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宏;黄杰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纤维修复下前牙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前牙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60例,均给予复合树脂纤维修复,并观察治疗前和修复1、6个月和1年后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指数(GI),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修复1个月、6个月和1年后,PLI和G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个月后,PD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PD变浅,与治疗前和修复1个月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修复1年后与修复6个月比较,PD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对修复的美观、发音、舒适度以及咀嚼功能满意度均高于83%.结论 复合树脂纤维修复下前牙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改善PD,且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陈北;姬转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对4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对比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4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8±22.4)min,术中出血量(40.2±21.2)ml.术中无血管、输尿管及直肠损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8 h,住院3~7 d,无肠梗阻及肠粘连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无复发病例发生.术后3个月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在术后6、12个月维持稳定.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邢秀月;李晓丽;王丽娜;周叶;许文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人性化是指在“以人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更加重视、关注人的表现和思想、人的自由发展以及人的价值.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不仅能够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进而增加医院的核心竟争力.
作者:徐晓燕;李霞;周智;徐兰;白艳;杨雪春;杜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人选2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两组均给予家庭氧疗,其中对照组予以氨茶碱治疗,研究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82/120),研究组为96.67(116/120),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中,对照组急性发作(6.33±2.13)次,而研究组为(2.19±1.01)次,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虽比治疗前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娥;吕佳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骨组织引导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屏障膜在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阻止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前体成骨细胞在骨缺损区的优势生长,实现缺损处的骨修复再生[1].拔牙后即刻行GBR,可有效地减少牙槽嵴吸收,为后期种植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瞿红云;向启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及医务人员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之总和,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表现.“医德医风”是指执业医师必须具备的医学道德和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行业作风建设的“灵魂”[1].“医乃仁术”、“以术济人”是医学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医德需要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
作者:石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云南边防部队重点疾病发病现状,为改进边防部队卫生防病措施,提高官兵卫生保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军区所辖部分云南边防团驻地进行实地调研,从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训练伤和皮肤病等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结果 目前云南边防部队重点疾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发病情况具有显著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威胁较大;训练伤发生率高;皮肤病高发,感染原因复杂.结论 云南边防部队卫生防病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各项综合防制措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作者:邓波;庄江能;张富强;汪春峰;余静;胡挺松;郭平;田靖;王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多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强调对医疗核心业务的服务和支持,对于后勤运营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等各方面内容却相对滞后,由此导致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足以支持新的医院发展模式的转型.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作者:唐伟革;杨阳;罗婷;王鹤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例 男,6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伴食欲不佳2w,于2014年12月5日入院,自诉2w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疼痛,可自行缓解,食欲明显下降,体重略有减轻,无明显发热、咳嗽及胸闷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输液(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2.65 ng/ml,总钙(CA) 75 U/ml,碱性磷酸酶(ALP) 435 U/L,血脂略偏高,余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胸片未见异常.
作者:吴培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可视喉镜与光纤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中心需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普通光纤喉镜插管,观察组予以可视喉镜插管,记录两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平均置管次数、声门暴露成功率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术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4个时点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平均气管插管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声门暴露成功率及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呛咳、呕吐及咽喉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两个时点,观察组的MAP、HR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小(P<0.05).结论 急救过程中应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顾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夜班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与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使用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321例夜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ABPM使用及认知情况,检测其血压控制水平,并进行ABPM使用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21例中,共222例依从性合格,合格率为69.16%;血压监测认知和使用频率好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均显著高于一般和差的患者(P<0.05),一般患者又显著高于差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文化水平与夜班高血压患者ABPM依从性无明显关联,而年龄、白天睡眠时间及治疗费用支付方式则为夜班高血压患者ABPM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白天睡眠时间及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夜班患者ABPM使用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需对ABPM使用依从性较低的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其对ABPM使用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范家伟;吴发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常用急救药品的适量配备对于分散驻守的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曾多次到滇南地区边防营连代职,其间发现有的营连单位存在常用急救药品配备品量不足或缺失的情况.笔者近期对24个滇南地区营连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此种情况较为普遍.为了提高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对官兵突发急症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力,消除因缺乏此类药品所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和调查结果,对调整滇南地区边防部队营连常用急救药配备品量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董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醋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1),治疗组给予餐中口服醋酸钙,9片/d;对照组给予餐中口服碳酸钙,9片/d,疗程共12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w,检测两组透析前的血钙、磷、iPTH水平.结果 两组血磷水平于治疗开始后均逐渐下降,自治疗4w起,治疗组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钙水平正常,治疗后两组血钙水平均随口服药物时间增长而升高,至6w后血钙水平趋于稳定,自治疗4w起,对照组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血iPTH水平在12w观察期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口服醋酸钙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减少高钙血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玉力;张璐;徐蓓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中,使用肝素进行抗凝后,比较不同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将其中完成3次血液灌流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案,根据使用不同鱼精蛋白剂量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鱼精蛋白0 mg组,鱼精蛋白25 mg组和鱼精蛋白50 mg组.监测患者每次血液灌流前和使用鱼精蛋白1h和6h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出血情况和预后.结果 每组血液灌流前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液灌流后1h,鱼精蛋白0 mg组APTT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鱼精蛋白25 mg和50 mg两组间用药前和用药后1、6h的AP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建议常规使用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推荐首次鱼精蛋白剂量为25 mg.
作者:何顶秀;刘小琴;姜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和面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所恢复,观察组恢复率为86.7%,对照组恢复率为6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的MNCV和SNCV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可以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6个月~2岁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共40例,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抗病毒、平喘等的综合治疗,此外治疗组口服氯雷他定5 mg,1次/晚,两组疗程均为7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IgA、IgG、IgM水平变化,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vs 2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vs 65%,P>0.05);治疗7d后,两组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IgA、IgM及IgG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肺啰音、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及体征,改善机体血清中IgE的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陈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单位有效组织、快速救治批量烧伤的方法.方法 本院2h内收治37例中、重度以上批量烧伤患者,采用分区域、多中心、多科室协同救治模式,围绕“早期深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抗休克;早期气管插管与气道保护;快速创面处理”这三个关键点,进行早期救治,待伤员伤情稳定后确定后续治疗方案.结果 2h内完成全部伤员的创面处理,对合并呼吸道损伤的34例实施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气管插管;2例特重烧伤患者8h后转运,3例轻症患者留院观察,其余32例2h内转运至上级专科医院.48 h内仅死亡1例.结论 基层医疗单位在批量性烧伤事故的救治中,要充分利用“白金2~4 h”的有利时机,采用分区域、多中心和多科室协作的救治模式,加快诊治流程,提高伤员的48 h生存率.
作者:费建平;于晖;齐峰;彭志坚;宋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不断发展,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第三幅牙齿”.而骨缺损却严重限制了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例如拔牙患者存在生理性吸收,牙槽嵴宽度在1年内将明显变窄,且吸收持续进行.拔除上颌后牙后,上颌窦可有气腔化现象,常导致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过近,垂直骨高度不足.并且该区牙槽骨骨质较疏松,行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欠佳,亦可致上颌窦穿通导致手术失败[1].
作者: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急性应激反应、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听力水平、改善时间及负面情绪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RQ、PSQI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焦虑、恐惧、抑郁、偏执、自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听力恢复情况优于照组(P<0.05),听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消极心理,予以积极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消极心理,降低应激反应,促使听力恢复.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CPT-11)联合洛铂(LBP)与拓扑替康(TPT)联合LBP二线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老年SCLC患者随机分入CPT-11组和TPT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以3w为1个治疗周期,每周期第1d静脉滴注LBP 30 mg/m2;另外,CPT-11组于每周期第1d、8d静脉滴注CPT-11 60 mg/m2,TPT组于每周期第1~5 d静脉滴注TPT 1.0 mg/m2.比较两组在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CPT-11组RR为32.43%,DCR为56.76%,OS为5.24个月,PFS为2.81个月;TPT组RR为37.84%,DCR为64.86%,OS为5.41个月,PFS为2.92个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PT-11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方面轻于TPT组(P<0.05),而在腹泻方面则重于TPT组(P<0.05).结论 CPT-11联合LBP与TPT联合LBP在二线治疗老年SCLC时疗效相近,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丁朝霞;龚传明;屈磊;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