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纯;付秀全;张标;王淳;刘平;廖断修;冯芹;刘川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特殊型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以期引起在LC术中对这类问题的重视,避免损伤胆管,降低中转开腹率,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02例LC术中所见的42例特殊型结石性胆囊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完成LC手术34例,中转开腹8例.结论重视此类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不拘泥于固定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病理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在胆道外科实践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任卫国;董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1/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QTd、QTcd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Td、QTcd有显著缩小(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LVEF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QT离散度缩小,可能是卡维地洛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东伟;李纲;韩学华;李玉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2耳鼓膜穿孔病人,在耳内窥镜下采用颞肌筋膜行鼓膜修补术,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并复查鼓膜修复、听力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愈29耳(90.6%),失败3耳(9.4%).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路云;戚思国;李家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小儿病毒性现炎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用病毒唑和一种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1~2ml/kg,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罗远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08例血培养患者,应用传统肉汤培养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鉴定,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3308例患者共分离出细菌546株,共11种;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占1.65%,革兰阴性菌537株,占98.35%,其中甲型副伤寒杆菌465株,占86.59%(465/537).甲型副伤寒杆菌药物平均敏感率:头孢三代93.73%,氨基糖苷类92.71%,氯霉素91.04%,喹诺酮类82.01%,氨苄青霉素6.56%.结论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检出率高,药敏试验结果准确,可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东;韩兴权;蔡臻林;唐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危害.方法收集国内外部份主要医学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直接、间接影响,并列示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现状及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大量资料分析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及早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脏性猝死有益.
作者:王用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例男,67岁,因突发心前区痛10小时于2004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36.3℃,R18次/min,P66次/min,节律不齐,BP118/80mmHg,神清,步入病房,右上胸皮下可扪及一心脏起搏器;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叩诊心界不大,HR66次/min,节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患者3年前因反复昏厥,心电图示Ⅱ度莫氏Ⅱ型AVB,安置VVI心脏起搏器.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度AVB,起博心律,起博器感知起搏功能良好,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S波,ST段弓背上抬0.5~1.0mv.肌钙蛋白(TnT)0.46ng/ml;心肌酶学示,AST165.9U/L,CK1481.9U/L,CKMB262.3U/L.入院后予吸氧、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血管、ACEI口服等治疗,病员心前区疼痛渐缓解.次日,无心前区疼痛.入院第4天,复查心肌酶学示CK141.3U/L,CK-MB12.7U/L.
作者:林良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3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并对11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行同期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糖尿病膀胱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强调临床观察的重点是排尿情况,同时应制定详细地个体化护理计划,做好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其定时排尿,教会其Grede排尿手法和自我清洁导尿膀胱冲洗方法,以避免和减少尿路感染,对预防NVCDD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可供借鉴.
作者:刘晓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4数字英语中有关数字表达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例如有的标准规定10以下的数字拼出,10以上的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也有标准规定数字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笔者认为,对于数字的使用要掌握两个原则:①在阿拉伯数字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因为这样表达简洁.②同一本刊物或文章应统一.下面是英语中使用数字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例女,36岁,孕3产2.因停经38+4周,检查发现横位,于2005年2月1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史.16年前早产1死婴,15年前足月分娩1活女婴.末次月经2004年6月21日,孕期顺利,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查体:T 37.4℃,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无压痛,肝脾未满意触及.宫高33厘米,腹围97厘米,胎心音148次/min,横位,无产兆.实验室检查:WBC 15.8×109/L,N0.86,Hb 100g/L.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B超提示:单胎横位,Ⅱ级胎盘.入院诊断:G3P238+4周宫内孕活胎待产,横位.入院后于当日下午出现宫缩.于下午4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足月孕大,呈横椭圆形,子宫下段宽大,子宫体右旋.
作者:王晓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贫血、龋齿、视力异常情况,探讨今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方法对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1997~2004年3~5岁儿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体格发育以WHO 0~6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贫血以血色素小于100g/L为标准;龋齿按全国牙防组制定的标准;视力异常以低于0.6需到眼科复查为标准.结果调查儿童2286人次,其中发育正常2213人次(96.81%);肥胖65人次(2.84%);生长发育迟缓6人次(0.26%);无营养不良.贫血78人次(3.41%);龋齿786人次(34.38)%;视力异常51人次(4.44%).结论各年龄组男女儿童96.0%以上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正常,无营养不良,与我园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有关.贫血率低于北京顺义区儿童贫血发病率,与我园重视了增加儿童膳食中动物食物来源铁的比例有关.龋齿率低于广东肇庆市、浙江衢州市儿童发病率,与我园重视了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有关.视力异常高于全国儿童发病率,提示要重视幼儿园定期视力检查.
作者:唐晓渝;赵凤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与并发症发生及其预防的措施.方法分析220例腹腔镜手术中患者体位安置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220例腹腔手术均顺利完成,有6例(2.73%)妇科腹腔镜手术出现术后肩部疼痛,214例(97.27%)手术由于采取预防措施,未发生因体位安置不当而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术中合理安置腹腔镜手术体位,不仅能提高手术效果,而且可以预防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萍;李振花;蔡友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在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18例妇女随机分为口服米索前列醇(Ⅰ)组75例和阴道给药0.6mg(Ⅱ)组72例、阴道给药0.2mg(Ⅲ)组71例,并对3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病例之宫颈软化、取器效果、取器术中不良反应程度相似(P>0.05).结论两种给药途径及不同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均能使绝经后宫颈变软、宫颈口松弛,达到药物扩张宫口的目的,尤以小剂量阴道给药方式安全、有效、经济,且副作用轻,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维华;王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特征,提出以研究型教学法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并对循证医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俊羽;钱桂生;陈维中;常城;姚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硝酸盐、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斯匹林、它汀类治疗的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小时1次,连续7~10 d,用药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含药量.结果用药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含药量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防止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
作者:杨萍;何运昉;王天勋;喻明书;王姝;叶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对左室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病者(对照组)的左室心肌局部运动:获得纵向上不同室壁、不同节段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1VC)、收缩期(S)、等容舒张期(1VR)、舒张早期(E)、舒张晚期(A)的峰值速度.结果心肌梗塞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较正常人减低,在梗塞节段更明显,甚至出现速度反转;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减低,或出现异常负向波;等容舒张期出现大量异常正向波,舒张早期出现双峰波,峰值速度减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增高,Ve/Va<1.结论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明显减低;心肌各种异常活动提示存在局部心肌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功能.
作者:范英;伍长学;于琴;高玉丽;蒋冰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和预防AF复发时的效益与风险.方法对41例AF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A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AF患者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AF和预防A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蒲敏;黄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g与胺碘酮150~300m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作者:雷军;熊冠泽;吴家玉;卢松;丁富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