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及股骨髁上骨折

齐新文;王兆杰;杨明礼;何斌;徐利军

关键词:股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及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共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2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年零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5-11个月,平均为8.5个月.采用Jonher-wruh评分标准,本组优43例,良4例,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屈曲后仅25度;所有病例无感染、周围神经损伤、髓内钉断裂、锁钉断裂及再骨折等发生.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患者卧床时间短,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29例重症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重症肝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29例重症肝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29例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207例,感染率48.25%,常见的感染为腹腔感染(42.32%),其次为胃肠道(23.65%);感染菌株G-杆菌占72.97%,G+球菌占21.62%,真菌占5.41%;医院感染组病死率为69.08%,高于无感染组的40.9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而且是促进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周仲辉;常茂华;李健;王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癔症32例临床分析

    我院儿科自1995年至2003年共收治儿童癔症32例,经采用暗示疗法、心理疏导以及配合药物治疗,全部患儿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65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是否能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方法母婴同室新生儿650例(观察组),生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乳头,产房观察2小时无异常即和母亲同时回到母婴同室病房,实行24小时按需哺乳,并随时观察新生儿各种变化;取非母婴同室新生儿500例(对照组),在传统的大婴儿室集体管理,母婴分开,混合喂养,出生后12小时第一次母乳,两次喂奶中间加喂糖开水,母乳不足者补充牛奶;将两组新生儿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较对照组下降36.2%,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实行母婴同室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应普遍推广应用.

    作者:杜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陆德云;赵连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3例临床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且治疗困难的外科急腹症.我院外科从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63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加强重症监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小彬;耿远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896份外科感染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90份标本中的427份标本分离出440株细菌(含混合感染13例),阳性率为4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的比例高(28.4%),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1%)、不动杆菌(9.5%)、铜绿假单胞菌(7.3%),占所有感染菌的83.4%.感染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加强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减少经验用药,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降低外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丁波;刘家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内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372例老年前列腺电切患者.结果 366例麻醉效果好,镇痛完全,膀胱肌肉松弛.46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全组病例无血压明显升高,ECG、RR、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

    作者:周力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腹腔镜手术清醒镇静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清醒镇静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5例,行椎管穿刺插管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后,给予瑞芬太尼首剂量1-2μg/kg,继以14-18ml/hr(瑞芬太尼1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微泵输注,胆囊切除后停用瑞芬太尼.选择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术毕时6个时刻点进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记录停用瑞芬太尼后完全清醒时间及副作用等.结果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4个时刻点OAA/S为Ⅴ-Ⅳ,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OAA/S为Ⅲ-Ⅳ,术毕时OAA/S为Ⅳ-Ⅴ.VAS 6个时刻点均小于3分.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下牵拉暴露胆囊和分离切除胆囊时BP、HR波动大.RR减少明显,少只有6次/分钟.其它监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芬太尼在严密监测下14-18ml/h(0.002%)静脉输注,用于麻醉中清醒镇静是可行的,在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要注意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和防止呼吸抑制导致缺氧.

    作者:邹文军;税文运;黄利冲;张友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1例

    病例男,78岁,退休干部.左眼视力逐渐下降1年,视物不见1个月,于2004年4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45/85mmHg,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正常,晶体呈棕黄色浑浊,眼底窥不见,眼压20.55mmHg,眼轴23.72mm.入院诊断:左眼老年性白内障.

    作者:袁苓;谯承德;何育军;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探讨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收费等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笔者就本院近两年来所发生的21起书面和口头护理投诉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胡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为了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我们配合医院感染办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新;徐达秀;蔡芳一;周彩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骶神经根囊肿1例

    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左侧坐骨神经痛半个月入院.查体:左下肢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左小腿感觉异常;CT示:L5S1左侧坐骨神经根粗大,MRI示:L5S1水平左侧神经根囊肿.入院后经手术行骶板减压,S1左侧神经根囊肿切除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经抗炎、止血及卧床休息,术后12天痊愈出院.

    作者:巩万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冲击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天,继以5mg静脉滴注连续3天,然后停药观察;2.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2天,然后改为强的松40 mg口服并酌情递减至停用.对照组除一般保肝治疗外,不采用特殊退黄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41.5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24.187,P=0.000).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冲击疗法对淤胆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作者:高志文;罗玉;白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影像学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4例

    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常见病,诊断有一定困难.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且X线资料完整的4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胡贵华;刘毅;李萍;吕仕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48例体会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经验.方法对24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住院4-6天,24小时后能下床活动者占92%;48小时内开始进食者占88%;切口甲级愈合233例(94%);乙级愈合15例(6%);术中延长切口5例(2%);全组无术后出血、漏胆及胆管损伤.结论 MC创伤少,痛苦小,费用低,恢复快,深受患者青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誉勇;李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脉压(PP),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动态PP与Hs-CRP的关系.结果随着PP水平的增加,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明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PP与年龄、高血压病程、TC、LDL-c等临床变量呈正相关,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结论 PP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

    作者:熊焰;吴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TGF-β1、HGF与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对44例CHB患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GF-β1、HGF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44例CHB中早期肾损伤24例,无肾损伤20例CHB患者血清TGF-β1、HGF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肾损伤者血清TGF-β1、HGF明显高于无肾损伤者(P<0.01);且血清TGF-β1、HGF与早期肾损伤指标:尿α1-MG、mALB水平成正相关(r分别=0.718,0.683,0.664,0.637).结论 CHB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TGF-β1、HGF均升高,可能是机体损伤与抗损伤反馈调节所致.

    作者:宋新文;邓存良;盛云建;陈枫;王明勇;史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用于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将93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首剂0.01mg/kg,观察组0.05mg/kg,然后均按10μg/(kg·h)的速度静脉滴注至惊厥停止,呼吸平稳,面色红润,肌张力正常停药.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肌张力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后遗症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首剂大剂量(0.05mg/kg)使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俊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致Meckel憩室大出血2例报告

    病例1男,15岁,因外伤致腹痛2天,便血3次入院.入院前2天,病人因斗殴被他人拳击伤腹部,伤后感腹痛,解鲜红色及暗红色血便3次,伴头昏、乏力,未呕血.体检:T 36.8℃,P100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贫血貌.腹平坦,脐周压痛,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

    作者:范怀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及股骨髁上骨折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及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共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2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年零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5-11个月,平均为8.5个月.采用Jonher-wruh评分标准,本组优43例,良4例,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屈曲后仅25度;所有病例无感染、周围神经损伤、髓内钉断裂、锁钉断裂及再骨折等发生.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患者卧床时间短,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齐新文;王兆杰;杨明礼;何斌;徐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