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周
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常见病,诊断有一定困难.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且X线资料完整的4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胡贵华;刘毅;李萍;吕仕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从1935年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应用于临床和1941年青霉素问世后,抗菌药物得以迅速发展.迄今为止,人们已研发出19类1600多个品种.目前,经常应用于临床的也有10余类近200个品种.抗菌药物使人类在对付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绩,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作者:范昕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经验.方法对24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住院4-6天,24小时后能下床活动者占92%;48小时内开始进食者占88%;切口甲级愈合233例(94%);乙级愈合15例(6%);术中延长切口5例(2%);全组无术后出血、漏胆及胆管损伤.结论 MC创伤少,痛苦小,费用低,恢复快,深受患者青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誉勇;李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抵抗力较弱,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部分病人可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我科于2003年下半年收治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病人,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静;刘敏;袁发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痛性阴道流血,临床疑诊前置胎盘的患者67例,先经腹超声检查,再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并与产后结果对照.结果经腹与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符合率分别为70%和96%,两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能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小军;金正平;谢文杰;刘彦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给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51例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静脉推注50万U尿激酶后匀速静脉点滴尿激酶100万U;B组22例,匀速静脉点滴尿激酶150万U.在治疗开始后30min,1、3、6、12h记录患者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A组再通率高于B组,并且再通提前出现,两组均无大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尿激酶静脉推注结合静脉点滴较单纯静脉点滴临床再通指标提前出现,并且安全.
作者:颜昌福;杜志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脏连续两次骤停病人的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率极低,现将我院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病例女性,48岁,因误食异物导致食道穿孔,纵膈异物,并发急性胸膜炎而入院.入院后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前已禁食1周,并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
作者:胡俊;杨文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左侧坐骨神经痛半个月入院.查体:左下肢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左小腿感觉异常;CT示:L5S1左侧坐骨神经根粗大,MRI示:L5S1水平左侧神经根囊肿.入院后经手术行骶板减压,S1左侧神经根囊肿切除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经抗炎、止血及卧床休息,术后12天痊愈出院.
作者:巩万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提高肌力.结果经康复护理,全组病例术后均有较好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全身情况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仲玲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确保其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对试点地区彬县和洛川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点工作成绩显著,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两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有效的,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一步进行基线调查,对补偿进行科学测算,是做好农村医疗保障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牧;吴金萍;李延明;常黎华;张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TP加用维生素E干预不同病因所致频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6例病人分成ATP治疗组和ATP、维生素E联合治疗组,分别干预不同病因所致频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唯冠心病所致频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干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TP加用维生素E可提高冠心病致频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作者:贺孝和;雷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为了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我们配合医院感染办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新;徐达秀;蔡芳一;周彩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至2003年使用变形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宏达;李伟胜;汤志辉;王良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嵴Ⅳ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成人Zaricznyj分类Ⅳ型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复位及内固定术.在关节镜直视下,经关节镜入口对移位和/或翻转的粉碎骨折块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后,用两枚AO带垫片的自攻空心松质骨螺钉对骨折块行交叉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术中X线透视均显示骨折获取了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术后使用支具于伸膝位止动2周后,开始行积极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8-10周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常规摄X片复查,均示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3例术后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结论经关节镜入口撬拨复位、置入带垫片的空心拉力螺钉,修复Zaricznyj分类Ⅳ型的成人胫骨髁间嵴粉碎性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整复满意,内固定可靠,重建了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较膝关节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胡勇;张世明;张挥武;袁荣霞;梁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并发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UK,32例)、溶栓前治疗组(EUM,40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前15分钟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和溶栓后治疗组(LUM,44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3小时后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分别观察RA发生率、5周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EUM组RA发生率低于UK和LUM组,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UM组与LUM组治疗后心律失常均低于UK组(P<0.05);治疗后心律失常与溶栓前比较,U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和LU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EUM和LUM组的5周死亡率均低于UK组(P<0.05);EUM和LUM组的不良反应与UK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用镁制剂治疗AMI,可有效防治RA,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镁制剂可作为冠心病、AMI的常规用药.
作者:陈明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对肺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正常体检者、35例肺炎患者和70例NSCLC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结果 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远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组(P<0.01),肺炎患者血清VEGF浓度虽也有一定的升高,但较之肺癌组低,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血清VEGF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生存>6个月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6个月者(P<0.05).结论血清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田东波;潘桂常;肖伟民;曾峰;冯正富;向镜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病原菌的鉴定应用API系统,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已经成为肺结核病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葡菌为主;三代头孢菌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肺结核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一般呼吸道感染病人.结论肺结核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选药,以避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钟利;黄永茂;唐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陆德云;赵连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脉压(PP),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动态PP与Hs-CRP的关系.结果随着PP水平的增加,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明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PP与年龄、高血压病程、TC、LDL-c等临床变量呈正相关,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结论 PP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
作者:熊焰;吴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快速脱敏法治疗变态反应疾病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变应原测试阳性病例,随机分为常规脱敏法治疗组(61例)及快速脱敏法治疗组(185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快速脱敏法有效率91.89%,其疗效优于常规脱敏法有效率78.69%(P=0.009).结论快速脱敏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供借鉴.
作者:黄素碧;杨兴华;张鸿;唐茂清;赵会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