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马菊芳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胆道切开取石, 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结果 98倒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因手术器械不足或不良而影响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和术后器械的正确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地区5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5种病毒(ADV、RSV、PIV、COX、EB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89例患者中,检出相关IgM抗体阳性44例,总阳性率为11.3%,其中,混合感染率占36.4%(16/44).在所有感染中,ADV和RSV阳性率高,且儿童期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2010年夏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ADV和RSV为主,混合感染仍是其一大特点.在不同年龄组,因儿童免疫力低,个人卫生意识淡薄,而易感染.

    作者:周蓓;黄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上的地位虽然没有被根本动摇,但化疗的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且毒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逐渐深入认识,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从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开始,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GFR-TKI用于突变患者的治疗,再到ALK抑制剂迅速进入临床.靶向研究正在使肺癌逐渐走上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道路.本文就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做一述评.

    作者:吴国明;范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患者,分为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组(A组)、长托宁组(B组)、东莨菪碱组(C组),关舱前A组和B组肌注长托宁0.02mg/kg,C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A组和C组追加东莨菪碱、B组追加长托宁,现察三组患者的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升温前、升温至39℃、40℃、41.8℃、维持41.8℃2h的HR、MAP、CVP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组与C组相比的升温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在40℃、41.8℃、维持41.8℃ 2h时的HR与B组相比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各温度点的HR与A组、B组相比均明显增快(P<0.05);当食管温度达到40℃以上,患者的MAP随着心率增快而下降,CVP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升高,C组与A组、B组相比,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增高(P<o.05);B组和A组、C组相比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升温时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颖波;余开峰;冉然;潘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癌电切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并经7~72个月随访,现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无肿瘤复发54例(87%),复发8例,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并继续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膀胱灌注药物后出现短期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

    作者:尹华军;赖维奇;刘开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辅助治疗,现察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中转手术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胃管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提高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降低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胡翠蓉;黎贵湘;赵秀;程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方法 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较健康吸烟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诱导痰和血清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作者:徐敏;刘晓;汪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兵训练后血红蛋白尿发病率的调查

    目的 调查新兵入伍训练后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率.方法 对1115名入伍新兵训练一周后,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结果 血红蛋白尿阳性128例,阳性率为11.5%.结论 新兵军事训练应循序渐进,训练中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和防止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

    作者:张世杰;张新德;杨学祥;文觉;冯信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血管介入术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6.12±7.65,治疗后为46.85±8.1.观察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7.44±8.32,治疗后为41.2±7.43.对照组SAS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和治疗前相比以及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舒适护理价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行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现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而舒适度及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以人为本、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使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癫(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来院诊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9岁;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占65.12%;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为占63.95%.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癫,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67%)上肢(16.28%)等.89.53%患儿以皮肤紫癫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现皮疹,未见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60.47%),关节症状发生率(44.19%),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52.3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9%).有43.75%病人血沉增快,20%ASO增高,42.11%病人IgA增高.结论 过敏性紫癫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作者:杨方政;田鹏;杨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工作模式在癜痫持续状态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制定的临床路径表作急诊抢救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癫痫发作被控制,病人逐渐清醒;2例放弃治疗;死亡5例.结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缩短大发作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

    作者:罗先海;陈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治疗作用及对皮肤微循环、血清炎性标志物(TNF-a、CRP)及出汗情况的影响.方法 5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干预治疗组26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剂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剂1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10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0天检测外周血炎性标志物(TNF-α、CRP)水平,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及出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天、10天后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4.6%)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剂对AECOPD的治疗作用与其止汗、改善皮肤微循环、抗炎等作用有关.

    作者:张涛;赖诚民;李茂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结果 98倒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因手术器械不足或不良而影响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和术后器械的正确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马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eic surgery,VATS)手术行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对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连续完成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35例,其中原发周围性肺癌28例,良性肿瘤7例.胸腔镜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第一操作孔(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第3肋间2.5-3cm(上、中叶)或第4肋间(下叶)、第二操作孔肩胛线与腋后线之间第9肋间1.5~2 cm;不用胸撑开器.施行右肺上叶切除10例,右肺中叶切除2例,右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上叶切除10例,左肺下叶切除8例.恶性肿瘤同时施行标准淋巴结清扫.结果 并发右下肺炎1例,右肺中叶肺不张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无二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15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早期疗效肯定,行肺叶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

    作者:彭湘洪;康松涛;吴坤;陈剑;过江;张学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1077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 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周玲;杨鼎君;袁娟;刘君;旷娟;范文娟;高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载脂蛋白A5基因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TG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1]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是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预测因子[2].载脂蛋白A5 (Apolipoprotein A5,ApoA5),一个2001年发现的血浆载脂蛋白家族新成员,被多项动物试验和人体研究发现对TG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可引起血TG水平下降.ApoA5的基因变异及其对血脂代谢影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乔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试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也是医学毕业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铺垫.因此,研究并加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意义深远.

    作者:杨晓晖;郑玉中;吴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与50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及肺功能(Lung function).结果 AECOPD患者CRP为(52.9±15.6)mg/L,缓解期为(5.9±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CRP阳性率为92.59%,显著高于WBC和NE%的阳性率(P<0.01和P<0.05),肺功能损害严重者CRP水平较高.结论 COPD患者CRP在急性发作期可以显著增高,CRP可以作为AECOPD的优选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呼吸功能受损强有力和独立的影响因素.

    作者:任旭斌;刘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中减轻肌阵挛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 评价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减轻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中肌阵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25例.组1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组2缓慢推注依托咪酯(用1min推注完);组3预注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3mg/kg;组4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分组给予患者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或同等量的生理盐水,3分钟后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询问患者有无注射痛并做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肌阵挛并评估其程度.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无创动脉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 组1、组2和组4分别有3例(12%)、1例(4%)和5例(20%)患者述轻度注射疼痛,而组3无患者述注射疼痛;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组4(16%、16%和8% vs 68%,P<0.05).且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组4多为中重度.结论 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可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作者:王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诊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让患者填写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以及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较差,80例哮喘患者中ACT评分低于20分的患者占6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与管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

    作者:叶丽娟;吴小玲;曾奕华;杨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