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及临床分布特征分析

张蓉;冯开敏;胡宁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监测, 临床分布
摘要:目的 了解雅安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及临床分布特征.方法 385株鲍曼不动杆菌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和分离,获得菌株在VITEK-32中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绿脓假单胞(ATCC27853)及大肠埃希氏(ATCC25922)菌株作药敏质控菌株.结果 检测出的385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11个科室,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185例,神经内科65例,呼吸感染科42例,血液科15例,肾内科30例,普外科19,胸外科12例,内分泌科8例,其他科室9例.38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的8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2%、16.5%、21.8%.结论 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较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测试的8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选择抗菌药物.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均有不规则发热,眼结合膜充血25例,唇红、杨梅舌23例,颈淋巴结肿大14例,皮疹12例,指趾端脱皮28例,肛用黏膜潮红、脱屑17例,卡介苗接种处红肿10例,白细胞升高25例,血红蛋白降低13例,血沉增快28例,C反应蛋白升高26例,血小板升高30例,心电图示ST段及T波改变4例,P-R间期延长1例.胸片示肺炎3例,超声心动图异常11例.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容易误诊,对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化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监测血小板,并及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作者:王茜丽;胡伟;焦丽;刘向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将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肿瘤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有无PICC置管史及有无化疗史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影响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及有无PICC置管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患者有无化疗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要高于已行化疗患者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PICC宣教,鼓励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行PICC置管,以提高PICC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作者:许辉琼;方进博;邓静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剥离卵巢皮样囊肿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皮样囊肿(成熟畸胎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需行皮样囊肿剔除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囊肿破裂机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囊肿破裂机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皮样囊肿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范刚;王经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0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别除术100例(开腹组)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想术式.

    作者:祝淑清;周远荣;杨晓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减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血肿扩大40例(23.8%),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肿体积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回归系数0.034),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术前血肿体积大小可作为预测术后再出血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施远;蒋永明;荣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对1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比较术前、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30±20)分钟,近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复发,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及子宫脱垂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琳;王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肿瘤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探讨

    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是本科生培养的一种模式.我们在临床肿瘤学本科专业的实习教学中,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双导师制进行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实施过程和结果,对双导师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雷玉洁;黄云超;李云峰;李文辉;蒋永新;普娜;方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金铃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舒肝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88%,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率70.00%,总有效率86.67%,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舒肝片疗效相当,是有效方剂,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黄太基;龚枚;韦虹;何玲;何俊余;张卫;刘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异常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陌生、日间活动少、吵闹、焦虑等,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压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差,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及控制.

    作者:连文;牟兴兰;丁瑞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HBV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抗HBV(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院网络系统,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数量、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用量增幅较大,拉米夫定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 抗HBV核苷类似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占主导地位,恩替卡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任智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震救灾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参加“5.12”抗震救灾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28名参加过“5.12”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对被调查者按专业和性别进行分组,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参与过抗震救灾的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其中躯体症状、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积分较高;女性组较男性组在躯体化(t=6.94,P=0.016<0.05)、抑郁(t=7.26,P=0.000<0.01)、焦虑(t=6.17,P=0.028<0.05)有明显差异;医生组较护士组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t=5.26:P=0.039<0.05);医护人员在应付方式上,男性组、女性组及医生组、护士组的SCSQ积分分别为(1.99±0.53)、(1.67±0.48)和(1.82±0.55)、(1.91±0.58)分,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3.72,P=0.124>0.05);医生组与护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3.72,P=0.124>0.05).结论 紧急救援任务会给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促使医护人员仍有积极的行为方式.在救援结束后,医护人员往往成为医疗和心理帮助的对象.

    作者:杨健;李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镜下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64例

    目的 探讨胃镜下应用探条或(和)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4例各种原因所致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的具体情况在胃镜下用探条或(和)球囊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观察比较扩张前、后的疗效.结果 64例病人共扩张128次,平均每例扩张2次,少1次,多6次.单用探条扩张37例,水囊扩张18例,探条、联合球囊扩张9例.其中显效38例,占59.4%,有效24例,占37.5%;无效2例,占3.1%.结论 胃镜下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其方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方便,可反复进行,费用低廉.

    作者:罗朝辉;徐德;谭礼让;李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呼吸训练器用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用于颈髓损伤患者护理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34例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16例使用传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观察组18例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早期加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比较30天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4.4%,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6.88,P<0.01).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芸;苏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从业护士18人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160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士职业暴露生物性因素83例次(52%),物理性因素15例次(9%),心理因素22例次(14%),工作特殊性的影响40例次(25%).结论 充分认识从业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作者:温怡;陈凤;林丽;杨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184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和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ALT水平、性别、年龄、HBVDNA定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G2期67例(44.08%),≥S2期83例(54.61%);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G2期10例(31.25%),≥S2期11例(34.38%),两组肝脏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LT水平及性别不同分组,C组(30U/L<ALT≤40 U/L)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均重于A组(ALT≤20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ALT水平,女性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较男性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30~39岁年龄组携带者有54.32%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G2期,≥40岁组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重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BVDNA载量不同分组,各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乎所有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ALT≥30U/L(男性)、ALT≥20U/L(女性)患者应尽早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指导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曲俊彦;扈晓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农合扣款病历缺陷分析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407份新农合扣款病历缺陷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新农合目录外用药知情同意告知不足、重复检查、病程记录简单、诊疗不规范等缺陷,并认真分析了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把农合办医疗管理具体措施细化为病案书写要求;严格考核,严把新农合病历质量关等相应整改措施,达到了规范病历书写、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劲红;周军;陈黎;董芊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并发晕厥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52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 13例发生晕厥,10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为心源性晕厥.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并不少见,原因多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争取把风险降到低限度,尽量减少运动试验中晕厥的发生.

    作者:章艳萍;张宏考;干艳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肱动脉断裂缝合术后血栓形成伴桡动脉内异物残留1例

    病例56岁,男,因工作时不慎被飞溅的铁渣割伤,导致肱动脉远段断裂,于院外手术缝合后8小时,仍感前臂麻木、发凉、疼痛.院外X片提示切口周围斑点状异物可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了解术后血管通畅情况,遂来我院检查.体检发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左上肢轻微肿胀,皮温减低,脉搏减弱.超声检查:肱动脉下段近分叉处管径增粗约为5.2mm,管腔内可见长约为23mm的条状弱回声充填,局部管腔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尺、桡动脉起始段内径分别约为2.0、3.4mm,管腔内均可见条索状弱回声不完全充填.桡动脉起始段距切口约40mm处管腔内并可见大小约为7.0mm×3.0mm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彗星尾征,位置固定(图1).尺、桡动脉远段血流频谱呈小慢波,峰值流速分别约为9.0、14.1cm/s(图2).超声诊断:①左侧肱动脉下段及尺、桡动脉起始段血栓形成伴远端肢体血供减少.

    作者:朱冬梅;岳虹;张慧;刘学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肝炎及艾滋病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肝炎及艾滋病过程中的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可引起包括肾毒性、肌病、乳酸酸中毒、周围神经病等多种临床不良反应.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明显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是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本文就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肝炎及艾滋病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作者:杨婵娟;王丽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新认识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合成模板,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与外周血HBV(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肝细胞炎症相关,检测HBVcccDNA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确定治疗终点,对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判断.现今在美国已有7种药物被允许用于成人慢性乙肝的治疗,但均不能有效抑制HBV,目前以cccDNA为靶点的抗病毒药是我们的迫切需求.

    作者:李春霞;曾庆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