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宝
病例女性,31岁,因心累易怒、易汗,停经3个月来院门诊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结节,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可闻及血管杂音;1年前顺产双胞胎女婴,现健在.
作者:林安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囊肿切除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对4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切口裂开1例,胆漏3例.随访46例,7例胆管炎,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囊肿存在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及结石形成,囊肿易癌变,故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佳术式.
作者:潘思波;叶观瑞;车斯尧;黄燕金;陈钦寿;梁永任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比较连续硬膜外镇痛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情况、生命体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肛门排气、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镇痛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不增加尿潴留发生率,不延长肛门排气时间,不增加低氧血症、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增加.结论子宫全切术后病人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龙寄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痛性阴道流血,临床疑诊前置胎盘的患者67例,先经腹超声检查,再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并与产后结果对照.结果经腹与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符合率分别为70%和96%,两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能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小军;金正平;谢文杰;刘彦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给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51例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静脉推注50万U尿激酶后匀速静脉点滴尿激酶100万U;B组22例,匀速静脉点滴尿激酶150万U.在治疗开始后30min,1、3、6、12h记录患者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A组再通率高于B组,并且再通提前出现,两组均无大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尿激酶静脉推注结合静脉点滴较单纯静脉点滴临床再通指标提前出现,并且安全.
作者:颜昌福;杜志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超声造影剂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肿瘤血管的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徐亚丽;高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易启康与制霉菌素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易启康(伊曲康唑胶囊)组:口服易启康200mg,每日1次,连续7天为1疗程;制霉菌素组:每晚清水洗净阴部,取制霉菌素栓1枚(含制霉菌素20万U)放入阴道内,连续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7天,易启康组有效率为92.8%,制霉菌素组有效率为8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8天,易启康组有39例复诊,复诊率为92.8%,痊愈率为92.3%.制霉菌素组有38例复诊,复诊率为90.4%,痊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药7天后,易启康口服制剂与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均有良好疗效.但治疗后28天,易启康的疗效优于制霉菌素,提示易启康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造影剂的研制,目前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拟就MCE的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解俊敏;唐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女,710/12岁,因两侧腮腺肿痛2天、腹痛1天入院.查体:T38.5℃,P124次/分,R34次/分,W21.5Kg,BP94/62mmHg,急性重危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糜,两侧腮腺、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鼻翼扇动,呻吟.颈软,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骨)德;刘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896份外科感染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90份标本中的427份标本分离出440株细菌(含混合感染13例),阳性率为4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的比例高(28.4%),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1%)、不动杆菌(9.5%)、铜绿假单胞菌(7.3%),占所有感染菌的83.4%.感染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加强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减少经验用药,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降低外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丁波;刘家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是否能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方法母婴同室新生儿650例(观察组),生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乳头,产房观察2小时无异常即和母亲同时回到母婴同室病房,实行24小时按需哺乳,并随时观察新生儿各种变化;取非母婴同室新生儿500例(对照组),在传统的大婴儿室集体管理,母婴分开,混合喂养,出生后12小时第一次母乳,两次喂奶中间加喂糖开水,母乳不足者补充牛奶;将两组新生儿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较对照组下降36.2%,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实行母婴同室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应普遍推广应用.
作者:杜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反跳现象是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急救治疗好转或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病情恶化,再度出现中毒症状,甚至窒息、肺水肿而死亡.笔者从1994年至2003年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68例,成功141例(84%),其中出现反跳8例,反跳约(5%).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因不孕而接受HSG提示伞部闭锁粘连积水的患者共30例,分析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30例输卵管伞部不孕的患者腹腔镜治疗后效果满意,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结论输卵管伞部不孕的患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治疗,术后予必要的通液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道寿丽;田琼;宋清莲;汪琴;龙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对51例胃肠道间质瘤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CD117、CD34、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等抗体的表达.结果 CD117、CD34、Vimentin、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96.1%(49/51)、84.3%(43/51)、49.0%(25/51)、33.3%(17/51)、19.6%(10/51).结论 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的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并综合病理形态学可确诊GIST.
作者:李绵利;董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病原菌的鉴定应用API系统,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已经成为肺结核病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葡菌为主;三代头孢菌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肺结核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一般呼吸道感染病人.结论肺结核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选药,以避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钟利;黄永茂;唐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重症肝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29例重症肝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29例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207例,感染率48.25%,常见的感染为腹腔感染(42.32%),其次为胃肠道(23.65%);感染菌株G-杆菌占72.97%,G+球菌占21.62%,真菌占5.41%;医院感染组病死率为69.08%,高于无感染组的40.9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而且是促进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周仲辉;常茂华;李健;王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手段.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报告如下.
作者:徐宏;曾义;韩杨云;周增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特征、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对86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并与静脉造影及25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DFI诊断正确者84例(97.7%),有2例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显示为阴性,CDFI误诊率2.3%.结论 CDFI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在动态观察多血管多部位血栓以及治疗效果随访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杨姣;陈联娜;何兴华;马果丰;刘学彬;袁莉;郑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脏连续两次骤停病人的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率极低,现将我院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病例女性,48岁,因误食异物导致食道穿孔,纵膈异物,并发急性胸膜炎而入院.入院后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前已禁食1周,并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
作者:胡俊;杨文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至2003年使用变形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宏达;李伟胜;汤志辉;王良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