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钙蛋白与CK-MB对急诊胸痛监护的价值评估

孙斌;何庆;李孝全

关键词:胸痛, 成本-效益分析,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摘要:目的 评估肌钙蛋白T与CK-MB在急诊监护室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成本效益.方法 选择因胸痛就诊而收入监护室的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就诊时及在监护室肌钙蛋白T定性与CK-MB检查结果以及终的诊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以上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监护室AMI发生率为3.4%,肌钙蛋白比CK-MB对诊断AMI更准确及有成本效益.结论 推荐使用肌钙蛋白为监护室胸痛患者再次评估的诊断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诱导药物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262例

    目的 观察复合应用静脉麻醉药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择262例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完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起效迅速,心血管反应较轻,苏醒快,术后无知晓存在.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艾永凯;王瑛;刘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的常见问题探讨

    关注甲亢中Graves病的内科治疗,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寻找内科治疗中的不足,严格掌握治疗疗程,重视抗甲状腺药的毒副作用,明确临床用药的目的及意义,更新观念,更快更好提高甲亢治愈率.

    作者:向明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压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生物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是衡量灭菌物品质量的金标准,目前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手段.但监测方法不当,会出现阳性管不呈阳性反应,而出现阴性结果,使对比监测试验失败.失败原因:生物指示剂监测位置不当;铗碎试剂方法不正确;生物指示剂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生物指示剂保存方法不当.改进措施:生物指示剂放于监测包中央,置于排气口处.铗碎生物指示管时应避免培养液遗漏,并使培养液将菌片充分浸泡.保持培养温度在46℃;选择正规厂家三证齐全的生物试剂存放于4℃的冰箱内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总之,生物监测是保证灭菌物品灭菌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供应室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监测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杨兴华;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并截瘫28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0例.结果 随防8~46个月,平均19个月.伤椎高度恢复90%26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lankel分级,除A级3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仕雄;李扬凡;曹伟;杨贵书;胡豇;黄崇新;庞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8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8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月经过多者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5例,较前减少3例;下腹坠痛及腰部酸痛者14例,13例消失,1例较术前减轻;尿频20例、便秘6例均消失,原发性不孕4例,2例妊娠,复发2例.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手术方法,既清除了肌瘤,又保留了生育功能,维持内分泌功能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春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疼痛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就新生儿疼痛来源、影响、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等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作者:杜琴;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简称肝生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治疗Ⅰ组单用肝生素30~10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单用甘利欣150~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Ⅱ组为肝生素加甘利欣,剂量、用法同前.并对3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Ⅰ、Ⅱ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随访3年,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组在治疗及随访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肝生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力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在Ⅰ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4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气管内留置吸痰管进行按需吸痰、氧疗.结果 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了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1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无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下颌副孔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下颌副孔的位置,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的播散途径.方法 对82例下颌骨内、外侧面下颌副孔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下颌副孔数差异很大.内侧面:冠区出现率为57.32%,切迹区出现率为71.95%,髁区出现率为57.32%.上、中、下区出现率分别为73.17%,73.17%和98.78%.外侧面:冠区出现率为23.17%、切迹区出现率为32.93%,髁区出现率为37.80%;上、中、下区出现率分别为62.20%,62.20%和53.66%.结论 下颌副孔为口腔内和面部肿瘤播散到下颌骨的途径之一,未经放疗的病例应切除磨牙后区和冠状突而保留下颌骨的其余部分.

    作者:姚波;杨丽;王效杰;李宏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就诊者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 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560份,用PCR检测患者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 阴道(宫颈)分泌物性状分析,脓性者69.8%(120/1 72);由淋病所致;稀薄浆液混浊性分泌物中91.0%(142/156)由UU或/和CT感染引起;稀薄均匀有异味的分泌物中72.4%(84/116)属BV患者;豆腐渣样分泌物由真菌所致;黄色泡沫样分泌物多由滴虫所致.结论 STD门诊在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宫颈)炎时,要仔细观察阴道(宫颈)分泌物的性状,并配合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早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春玲;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3例

    目的 总结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快,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活动,尿潴留5例,切口浆液肿3例,未见其他并发症,无病例复发.结论 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常规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

    作者:彭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南阳协和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脑梗死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脑梗死.

    作者:江秀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

    高雄激素血症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病因和临床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尚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程薇;高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母婴传播与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前后以及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孕妇及胎儿免疫系统均有巨大变化,而感染HIV-1的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关免疫因素对HIV-1母婴传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HIV-1母婴传播与免疫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明芳;铁媛媛;周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5例乳头溢液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31例良性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溢液;4例乳癌,1例1年后死于肺转移,余3例至今仍在.结论 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要忽视乳癌的诊断.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乳癌.

    作者:张树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5年诊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病人均病情稳定,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血糖下降.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以防治的.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应用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作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抗凝剂的应用经验.方法 分析42例次血浆置换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以低分子肝素60~80 U/kg的量在治疗前15~20 min经管路静脉端一次性给药,治疗后用鱼精蛋白中和剩余LMWH,按1毫克鱼精蛋白对抗100单位的低分子肝素,观察其抗凝效果以及对APTT、PT、FIB、TT、PLT的影响和有无出血事件发生.结果 血浆分离器堵塞更换分离器者1例次(2.4%),Ⅲ级凝血3例次(7.1%),其余为Ⅰ~Ⅱ级5例次凝血.1例次(2.4%)出现插管处渗血,经沙袋压迫止血等处理后好转,3例次(7.1%)出现口唇黏膜破损处渗血,血浆置换后2小时APTT、PT、FIB、TT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LT略有减少.结论 应用LMWH作为血浆置换的抗凝剂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罗万蓉;邬碧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Lichtenstein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平均手术时间30.5min,术后并发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结论 Lichtenstein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手术适应证宽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蒋新卫;严小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306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306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155例(5.06%),抗-HCV阳性患者45例(1.47%),抗-HIV无阳性病例,抗-TP阳性患者45例(1.47%).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男、女的HBsAg与抗-HCV阳性率均不同,而抗-TP阳性率相近.不同年龄组的抗-HCV与抗-TP阳性率相似,而HBsAg不同.结论 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云东;韩兴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64例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标本,共分离出83株感染病原菌,其中居前6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感染菌的83.13%,且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细菌的耐药日趋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加强感染性疾病耐药监测,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