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琼;杨晓枫;袁远霞;韩智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取向,以及产前教育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孕妇42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 274例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67.89%,146例未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52.05%;对分娩时疼痛耐受的认知受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追踪分娩结局,自然分娩214例,占50.95%,剖宫产206例占49.05%,与产前选择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产前教育对分娩方式认知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应推广产前教育宣传,开展分娩镇痛技术,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杨秀群;宋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莪术油.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MDA-MB-231细胞,MTT检测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莪术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内LDH在细胞培养基的释放.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莪术油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1otting显示莪术油处理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结论 莪术油通过调节Bc1-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株凋亡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李小华;孙毅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9年10月21日8时,我院产科病区于19日行剖宫产术后2例产妇出现发烧、1例咽痛等流感样症状,要求协助处理.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科人员立即到该科对所有19日行剖宫产术产妇进行调查,发现3例患者均在同一天、同一间手术室实施剖宫产手术,初步考虑为呼吸道传播疾病,立即行咽拭子采样进行病毒检测,同时采取消毒、隔离、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袁远霞;韩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160例,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缓解孕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孕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全伟斌;周朝明;劳诚毅;彭丽;劳慧娟;韦洁;胡兰丹;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接受全麻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环路内组(In G)与环路外组(Out G),In G采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Out G采用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两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完成吸入诱导,观察患者在意识消失时间、七氟醚消耗量、不良反应及吸入诱导再接受度的区别,并分别对环路内七氟醚出现时间与其诱导时间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间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②In G 比Out G意识消失快9.5 s(t=-2.302,P=0.026),诱导中In G比Out G少消耗液态七氟醚0.7 ml(t=-3.819,P=0.000).③两组间患者再接受吸入诱导程度无明显差异(χ2=0.289,P=0.591).结论 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优于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
作者:李攀;王莹;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的术中循环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年龄55~90岁,根据术中不同时段的循环变化作相应处理.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护理恰当,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维持前列腺电切术中循环稳定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静;严旭芳;何秀莲;杨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9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侧囊肿剥除术78例,双侧囊肿剥除术48例,一侧附件切除术3例,同时行输卵管造口术5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后96例服用孕三烯酮3~6个月.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轻,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的手术方法,尽量保留和保护正常的卵巢组织,避免卵巢早衰,术后联合用药,复发率低.
作者:张学红;杨琴;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4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一般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胶囊,15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质、排便费力情况及便秘的伴随症状等.结果 通过1疗程治疗,两组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缩短;观察组总有效率76.9%,对照组45.0%,观察组效果比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可在临床推广作用.
作者:王安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预充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万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于体外循环中分别预充万汶400ml和血浆10 ml/kg.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术后6h及术后24h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变化、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小时胸液量和尿量及患儿眼球结膜、眼睑水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万汶组CPB开始后10、30 min、CPB结束、术后6h CO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万汶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短,出现眼球结膜、眼睑水肿的比率较低.结论 以万汶预充能够较好维持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儿血浆胶体渗透压水平.
作者:姚洪林;任静华;孙宾;何常佑;刘小玲;吴远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的临床疗效以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组织NACT前后CD34的表达.结果 29例宫颈癌患者接受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13.8%),部分缓解(PR)21例(72.4%),总有效率(CR+PR)86.2%;在所有接受NACT的29例宫颈癌组织中,MVD水平在NACT后(13.57±5.60)较NACT前(20.65±7.17)亦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4.27±5.49)较NACT前(22.17±6.55)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9.02±5.70)较NACT前(24.98±9.42)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有效;NACT后MVD表达下降.NACT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雷华江;岳军;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hMOF、P5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非特异性炎中hMOF和P5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都提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MOF蛋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P53蛋白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MOF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53蛋白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表明随着hMOF表达的下降从而导致P53蛋白不能正常的乙酰化,失去修复损伤DNA的功能,这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作者:刘宝;魏大鹏;胡丽娜;崔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盆底重建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子宫脱垂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阴道壁修补术加阴式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复发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重建术不但可保留患者的子宫且可以恢复患者的全盘底的功能和结构关系,手术恢复时间快,可以进行临床术式的推广.
作者:章庆华;胡辉权;周密;李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出血的严重性也不断增加[1].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例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在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约占1/4.
作者:刘兴会;李泽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为满足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目前认为从代谢的角度,妊娠期可分为两大阶段:孕早期为第一阶段,胎儿生长相对较慢,而以器官的分化发育为主,此期以合成代谢为主,母体处于养分积累的阶段;从孕中期开始,伴随激素的参与,分解代谢大量启动,胎盘转运功能也增强,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下面就妊娠期糖类、脂类及氨基酸代谢方面的改变做一综述.
作者:辛静;黄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天芝草胶囊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6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CAF及TA化疗方案,治疗组化疗同时合用天芝草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中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改善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天芝草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刘军;魏树新;鲁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女,39岁,孕2产1,因右下腹痛2 d伴恶心、呕吐、发烧1 d在家中抗炎治疗后腹痛未见好转,于2010-1-24以阑尾炎急诊人外科.查体:T 38.0℃,P 102次/min,R 21次/min,BP105/70 mmHg,痛苦面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为重,伴有轻度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糖尿病肾病中活性TGF-β1的水平,研究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多肽干预组(DT组,给予人工合成多肽LSKL 100μg/d),每组10只.每隔4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16周取肾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及总体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DT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较轻;DM组、DT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总体TGF-β1、活性TGF-β1水平明显增高;DT组与DM组相比,总体TGF-β1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但活性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显著(P<0.05).NC组肾组织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少量表达,而DT组与DM组两者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DT组与DM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TSP-1是活化TGF-β1的重要因子,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作者:米永杰;李健;刘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妊娠10~12周要求流产的初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并于用米索前列醇当天行无痛钳刮术.结果 47例患者宫颈扩张充分,钳刮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月经按时恢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彭周雨;陆静;青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类转运蛋白,既能将细胞的产能和耗能过程耦联起来,也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密切相关,MPTP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多蛋白组成的高导离子通道,它的开放可诱导细胞凋亡.所以ANT是一种能量转运和凋亡诱导的双重功能蛋白.本文主要就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资料,病理对照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粘液性囊腺瘤21例,其中15例为多房囊性肿物,6例为单房囊性肿物;交界性4例,2例表现为局限性囊壁增厚,2例为囊性肿物内混杂实性成分;粘液性囊腺癌10例,其典型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结论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任青;石思李;柯祥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