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霞;游桂英;杨洋;李晓燕;曾义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33例电子支气管镜诊断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合病检、刷检压病检前后灌洗等方法收集病理标本,分析各种方法诊断肺癌的阳性率.结果 活检、刷检及灌洗的阳性率分别为59.78%、43.98%、29.93%,结合3种取材方法可提高支气管镜诊断的阳性率(63.48%),活检之后再灌洗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灌洗之后再活检(P<0.05).结论 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应尽可能联合使用多种取材方法以提高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杨晓红;邬超;陈颖;丁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结果 98倒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因手术器械不足或不良而影响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和术后器械的正确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马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并经7~72个月随访,现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无肿瘤复发54例(87%),复发8例,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并继续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膀胱灌注药物后出现短期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
作者:尹华军;赖维奇;刘开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空气压缩泵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抗炎、吸痰、吸氧等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空气压缩泵吸入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观察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空气压缩泵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更有效.
作者:彭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17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份骨折8例.结果 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伤口无感染、神经损伤、松动、脱位等并发症.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10°,外展70°,外旋30°,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5倒,可2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短期效果满意.
作者:李子泉;陆炳全;李伟;贺景国;张兵;刘跃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患者,分为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组(A组)、长托宁组(B组)、东莨菪碱组(C组),关舱前A组和B组肌注长托宁0.02mg/kg,C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A组和C组追加东莨菪碱、B组追加长托宁,现察三组患者的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升温前、升温至39℃、40℃、41.8℃、维持41.8℃2h的HR、MAP、CVP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组与C组相比的升温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在40℃、41.8℃、维持41.8℃ 2h时的HR与B组相比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各温度点的HR与A组、B组相比均明显增快(P<0.05);当食管温度达到40℃以上,患者的MAP随着心率增快而下降,CVP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升高,C组与A组、B组相比,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增高(P<o.05);B组和A组、C组相比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升温时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颖波;余开峰;冉然;潘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摘除垂体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07月~2010年10月,对27例垂体瘤采取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除2例并发暂时性尿崩症外,其余均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能充分显露鞍区的结构,有利于暴露及切除向鞍上生长及浸润的肿瘤;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失为治疗垂体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途径.
作者:向勇;陶裕川;邱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7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及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再入院率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蒲月英;张万超;何文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roseal喉罩(PLMA)在小儿全麻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与气管插管相比较,探讨Proseal喉罩在小儿全麻中的安全性.方法 需全麻的小儿手术40例,随机分成Proseal喉罩组(P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20例.两组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6mg/kg、芬太尼2μg/kg、长托宁0.02mg/kg,诱导后分别进行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均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喉罩/气管导管时(T2)、拔喉罩/气管导管后(T3)各时点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喉罩和气管插管均满意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无变化.T组气管插管在插入和拔除时心率和血压变化较PLMA置入和拔除时大,且T组在拔管时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躁动(P<0.05).结论 PLMA能安全有效的维持小儿全麻中的呼吸道通畅,操作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柳德洪;朱志兵;尹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101例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教试验.结果 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22.8%(23/101),神经外科16.8%(17/101),呼吸内科13.9%(14/101),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4%(35株)、肺炎克雷伯菌13.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3%(17株)、铜绿假单胞菌8.7%(12株).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作者:廖冰;罗林城;魏茂刚;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25例慢性咳嗽及拟诊CVA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525例患者中BPT阳性795例,阳性率52.1%,阳性病例中CVA735例(92.5%),其余60例阳性病例中4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轻度COPD,3例为支气管结核.结论CVA为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作者:张金蓉;李惠;陈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糜烂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在妇科检查的439名已婚女性的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34.40%,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职业、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丈夫学历、丈夫职业、个人卫生状况和冲洗阴道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年龄、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以及个人卫生状况、丈夫职业、是宫颈糜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糜烂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高蓉;杨沛;曾德琼;张文琼;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方法 对165例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超声特征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165例患者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139例;符合率为84.24%.结论 超声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德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GHS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922126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高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中高胆固醇血症(HTC)组537例(其中男性255例,女性282例),胆固醇正常组(NTC)621例(其中男性286例,女性335例).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进行基因分型,并分别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葡萄糖(GLU)水平.结果 GHSR基因rs2922126位点与高胆固醇血症显著相关(P=0.006,ORAA=1.57,95%CI=1.13-2.17).rs2922126位点与血压、血糖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不相关,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相关.校正年龄、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后OR值分别为1.58(95%CI=1.13-2.20,P=0.011),1.54(95%CI=1.10-2.17,P=0.014).结论 GHSR基因rs2922126位点与高胆固醇血症及血脂水平相关.
作者:杨驭媒;李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钙化性主动脉辩狭窄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现其病理生理有别于传统理论,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遵循动脉粥样硬化二级预防指南进行干预将有助延缓其进展.超声心动图在明确主动脉辩狭窄诊断、定量狭窄程度、确定狭窄病因及狭窄所致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我国医务人员的收入现状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的期望收入与现实收入差异极大;收入低是医务人员对工作不满意的首要因素;医务人员的合理利益被忽略以及医务人员试图通过其他途径寻求经济上的补偿.作者建议医疗工作应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并指出了提升收入及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作者:孙忠河;曹长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减轻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中肌阵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25例.组1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组2缓慢推注依托咪酯(用1min推注完);组3预注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3mg/kg;组4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分组给予患者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或同等量的生理盐水,3分钟后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询问患者有无注射痛并做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肌阵挛并评估其程度.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无创动脉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 组1、组2和组4分别有3例(12%)、1例(4%)和5例(20%)患者述轻度注射疼痛,而组3无患者述注射疼痛;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组4(16%、16%和8% vs 68%,P<0.05).且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组4多为中重度.结论 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可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作者:王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证实的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26例单纯性甲亢、30例健康者相对比,比较三组病例甲状腺上动脉(STA)大血流速度(PSV)、收缩期达峰值时间(T)、阻力指数(RI)、心率(HR)以及T/HR的差异情况.结果 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肿大以峡部显著,回声减低不均质,血流信号极其丰富,甲状腺上动脉大血流速度高于正常组,小于甲亢组(P<0.01),收缩期达峰时间高于甲亢组(P<0.01),HR低于甲亢组(P<0.01),T/HR高于甲亢组(P<0.01).结论 超声作为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对HT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鉴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易芳;王晓书;陈淑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各项护理.结果 76例患者除4例因家庭困难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精神障碍症状经精心护理基本消失,痊愈出院.结论 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冉成华;刘玉兰;粱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治疗作用及对皮肤微循环、血清炎性标志物(TNF-a、CRP)及出汗情况的影响.方法 5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干预治疗组26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剂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剂1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10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0天检测外周血炎性标志物(TNF-α、CRP)水平,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及出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天、10天后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及出汗情况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4.6%)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剂对AECOPD的治疗作用与其止汗、改善皮肤微循环、抗炎等作用有关.
作者:张涛;赖诚民;李茂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