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宋小炜;杨丽南;张凌;马小平
目的 了解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高原电网建设医疗保障技术标准”在预防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危险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原常住地海拔低,刚进入高原劳动强度大,进入高原速度太快,阶梯习服时间太短,心理因素(对高原环境有较重恐惧感等),年龄大.主要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能科学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孙泽平;林建华;朱可;周晓梅;刘道福;唐丹;杨旭;李军;张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诊治的疑似前列腺疾病患者225例,分别应用经腹及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以直肠穿刺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理诊断前列腺正常43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122例,前列腺炎13例,前列腺囊肿27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直肠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9.01%、特异度为74.42%、符合率为86.22%,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分别为73.62%、60.47%、71.11%)(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疾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有效观察细小病变,显著提高前列腺疾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优于经腹超声.
作者:王桃英;申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纵隔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5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1246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细胞起源于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者23例,对其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CT检查可见团块低密度,边缘清楚,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随访4年,有1例因肿瘤且体积较大(直径>13 cm),属中间型肿瘤,出现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纵隔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增强CT检查及肿瘤病理穿刺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检查,而手术将瘤体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病变位置特殊、不能彻底切除瘤体的患者,易出现肿瘤复发.
作者:陈松林;易云峰;陈检明;焦昌结;钟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女,28岁,因急剧下蹲运动后,突发左下腹持续性剧烈疼痛,并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自述有“左侧卵巢囊肿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和摇摆痛,于子宫后方偏左侧附件可扪及一较大肿块,压痛,张力高,不光滑;右附件未扪及异常.
作者:王旭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普萘诺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普萘诺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常规培养,在达对数生长期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普萘诺尔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Ⅴ-F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作用24 h后,128 μg/ml以上浓度的普萘诺尔明显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够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 普萘诺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张定涛;何辉霞;羊书勇;吴坡;蒋佶;郑维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男性,60岁,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大小便障碍10 d入院.10 d前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双下肢肌肉酸痛,尚可缓慢行走,远端重于近端,同时出现解大小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静滴地塞米松5 mg/d治疗,5d后症状未有明显好转,转诊我院.既往史:发病前3d因“肾结石”自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d后出现前胸及后背部皮疹、瘙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
作者:肖雪玲;傅懋林;吴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一孔法麦默通(Mammotome)旋切系统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经B超及钼钯检查诊断为多发乳腺纤维瘤的女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术.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112例中,病灶数2~6枚/例,瘤体长径0.5~2.5 cm;单侧乳腺纤维瘤98例,双侧乳腺纤维瘤14例.肿块完全切除者110例(98.2%),术中切除瘤体组织冰冻切片活检均为纤维腺瘤;8例术后出现皮下瘀血及轻度血肿,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2例瘤体残留.结论 超声引导下一孔法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纤维瘤具有创伤小、术后乳房美观、手术安全、瘤体定位准确、切除率高等优点.
作者:喻俊彪;张力峰;张在鸿;伊建奎;田忠;马力;耿协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根尖定位仪在牙根纵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未做过牙髓治疗、临床诊断为牙根纵折或疑似纵折的患牙48颗,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如工作长度较X光片上牙根长度短≥1/3者确诊为纵折.拔除牙根后,测量纵裂根管长度,并与定位仪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如定位仪测出的工作长度与X光片上牙根长度相差0.5~1 mm,则行常规小锥度根管预备和冷侧压充填、降合,观察1个月无症状后行冠修复.结果 48颗患牙中,41颗确诊为纵折,拔除后均可见裂隙贯穿根管,确诊率为85.4%.直视下测量的数值与根尖定位仪所测数值相比,差值均在1 mm以内.其余7颗疑似纵折牙中,4颗于修复后0.5~1年发现牙根纵折.结论 根尖定位仪对牙根纵折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仅有裂线而无裂隙的患牙仍有漏诊的可能性.
作者:徐默菡;王跃力;杨立斗;苏军;张文云;肖玉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从接受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PLU)及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4种术式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各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A、B、C、D4组,对比4组围术期指标及首次碎石成功率、二次或多次手术率、结石清除率,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A、D组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首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二次或多次手术率显著低于A、D组(P<0.05);上述指标中,B、C组组间对比及A、D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1%,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而A、C、D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4组在随访期内结石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4种术式各有利弊,需医师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遵循患者意愿的前提下予以佳治疗措施,以确保碎石效果、提高其预后水平.
作者:何德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女性,66岁,农民.因“发热、皮疹1 w,肢体无力3d”,于2015年9月28日入院.1 w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发热中至高度,下午明显,发热前无畏寒,热退汗不多,在当地医院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抗炎治疗;3d前又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头颅CT提示“脑出血,脑梗死”,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高血压病、结核病病史,野外生活史不详.
作者:赵琴;谭华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方法 急诊外伤脱位牙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脱位牙再植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方丝片段弓技术进行固定,治疗组采用牙弓夹板进行固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美观度与舒适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松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固定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方丝片段弓技术,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更好,能取得更好的固定与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春;戴琳;蒋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入选180例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硫唑嘌呤组、英夫利昔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及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比较3组的疾病缓解率、黏膜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ALB(血清白蛋白)、TLB(血清总蛋白)、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及ESR(血沉)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第6w时,3组疾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0、18及26 w时,联合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6 w时,硫唑嘌呤组黏膜愈合率为16.67% (10/60),英夫利昔组为28.33%(17/60),联合治疗组为51.67%(31/60),联合治疗组黏膜愈合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26 w后,3组的ALB、T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WBC、CRP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显著提高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和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克罗恩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大鼠脂肪干细胞(rADSCs)诱导成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第一步,通过酶消化法获取rADSCs并进行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确定获取的细胞为rADSCs;第二步以原代培养的rADSCs为研究对象,传代至第2代后,采用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rADSCs成神经细胞,诱导所得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结果 第一步中细胞培养增殖良好,增殖曲线显示细胞生长活跃,增殖能力强;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CD90、CD105为阳性,与造血干细胞相关抗原CD45为阴性,说明所得细胞为rADSCs.第二步中,诱导培养的细胞神经球免疫荧光染色Nestin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MAP-2阳性,结合形态学可确定ADSCs已成功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 rADSCs生长活跃,表现出稳定的增长及增殖能力,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作者:羊书勇;杜敏;郑维银;李晨军;李焰;蒋佶;鄢兰元;吴坡;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镇痛药物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为舒芬太尼.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与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与镇静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侯立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AAD患儿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结果的不同分为有效组(n=75)和无效组(n=46),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是AAD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AA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良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保留胫后动脉的改良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改良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共计46例.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均得到很好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改良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兴华;梁晖;屈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临床营养诊疗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为规范临床营养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临床营养诊疗的肝硬化患者131例.根据临床营养诊疗实施进程分为3组:A组入院24 h内由临床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确定无营养风险30例;B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制订并实施营养治疗62例;C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拒绝营养治疗39例.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药占比;观察B组入院次日及营养治疗第7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高于A、B组(P<0.05或P<0.01),A组与B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营养治疗第7d与入院次日相比,PA升高,AST降低(P<0.01).结论 临床营养诊疗可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降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药占比,并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肝脏功能.
作者:李硕;刘颖;冯怀志;黄茂涛;陈琼;彭婷婷;李春瑶;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男性,52岁,因“突发呼吸困难7d,加重1d”而人我院.入院7d前,因提重物后,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未作特殊处理.入院1d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遂于当地镇卫生院就诊,给予“头孢菌素”静滴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重体力劳动后胸闷、气促症状,未诊治.
作者:李瑞;陈婷婷;木森;资云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80例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证实脱垂程度≥Ⅲ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则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手术的功能学疗效(PFDI-20和PFIQ-7评分)及患者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客观治愈率均可达到100%,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0%(4/4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PFDI-20和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FSF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POP-Q在Ⅲ度以上的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仍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对患者创伤小,复发率低,可有效保留患者性功能.
作者:杨双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附件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附件囊肿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与阴式手术各50例,对3组手术指标、恢复效果、并发症及卵巢储备功能情况进行总结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和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又明显少于阴式组(P<0.05).开腹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阴式组(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FSH、LH水平较开腹组下降,而E2则较开腹组升高(均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具有微创特点,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能明显促进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恢复,临床应根据患者适应证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