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电纺丝伤口敷料研究进展

杜媛;王卫东

关键词:静电纺丝, 伤口敷料, 生物活性, 纳米纤维膜
摘要:伤口敷料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微生物渗透,并保持伤口水分平衡和气体交换的环境.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形式的伤口敷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又能模仿细胞外基质,促进伤口愈合.笔者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原理及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伤口敷料的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1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2例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12例,采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圆韧带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70 min,术中出血5~10 ml,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血肿,术后2d正常出院,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为临床少见疾病,临床医师易误诊、漏诊、误治,术前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石悦洪;刘永康;郑仲谨;黄飞;宋宗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曲唑酮联合有氧运动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唑酮联合有氧运动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盐酸曲唑酮联合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口服盐酸曲唑酮治疗.通过治疗后的疗效、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免疫细胞水平,评价曲唑酮联合有氧运动对更年期抑郁症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有效率74.3%,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和3个月,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CD4+细胞明显升高,CD8+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曲唑酮联合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状,可能与调控患者激素水平,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宝;王鑫;马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八味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八味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八味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及美肠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3种药物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八味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娜;王彬;闫冬;周晓渝;金治安;陈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癌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在人类基因组当中,只有2%的序列编码蛋白质[1],并且至少有75%会被活跃地转录为mircoRNA和被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非编码RNA[2].lncRNA被定义为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3-5].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类疾病.虽然很多基因突变都位于缺乏编码蛋白质能力的区域,但其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却可以通过被转录为非编码RNA来实现.microRNA在癌症中起到重要作用,相比于microRNA,lncRNA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作者:艾贻伟;刘洋;魏云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护理体会

    鼻咽癌是少数几个可以通过放疗达到治愈的恶性肿瘤,但由于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大多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放射性皮肤灼伤、甚至轻度烧伤、口干等放疗副反应,不但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由于难以忍受放疗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终导致肿瘤复发[1].开展调强放疗以来,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放疗的副反应,但仍未能彻底、有效地缓解放疗带给患者的痛苦.因此,探寻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明显减轻患者放疗副反应,从根本上缓解放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保证放疗顺利完成,对于延长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医院开展调强放疗以来,鼻咽癌患者护理的经验,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护理的新方法.

    作者:王利莎;郭瑞威;杨茜;康保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经验回顾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2年6月~2016年3月确诊上尿路结石并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382例患者均完成了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11例失访,共371例纳入研究分析,平均手术时间(82.9±19.3)min,并逐年缩短(P<0.05).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8.7% (329/371),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碎石失败的患者中38例行二期手术,两期总结石清除率为98.9%(363/3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且各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清除上尿路结石,易掌握,安全性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向宸辉;王鹏桥;陈胜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异时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和男性乳腺癌1例

    病例 男,52岁,2010年12月初因“右侧腋窝包块”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恶性肿瘤”.12月24日本院病理会诊:右侧腋窝皮肤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转入科室行术后瘤床区放疗,并予4周期化疗(3周期依托泊苷+顺铂,1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2015年3月底因右侧乳晕下方包块,约2.0 cm×1.0 cm,医院乳腺钼靶怀疑恶性病变.4月21日在医院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结果:PR、ER均为阳性,HER-2为阴性,Ki-67小于10%.术后行6周期化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赛),化疗结束后予他莫昔芬口服(建议5年).

    作者:杨勋梅;丁云霞;陈宏;曹学武;陈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与病理特点,分析血管瘤直径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实施肝穿刺提供判断依据.方法 对我院肝穿刺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分析其穿刺前超声、CT等影像学特点,采用ROC曲线判断血管瘤直径大小对影像学诊断价值,提取直径佳诊断点.结果 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5例合并慢性HBV感染,11例合并恶性肿瘤.典型增强CT影像呈“快进慢出”特征;患者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肿瘤与增强CT确诊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血管瘤直径大小对影像学结果具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P< 0.01),佳截断点为3.2 cm.结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不一,其直径是影响影像学表达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直径较小,不明原因肝占位性病变,应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作者:孙越峡;张勇;曾维政;陈易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四妙勇安汤治疗DPN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取控制饮食、服用降血糖西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等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四妙勇安汤治疗.每个疗程30 d,两组均服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感速度恢复明显(P<0.05),且患者症状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地黄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蕾;李兴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度鼾症患者表面麻醉时突发意识丧失1例

    病例男,52岁,身高162 cm,体重95 kg.因“睡眠打鼾20余年”入院.术前诊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鼻中隔偏曲,呈“S”形弯曲.拟一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双下鼻甲消融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现口服倍他乐克、氯沙坦,血压控制可.否认心脏病史.查体:精神较差,颈粗短,张口度2指,Mallampati分级3级.血压147/90 mmHg,心率70次/min,心肺听诊无特殊.辅助检查:心电图:心率80次/min,窦性心率,电轴正常.

    作者:谭金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移位距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acutrak钉)治疗移位距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的17例移位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运动伤5例,重物砸伤1例;左侧7例,右侧10例;合并内踝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4例.按Hawkins分型Ⅱ型13例,Ⅲ型3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10 d,平均5.2 d.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9个月.所有病例伤口均1期愈合.患者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时间1~5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个月.2例术后半年出现距骨密度增高,1年时复查距骨出现缺血坏死表现.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根据AOFAS评分,平均80.4分.结论 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移位的距骨颈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张斌;王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宫颈巨大息肉电灼切除术1例

    病例初产妇,32岁,G1P0,主因“孕30+2 w、阴道间断出血1个月,加重1w”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18w时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建卡,定期孕检,未见异常.孕25 w时无诱因阴道呈点滴状少量出血,色暗红,无腹痛、外伤史,外院检查提示“宫颈息肉”(大小不详),未给予处理,嘱孕妇避免剧烈活动,禁忌性生活、盆浴.近1个月来,阴道反复少量出血,白带增多、偶有异味、外阴瘙痒,余无不适,外院诊断“妊娠合并宫颈息肉”,建议入院手术摘除宫颈息肉.

    作者:王玉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法分为托拉塞米组及托伐普坦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托拉塞米组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治疗,托伐普坦组口服托伐普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及24h尿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酐值均有所下降,但托拉塞米组仍略高于正常值,而托伐普坦组已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托拉塞米组血钠呈下降趋势,而托伐普坦组的血钠较平稳,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P<0.05);两组血钾、血氯均恢复到正常范围(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第7d时,托伐普坦组24 h尿量明显高于托拉塞米组(P<0.05).结论 与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治疗比较,服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效果更好,也可有效去除患者体液储留.

    作者:胡玲玲;任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吸收和种植体存留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骨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48例牙列缺损患者,全口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显示上颌后部分剩余牙槽骨高度≤4mm,均接受经上颌骨前外侧壁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和植骨延期种植术治疗,根据骨移植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28例采用单纯异种骨移植材料作为异种骨组,20例采用自体骨联合异种骨移植材料作为混合组.结合X线片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植骨术后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48例均成功完成上颌窦底提升术和延期种植体植入,术后随访2年,两组移植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但异种骨组随访期末植骨面积(45.75±6.91)mm2大于混合组(40.04±4.57)mm2,骨吸收率(1.99%)低于混合组(15.24%)(P<0.05);异种骨组、混合组分别植入57、42枚种植体,随访存留率分别为98.25%、97.62%,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窦底提升术采用异种骨移植材料的骨吸收率低于异种骨联合自体骨,但二者对延期种植体存留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澍;雷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膝关节滑液和血浆脂联素水平与RA慢性炎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液和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慢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为观察组,并参照DAS28标准确定RA疾病活动度.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关节滑液和血浆APN水平,同时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脂代谢、血沉(ESR)、血糖(Glu)及血压(BP)等指标,分析APN与RA病情程度及慢性炎症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ESR、CRP高于对照组,血浆APN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DAS28活动度的上升,RA患者关节滑液和血浆APN降低(P<0.05),且关节滑液和血浆APN变化趋势一致,滑液APN水平低于血浆;(3)RF阳性、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血浆、关节滑液APN均低于阴性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A患者血浆、关节滑液APN水平与TG呈正相关,与DAS28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膝关节滑液和血浆APN水平与RA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将其作为RA靶向干预的重要途径.

    作者:林浩;柳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切口穿针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对策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儿童,男性多见,左侧多于右侧[1].根据远端骨折块移动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将伸直型再分为Ⅰ、Ⅱ、Ⅲ型[2].目前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该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稳定性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其具有一定不足,特别是对于复杂型骨折整复困难,反复整复容易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肿胀,进而可能引起Volkmann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同时对于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顿或伴发神经、血管等损伤的病例,无法进行相应探查处理,甚至有加重损害的可能.

    作者:辛文琼;刘凤;李宇;蒋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术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全麻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于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A组29例和B组29例.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A组设为3 ng/ml,B组设为5 ng/ml;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于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阻断颅内动脉瘤时(T2)、术中(T3)、恢复供瘤动脉时(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点,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和脑氧代谢指标[D(a-jv)O2、CEO2].同时,于T0、T5及手术结束后24 h(T6)各时点,检测患者脑损伤指标(NSE、MBP、S100β蛋白).结果 T1-T3时,两组HR、MAP较T0时均下降(P<0.05);但在T4-T5时,逐渐恢复至T0时水平;在T1-T5时,两组HR、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3时,B组平均D(a-jv)O2、CEO2较T0时的下降幅度均大于A组(P<0.05);而在T4-T5时,两组D(a-jv)O2、CEO2均逐渐恢复至T0时水平,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6时点,两组NSE、MBP S100β蛋白较T0均升高,但B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3 ng/ml和5 ng/ml两种浓度右美托咪定,患者均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但在5 ng/ml靶控浓度下,能更好维持患者脑氧代谢的稳定,并减轻脑损伤.

    作者:季称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对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对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492例,采用PDCA循环方法,监督改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比较PDCA干预前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三轮PDCA循环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围术期感染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可以有效管理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青藏线常驻官兵疾病谱调查和分析

    目的 了解青藏公路沿线(简称青藏线)常驻官兵发病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2012~2014年常驻青藏线(海拔3217~4900m)官兵在卫生所就诊记录,并结合官兵2014年度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海拔高度疾病谱分布大体一致,上呼吸道感染占构成比的38.7%,急慢性胃肠炎占26.4%;官兵体检结果中,睡眠障碍占36.2%,高尿酸血症占34.6%,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占30.0%.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胃肠炎是青藏线常驻官兵的多发病,口腔溃疡、冠周炎和痛风患病率高于其他高原地区;睡眠障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高,而平时就诊率低,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作者:王涛;蔡明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不同抗凝方法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三联与二联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收治的86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三联抗凝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二联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抗凝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变化、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PLT、CRP、D-D及FI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得到恢复,观察组改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为6.9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3.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三联抗凝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但会增加出血风险,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个体化抗凝方案.

    作者:何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