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节育器与盆腔脓肿74例分析

董艳双

关键词:盆腔脓肿, 宫内节育器, 性传播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的形成和宫内节育器(IUD)使用的关系.方法 对74例盆腔脓肿伴有IU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盆腔脓肿患者中50例(67.6%)经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2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行开腹手术,5例行脓肿切除术,7例行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5例通过腹腔镜行单纯脓肿引流和粘连松解.结论 IUD使用者监测下生殖道感染的体征对预防盆腔脓肿极其重要.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静脉给药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静脉滴注在儿科十分广泛,有几个环节值得重视.一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观察;二是致热原的累加;三是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四是预防输液反应与合理用药;五是抗生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做好静脉给药,提高用药的安生性,达到佳效果.

    作者:李玉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8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有症状的结石性胆囊炎46例.并以同期接受开腹胆囊切除的无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用时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平均医疗花费明显增加.但手术疗效确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病情复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肝硬化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是高风险手术,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肝功能应在术前达到ChildB级以上,并尽量避免急诊手术,部分胆囊切除术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困难时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王跃;王守军;伍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病例 女,26岁,以产后1月,头痛20天,右侧肢体麻木12天入院.头痛为弥漫性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无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

    作者:王晓彬;李静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ASA Ⅰ~Ⅱ级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和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静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丙泊酚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组,而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无痛胃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

    作者:李建桥;刘成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孕期疟原虫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影响

    目的 了解孕期疟原虫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孕期疟原虫感染248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216例(对照组)为调查对象.比较两组对象在妊娠结局、母体贫血、孕妇死亡、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流产、早产、死胎发生率及孕妇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引起妊娠贫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引起中、重度贫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低体重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孕期感染疟原虫可增加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同时加重妊娠贫血,增加孕妇病死率,但对新生儿窒息影响不大.

    作者:聂艳;刘显志;Margarida Gomes;张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护理人员情商的自我培养

    通过对新时期护理人员认知与情感问题的分析,认为护理人员应通过学习、调节与提高自身情感商数,达到个体的协调,利于工作与人际的和谐.同时获得多系统支持.

    作者:白倩;何清莲;赵玲霞;张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1L-2、1L-6及水平的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中IL-2水平地低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而IL-6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IL-2、IL-6及其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昱;方慧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影响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养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对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蓉;龙云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应用

    目的 提高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6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术后体位、伤口疼痛观察、术后胃肠功能的观察处理、术后正确的翻身、心理康复指导、腰背肌训练等.结果 平均住院36天,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晓梅;陈琼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三尖瓣闭锁并主动脉瓣狭窄1例

    病例 男,5岁,因活动后紫绀、气急,来我院就诊.查体: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SMIV杂音.采用AU5EPIM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左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探查所见:①室间隔膜部、房间隔近十字交叉处均可见回声中断,缺损口大小分别为6.66mm、11.4mm,十字交叉存在.

    作者:孙鸣;胡科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合理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进一步提高儿童血液肿瘤的治疗水平

    儿童血液肿瘤治疗的目标是根治疾病.以危险因素为基础进行分型的规范化序贯治疗已使儿童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生存率(EFS)已达到8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也可达40%;儿童何杰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的EFS也分别达到了80%~90%和60%~80%.

    作者: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各型治疗方法.方法 我们把65例MDS患者分成四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3月观察疗效.结果 ①常规治疗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8例,有效率47.1%,无效9例,占53.9%;②环孢菌素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7例,有效率为58.3%,无效5例占41.6%;③维生素B6组6例均无效;④化疗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11例(36.7%),无效19例占63.3%.在11例需4周输血的患者中,6例贫血情况得到改善,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至6~8周.5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14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以上.9例脾大者均有缩小,5例缩小50%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本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均不很理想,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药物毒副作用较明显,支持治疗和对伴发病的处理更重要.

    作者:刘红;江渝;曾东风;孔佩艳;陈幸华;刘林;张曦;高蕾;王庆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超检测鼻咽部动静脉内瘘术患者血管参数

    目的 为血液透析病人行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4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管径、流速,进而算出血流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应选择动静脉管径均>2.0mm,动脉流速应>20.0cm/s,头静脉流速应>8.0cm/s,桡动脉流量应>84.0ml/m,尺动脉流量应>54.0ml/m,头静脉流量应>21.0ml/m的血管进行手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

    作者:李嘉俊;张晓玲;程印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麻中应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解决全麻术后拔管时导管和牙垫容易脱出的问题.方法 对90例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术病人采用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结果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可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利于术后拔管时的吸痰管理,保障病人拔管时的安全.结论 短胶布条固定气管导管法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术后的吸痰管理、防止气管导管和牙垫的脱出、增加术后拔管的安全性等优点,又不增加病人的费用,适于在全麻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敏;汪辉德;陈光忠;周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145例淋病资料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145例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淋病发病年龄在21~40岁占82%.职业以个体或待业人员占51%,头孢曲松治疗转阴率97.8%,大观霉素治疗转阴率97.4%,氧氟沙星治疗转阴率94.1%.结论 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治疗淋病至今仍为首选药物,耐喹诺酮淋球茵在本地区已产生.

    作者:王华;李丰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一种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及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王焕;冯梅;付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4例.结果 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获得随访者33例,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7.0月,平均4.8月.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物24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9例膝关节活动度接近伤前水平,待取出内固定.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的较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泽;周谊;甘志勇;朱建军;宋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差异.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CSⅡ)与对照组(MSⅡ).两组年龄、血糖和体重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血糖及糖尿病足溃疡变化.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血糖在使用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②胰岛素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好转时间为(27.5±9.4)d,对照组为(39.3±11.2)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泵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加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颖;邓晨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供者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异基因移植后供者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是指移植后复发白血病来源于供者细胞,它揭示了二次白血病的发生过程.它的发生与移植后免疫功能紊乱、造血微环境异常、供者细胞的来源、EB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罗静;曾东风;梁雪;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的手术治疗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所带来的膝关节不稳定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关节镜的发展及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重建手术成为运动医学界现在成功的金标准手术之一.但其手术方法并没有固定的唯一标准.本文从重建手术的移植物选择、移植物固定方式及手术并发症等三方面综述了重建手术近年来的进展.

    作者:易敏;杨锦宇;张琦;李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