,大小11×5mm,血流较丰富.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逐渐回缩,但肿大淋巴结的回缩比腹痛消失明显滞后.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济简便,重复性强,准确率高(>95%),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芳;程印蓉;马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诊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让患者填写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以及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较差,80例哮喘患者中ACT评分低于20分的患者占6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与管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

    作者:叶丽娟;吴小玲;曾奕华;杨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CT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3例CT扫描胰腺未见异常,51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占94.44%);临床诊断轻型胰腺炎32例,重型胰腺炎22例.CT表现51例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积液.11例合并少量胸水,9例可见胰腺内坏死.结论 CT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俊华;杨小军;朱新枝;李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82例高原肺挫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肺挫伤的特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肺挫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结果 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67例(81.7%),15例需应用机械通气,死亡9例,死亡率11%.结论 高原地区肺挫伤患者承受原发性低氧、低气压和继发性肺创伤的双重打击,高原肺水肿(HAPE)和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可同时存在.低氧血症出现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作者:赵东明;唐江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染料木黄酮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减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in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0)、野百合碱组(n=10)、小剂量染料木黄酮治疗组(20 μg/kg;n=10)、大剂量染料木黄酮治疗组(80 μg/kg;n=10).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肺小动脉结构重塑,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HO-1的表达.结果 染料木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降低(P<0.01),右心肥厚指数下调(P<0.01),大剂量组更显著(P<0.01).染料木黄嗣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大鼠肺组织HO-1表达上调(P<0.01),大剂量组更显著(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能减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可能与上调大鼠肺组织HO-1表达有关.

    作者:张玉坤;朱涛;王导新;李长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101例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教试验.结果 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22.8%(23/101),神经外科16.8%(17/101),呼吸内科13.9%(14/101),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4%(35株)、肺炎克雷伯菌13.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3%(17株)、铜绿假单胞菌8.7%(12株).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作者:廖冰;罗林城;魏茂刚;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创伤性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经电子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刨伤性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创伤性肺不张患者用电子支气管镜肺灌洗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显效38例,显效率95%;有效2例,有效率5%.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创伤性肺不张疗效确切,是治疗创伤性肺不张的重要方法.

    作者:熊昊;胡世玲;郭燕妮;汪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上的地位虽然没有被根本动摇,但化疗的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且毒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逐渐深入认识,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从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开始,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GFR-TKI用于突变患者的治疗,再到ALK抑制剂迅速进入临床.靶向研究正在使肺癌逐渐走上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道路.本文就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做一述评.

    作者:吴国明;范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中的增强效果比较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搜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5月间50例临床怀疑肝胆病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肝血管造影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对比剂为优维显370mgI/ml; B组(25例)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I/ml.使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分析腹主动脉、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的增强效果及显示情况.结果 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的增强效果及血管分级均以A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中应用高浓度的碘对比剂增强效果优于低浓度的碘对比剂增强效果.

    作者:张华山;赵师仲;邓建永;刘桂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