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Hcy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

魏海燕;李朝武;聂海岭;黎逢光;成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SAH患者中,将继发CVS的68例作为CVS组,未发生CVS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VS组血清Hcy水平为(32.6±1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17.8)μmol/L(t=6.272,P<0.05);血清Hcy水平>20 μmol/L者在CVS组中占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χ2=5.095,P<0.05).随着Hcy水平的升高,CVS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969,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SAH后CVS相关,Hcy的检测有助于CV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后6~48 h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5)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B组(n=65)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测评,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出血性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基线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而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肌力恢复均显著优于B组(P<0.01);A组发生1例出血性转化,4例血尿;B组发生1例血尿,两组均无消化道出血,两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发病后6~48 h就医的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洪;郝磊;张玉波;周虎传;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川藏线平战结合药材储备的探讨

    川藏线地质条件复杂,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33条地震断裂带交汇处,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体破碎,降雨量大,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严重,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多发性等特点.同时川藏线沿线大多属于高寒缺氧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多变,交通通道少、路网密度低、通行能力差,物流成本较高,特别是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保通保畅难度大;人口稀少,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物资筹措相当困难.

    作者:周林;刘彦山;杨晓莉;陈静;韩美;李国军;邓凯文;杨丽娜;杨人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原野外军事作业卫勤保障体会

    根据军事任务的需要,我部常年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执行野外军事作业(简称野外作业)任务.为使我部官兵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期间不发病或少发病,提高官兵健康水平,顺利完成野外作业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极为关键.本文根据我部野外作业任务特点,结合高原地区实际,初步总结了高原野外作业卫勤保障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马勇;宋晓峰;余开选;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原部队患者尿石症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驻高原部队患者尿石成分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定性定量方法,对驻日喀则某高原部队中检出的86例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本组86例的尿结石成分以含钙尿结石为主,其中草酸钙结石52例(60.47%);单一成分结石55例(63.95%),其中草酸钙21例,尿酸34例,混合型尿结石31例(36.05%).混合型尿结石中,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混合结石常见共26例(30.23%),其他是草酸钙+碳酸钙及草酸钙+尿酸5例(5.81%).结论 驻高原部队的尿结石仍然以草酸钙结石及含草酸钙的混合结石为主,应进一步探索其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切实降低尿结石病对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

    作者:卢奕;贾志刚;李健;刘书蓉;刘洋;陈萍;郭瑜;许亚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7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4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7例.在括约肌小切开后,以10~15 mm球囊扩张乳头部,然后进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2)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5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3例.采用单纯乳头切开,加取石治疗.结果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8.46%(64/65),有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套住转开腹手术;EST组取石成功率为95.24%(60/63),有3例取石失败,原因为:1例结石大无法套住,另2例的乳头太小,而结石偏大(直径1.2~1.5 cm)、太硬难以粉碎,未能取出,安放鼻胆管引流后,家属要求外科手术,3例均外科手术取石.EST+EPBD 组与EST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T组所需机械碎石例数均高于EST +EPBD组(9.23% vs.3.33%,P<0.01).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3.08% vs.1.59%、高淀粉酶血症9.23% vs.7.93%、出血1.54% vs.6.35%)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活动性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作者:冯凯祥;杨培;黄晓丽;张献文;竹建强;赵红;王秋蓉;董伟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同期行内固定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同期行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9年2月采用分期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均为爆裂性骨折、SCI)患者35例,2009年3月~2013年5月采用同期内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同期内固定组平均麻醉时间、住院日、住院费用、疼痛评分、哌替啶用量、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分期内固定组(P<0.05).结论 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优于分期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晴;严琼;齐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8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90.2%)高于对照组(70.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4.6%(P<0.05);阿托品和解磷定总用量为(345.8±40.5)mg和(14.2±1.9)g,均少于对照组的(583.2±45.7)mg和(25.4±3.5)g;住院时间为(8.2±1.7)d,短于对照组的(11.2±1.8)d(P<0.01).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明显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毅;邹敏;方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发骨化醇治疗血透患者肾性骨病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发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并发肾性骨病的血透患者4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并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3次/w,3.5~4 h/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1次/d,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口服醋酸钙胶囊0.6 g,1次/d,治疗组则在醋酸钙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法骨化醇片0.5 μg,口服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透析前后的血钙、血磷、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变化及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钙升高到正常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磷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血钙虽然有所上升,血磷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骨痛总缓解率为93%,而对照组为3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发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骨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李靖;舒勇;王勤;胡威;孙道冬;孙丹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组)和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给以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外用复方酮康唑霜,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连续治疗2 w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有效率为79.37%,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加西替利嗪片和复方酮康唑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晶;余开选;车光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早期鼻腔空间及鼻黏膜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早期鼻腔空间及鼻黏膜变化,为研究急进高原人群鼻腔生理及疾病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100名在成都市(海拔463 m)集结的世居平原健康青年男性新兵,在鼻内窥镜下采集鼻腔图像,并测量鼻腔空间指标.然后随同乘飞机进入拉萨市(海拔3650 m),分别在进入高原后48 h、72 h重复上述检测,并与成都市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进高原后48 h、72 h,鼻腔空间与平原比较,均有所增加,其中48 h时空间大,72 h开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平原.进入高原后,鼻腔黏膜干燥,鼻腔空间增大,48 h时鼻出血发生率为19%,72 h时为22%.结论 从平原急进高原后早期,鼻腔空间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仍高于平原;急进高原后早期鼻腔黏膜干燥,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作者:杨家骏;薛康;赵承初;黄录琼;李洪波;邓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军队某三甲医院住院感染病例特征调查与分析

    院内感染的高发生率为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备受关注,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1-3],其中住院的感染病例可作为院内感染的直接传染源,了解其特征,可为医院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我院属于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2013 年5 月29 日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倩;邓云川;潘虹;刘梅;林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上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居民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随着诊断水平和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1-2].胸外科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多伴有胸廓弹性下降、肺组织弹性纤维减少等[3],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肺疾病,对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无法进行有效呼吸和排痰,抗感染能力下降,极易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国外研究表明,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效果,与手术能否成功以及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4].本研究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黄丽春;孙帆;陈宏;刘跃;丁云霞;林旭;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螺旋CT平扫早期诊断肠和肠系膜钝性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肠及肠系膜钝性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及肠系膜钝性伤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总结其CT征象的临床意义,并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螺旋CT平扫及CT增强在腹腔积液或血肿、腹腔游离气体、肠系膜渗出及血肿、肠壁肿胀、肠管破裂、肠管扩张伴积液方面,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旋CT平扫对早期诊断急性肠和肠系膜钝性伤有较大临床价值,增强检查可作为CT平扫的重要补充.

    作者:蒋锐;顾明;何次;柯振武;关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黄素对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 揭示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改变及大黄素对其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适应性喂养1 w,选择血糖正常者4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3 d后禁食不禁水6 h,采尾血测空腹血糖,STZ注射后第10 d(成模初期)再测血糖,以血糖≥16.9 mmol/L为造模成功.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与大黄素组(10只).成模2 w后,对照组与糖尿病组以PBS 5 ml/kg灌胃,大黄素组用8 g/L大黄素混悬液灌胃,5 ml/kg,1次/d,直至成模后第10 w.STZ注射后第3 d、第10 d(成模初期)及成模后第10 w,检测各组血糖及体重变化.结果 (1)成模初期,3组体重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血糖均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成模后第10 w,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体重均减轻,血糖均升高;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体重无差异,血糖降低.(3)成模后期与初期相比,对照组体重增加,血糖无改变;糖尿病组体重减少,血糖升高;大黄素组体重减少,血糖无改变.结论 大黄素可降低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对体重无影响.

    作者:陈霞;梅欣明;吴雨岭;赵宏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临床处理7例

    目的 分析7例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临床处理得失,总结经验.方法对7例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临床手术处理过程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5~10年,皮瓣转移覆盖及植皮者均恢复良好,踝关节均融合成功,恢复行走功能,未发生骨关节感染,日常生活、劳动基本未受影响.Mazur踝关节评分在72~83之间,2例为可,5例为良.结论 对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行关节融合术配合皮瓣转移等处理,手术方式简单,临床适应证广,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孔德文;苏新保;毛方术;郑丽萍;谭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机器人TECAB术后患者在ICU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ECAB)是目前心脏外科领域前沿、具创新性的技术[1].我院心外科早使用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新的四臂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使外科医生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完成心脏手术,效果良好[2].这项新技术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总结全机器人TECAB术后的护理经验,以指导今后的护理工作,现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行全机器人TECAB术后入ICU监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萌;徐文红;王亚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静滴阿奇霉素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68例为观察对象,将实施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的102例作为干预组,其余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6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用药前进食、口服蒙脱石散、与维生素B6同时配伍静滴、严密观察、及时处置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5.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5%(χ2=14.973,P<0.01).干预组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或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对照组6例患儿因症状严重且对症处理后不能缓解而被迫停用.结论 避免空腹用药、用药前口服蒙脱石散、与维生素B6配伍同时滴注等干预措施,可减少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何新;符春茹;黄玉;陈道环;潘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5月我科诊治126例3~12岁OSAHS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术+腺样体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以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疗效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治疗儿童OSAH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宏伟;潘明金;蔡晓峰;郑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Hcy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SAH患者中,将继发CVS的68例作为CVS组,未发生CVS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VS组血清Hcy水平为(32.6±1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17.8)μmol/L(t=6.272,P<0.05);血清Hcy水平>20 μmol/L者在CVS组中占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χ2=5.095,P<0.05).随着Hcy水平的升高,CVS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969,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SAH后CVS相关,Hcy的检测有助于CV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

    作者:魏海燕;李朝武;聂海岭;黎逢光;成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表达的特征及意义

    目的 观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特征,探讨CTLA-4、HLA-DR表达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入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组),2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排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此外,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与肝功指标ALT、AST呈明显负性相关.结论 肝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英;石彦超;张敏;孙艳玲;金磊;刘振文;王福生;施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