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宏;黄杰
目的 探讨泪道支架植入在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慢性泪囊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泪道支架扩张术,治疗组采用内窥镜下泪道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两组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为术中出血与吻合口肉芽组织堵塞.术后1个月进行判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 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支架阻塞、泪道扩张管移位、溢泪、泪囊区硬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泪道支架植入在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总体疗效的提高.
作者:刘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不断发展,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第三幅牙齿”.而骨缺损却严重限制了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例如拔牙患者存在生理性吸收,牙槽嵴宽度在1年内将明显变窄,且吸收持续进行.拔除上颌后牙后,上颌窦可有气腔化现象,常导致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过近,垂直骨高度不足.并且该区牙槽骨骨质较疏松,行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欠佳,亦可致上颌窦穿通导致手术失败[1].
作者: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西藏部队住院官兵疾病谱变化趋势,为制定高原部队疾病防控策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从成都军区卫生信息中心军队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西藏部队住院官兵病案首页数据,共纳入符合要求数据27 593例次,依据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疾病分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比法分析疾病构成及顺位变化.结果 3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6.74%;消化、损伤和中毒、呼吸、肌肉骨骼、泌尿生殖、循环系统疾病居系统疾病前6位,占81.50%,且5年间一致程度高(P<0.01);高原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病种顺位中稳居前2位,其构成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官兵因高原病而住院的占住院病例15.48%.结论 西藏部队住院官兵疾病谱特征明显,应加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高原病、训练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控,重视自内地返回高原官兵的早期习服和日常活动管理;医院应根据疾病谱特点,针对性提高为兵服务能力.
作者:杨显君;范泉水;庄江能;谢建福;刘彬;龙冬梅;方丽;魏文婧;牛文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例 1女,76岁,因呕血2h就诊,呕吐暗红色血液,见较多血凝块,感头昏,心悸.入院前有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使用抗凝药物史.查体: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冰凉.入院给予积极的药物、输血等治疗疗效不佳,遂于ICU急诊初次胃镜检查:食管未见曲张静脉,胃腔可见大量鲜红色血液,反复冲洗观察十二指肠球降部、胃窦、体部均未见出血病灶,胃底见有持续出血及血凝块覆盖,难以清楚观察(图1),更无法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
作者:王松;谢娟;谢东;戴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假阳性的发生率,并探索胆道疾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有效鉴别手段.方法 对本院116例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行阿托品试验,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阿托品试验结果示,86例阴性,30例阳性,阳性率为25.9%;30例阳性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示,11例排除SSS,19例确诊为SSS,阿托品试验假阳性率为36.7%.结论 在阿托品试验基础上行动态心电图序贯检查,能排除阿托品试验的假阳性.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动态心电图监测序贯检查,可为临床准确诊断胆道疾病患者是否合并SSS提供更有力的电生理依据,指导诊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樊玲;殷慧;张玉红;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因护理人员素质差参不齐,宣教内容存在随意性[1].全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后,责任护士分管床位,其宣教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质量,影响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建立.我科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每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宣教效果,发现患者对手术知识知晓率低.
作者:江珉;李丽;杨柳翠;李绕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地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现状,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257例在本中心体检中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57例中,男女比例为1.33∶1,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工人、农民比例高,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占86.95%;病理分级:中度占63.88%;轻度、中度患者TBIL、GGT、ALT明显低于重度患者,而PTA、ALB、A/G明显高于重度患者(P<0.05);轻度患者ALT明显低于中度患者,而ALB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 0.05);1257例中,HBsAg、HBeAg阳性率分别为71.28%和24.18%.结论 成都地区青中年男性为慢性乙型肝炎高发群体,应积极做好工人及乡村人群慢性乙型肝炎防控工作,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健康宣教工作,对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小琦;张明妍;蒋文娟;赵秀华;杨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母婴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新生儿604例进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检测,同时检测其母亲的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IgG血型抗体效价阳性(≥1∶64)新生儿母亲487例,阳性率为80.6%.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0.6%(245/604),其中A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1.7%,B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39.8%.在24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溶血3项试验阳性率在A型与B型血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母亲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患病率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 随着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溶血3项试验检测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很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作者:冉柏林;李洪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例 女,8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40余年,再发伴身软乏力1 w”入院.40年前,患者因头昏、头痛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降血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较好.但仍反复头昏、头痛.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咳嗽、双侧肩关节疼痛”于成都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查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NSE均升高;上腹部MRI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作者:李玲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拔牙位点保存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PRF成骨效果随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和PRF对20颗患牙进行牙槽嵴位点保存,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位点保存后不同观察位点的骨宽度和骨高度吸收值.结果 成骨6个月时,GBR和PRF同一位点的骨宽度吸收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RF组骨高度吸收较GBR组严重(P< 0.05);PRF组成骨3个月和6个月骨宽度和骨高度吸收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和GBR均能部分保存拔牙位点的骨宽度;但PRF的骨高度保存效果欠佳;应用PRF进行位点保存术,术后3个月骨吸收已趋于稳定.
作者:万永;赵峰;聂国军;孙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h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4例鼻咽癌患者,对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患者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4例中,1年生存率为85.5%,3年生存率为70.2%,5年生存率为59.7%;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的IL-2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P<0.05),而不同生存时间的患者,其IFN-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对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越大、分期越高,其预后越差;Th1细胞因子中的IL-2及TNF-α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姜凤举;彭裕萍;李艳;申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对4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对比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4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8±22.4)min,术中出血量(40.2±21.2)ml.术中无血管、输尿管及直肠损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8 h,住院3~7 d,无肠梗阻及肠粘连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无复发病例发生.术后3个月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在术后6、12个月维持稳定.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邢秀月;李晓丽;王丽娜;周叶;许文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冷凝集素会给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带来干扰,因其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及献血员相同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1].在温度达到20℃以上时,冷凝集素效价逐渐降低,凝集消失.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手术用血时因冷凝集素干扰导致交叉配血不合,采用37℃加温盐水洗涤红细胞及37℃水浴血清的方法快速消除干扰,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发放了相合的血液,保证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现将处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玲;汪新明;邓淑芬;叶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常用急救药品的适量配备对于分散驻守的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曾多次到滇南地区边防营连代职,其间发现有的营连单位存在常用急救药品配备品量不足或缺失的情况.笔者近期对24个滇南地区营连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此种情况较为普遍.为了提高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对官兵突发急症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力,消除因缺乏此类药品所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和调查结果,对调整滇南地区边防部队营连常用急救药配备品量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董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运动等功能,而使之具有浓缩胆汁、储存胆汁、排出胆汁的作用.但多年来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是以胆囊切除术为主,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胆囊切除后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结肠炎等并发症,而且术后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1].
作者:刘华丽;刘丛丛;康侨;陈孝燕;胡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淋巴结、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也有诸多文献报道累及肾脏[1-3],其中约12%~16%的患者可出现蛋白尿59%~78%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KD累及肾脏时,可以表现为多种肾病病理类型,包括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作者:马小平;张萍;杨丽南;宋小炜;阮一哲;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而乳酸性酸中毒(LA)是糖尿病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各种原因的LA因治疗困难,病死率达50%以上[1];当血乳酸水平>13.0 mmol/L时,病死率更高达98%[2].目前该病的治疗多以常规基础治疗为主,较少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且缺少CBP治疗的专项护理经验,导致临床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因而应加强对LA的防治及CBP治疗的专项护理,切实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钟艳;汤锋;李凤娥;贺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对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3年6月共99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联合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67.7%,误诊率为22.3%;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下段、中段及上段患者分别有42例(42.4%)、23例(23.2%)及34例(34.3%);其中并发胆管结石23例(23.2%),胆管化脓性感染15例(15.1%);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总发生率为8.1%.与术前相比,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胆道肿瘤致梗阻性黄疸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运用,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永锋;杨小翠;马卫平;肖翔;高原;刘晓;邹强;来宇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诱导痰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3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HSA)测定诱导痰和血清IL-32水平,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比较两组间IL-32水平的差别.结果 COPD组诱导痰及血清IL-32水平[(470.53±212.28)pg/ml,(215.48±95.59)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9.63±144.72)pg/ml,(142.28±66.55)pg/ml].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IL-32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 IL-32可能参与了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及全身的持续慢性炎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陈小菊;郑玉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和面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所恢复,观察组恢复率为86.7%,对照组恢复率为6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的MNCV和SNCV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可以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