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雨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高诊断率,早期治疗肝癌对其预后尤为重要,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发病特点: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甲胎蛋白水平高,发病与(HCV或HB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方法有:甲胎蛋白检测是定性诊断的佳标志物;B超是常用方法;螺旋CT、磁共振扫描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肝动脉灌注指数有可能成为诊断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佳指标;超顺磁性氧化铁比Gd-DTPA磁共振对比剂的增强MR检出小肝癌有一定优势;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穿刺细胞学已成为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研发的多功能婴幼儿输液椅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011年从事儿科护理且工作年限3年以上的护士20名,输液治疗患儿4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实验组使用多功能婴幼儿椅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输液方法治疗,分别对患儿的输液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士对输液的满意率、患儿家属对输液的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使用多功能婴幼儿输液椅的患儿,输液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护理人员满意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多功能婴幼儿输液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属精神负担,值得在临床使用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杨;覃岭;林春秋;胥清蓉;梁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对哮喘患者呼吸干预的方法,为成功救治重症哮喘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将2009年18例(对照组)和2011年1~12月22例(干预组)经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并对两组患者呼吸系统临床相关佐证资料及干预手段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好转和症状缓解时段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早期规范的对哮喘患者进行呼吸干预是临床成功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关键之一.
作者:杨芳;蒋丽君;李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作者:张曦;陈幸华;向炎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佳给氧途径.方法 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含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SpO2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势大于经鼻导管吸氧.
作者:解志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9% (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TG、TC和LDL-C为(46.46±11.26)U/L,(50.55±14.62)U/L,(1.92±0.32)mmol/L,(4.37±0.38)mmol/L和(2.27±0.41)mmol/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为(1.68±0.30) 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情况,且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家英;彭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在乳腺肿块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超声导向下,利用Mammotome对乳腺肿块进行切除,对治疗效果及超声引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引导下,79例病人139个病灶均被成功切除,其中腺病并纤维腺瘤67个,纤维腺瘤60个,乳头状导管瘤1个,乳腺腺病8个,非典型增生3个.结论 超声引导Mammotome旋切乳腺肿块是手术中值得推广的定位、引导方法,也是一种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的好方法.
作者:陈晓梅;李明星;刘慧;吴斌;左怀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治疗.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疔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年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治疗能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英;黄雪竹;任冬梅;刘淑玉;李帮兰;林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平滑肌细胞(SMC)是构成人体管道组织和空腔脏器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血管壁组织结构及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细胞.Slit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外基质蛋白,它通过其受体Roundabout (Robo)作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和神经元迁移的排斥性因子,且在内皮细胞的迁移上也有重要作用.近的研究发现Slit-Robo信号通路还能调控平滑肌细胞迁移,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社会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效性日益关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成为新时期医学高等教育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效性入手,剖析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内涵,以及新时期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医学生教育全过程,探讨构建医学生立体式人文素质培养平台,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彭世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指导临床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皮肤科确诊慢性荨麻疹病人221例作为病例实验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结果 实验组中有131人有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9.3%),而对照组只有11例阳性(阳性率27.5%),检测灵敏度为59.2%,特异性为72.5,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24.4%.结论 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检测慢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闯;杨啸宇;陆晓琴;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作者:戴志毅;易文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无痛胃镜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检查前后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评估焦虑量(SAS)、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的效果及观察检查中、检查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SAS、麻醉起效时间、麻药用量和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无痛胃镜检查中和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在体基因干扰技术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方法 使用鸡胚在体电转染的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或核内不均—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protein A2/B1,hnRNPA2/B1)特异性吗啉基反义寡聚核苷酸(morpholino)干扰其基因表达.通过分析鸡胚的成活率及转染率确定在体转染的设备参数,之后将胚胎固定、包埋、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嵴细胞的标记、迁徙及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结果 转染电压为7.5V时胚胎成活率和转染率均较高,因此在本实验中作为标准电压.电转后6小时,右侧神经嵴细胞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第2天,神经嵴细胞开始向腮弓迁徙并达到第2、3鳃弓.hnRNPA2/B1 特异性morpholino可以抑制hnRNPA2/B1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徙和分化,导致鳃弓动脉平滑肌层形成障碍,终破裂.结论 鸡胚在体基因干扰技术被成功建立并可用来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作者:王岗;闫斌;巩守平;高亚;董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 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我院收治的42例高脂血症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愈34例,占80.95%;因并发胰腺假性囊肿中转手术后治愈6例,占14.28%,共治愈40例,占95.23%;死亡2例,占4.77%,死亡原因为ARDS 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SAP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晓风;王明华;程征宇;罗榕;祝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发生ARF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因肝多发转移瘤或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所引起.2例患者因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所引起.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本周氏蛋白轻链形成的管型引起.1例肺癌患者因应用造影剂后突发ARF.1例胃癌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结论 ARF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病死率高,治疗上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给予积极补液,改善循环血量,尽早发现ARF的可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ARF的病死率.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燕丽香;常中飞;杨云鹏;鲍云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穿刺前双人评估,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正确压迫穿刺部位并实施健康指导,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出血、血肿的情况.结果 本组55例首次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充足且无出血、血肿情况发生.结论 首次成功穿刺动静脉内瘘,加强护理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质量的前提条件.
作者:石梅;廖周谊;李亚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急性胰腺炎的59例患者行螺旋CT扫查,取层厚5mm,层距5mm;先行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 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螺旋CT全部准确诊断,准确率100%(59/59).在59例病人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7例;有5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增强扫描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效果,以提高病人术后的疗效.方法 将174例前列腺增生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护理;B组(观察组)87例,给予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人无护理并发症,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规范的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芬;杜明;袁晓斌;袁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口服6大类19个品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宜宾市南岸文化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两类药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上3年来一直领先.单品种排序中消耗金额和用药频度靠前的是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等.结论 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作者:赵大贵;杜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